分享

吴延洲┇大成乡:献给挺立起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脊梁”——一代中师生(44)

 新用户7391BFGL 2023-03-28 发布于安徽


大  成  乡

献给挺立起中国乡村基础教育的“脊梁”——一代中师生。

(长篇连载)

安徽怀宁  吴延洲

44、神来之笔


  高子瑜出门,突然折身回头,“今天江与孟闹了点不愉快。”高子瑜脸有无法掩饰的喜色。取代即将退休的孟焕,是他近几年的奋斗目标,也是大成公开的秘密。当年盛情相留程庸,“别走了,将来把整个小学管理好,你助我一把。”“又为什么干上了?”程庸时常从高子瑜口中,得知江书华与孟焕不睦的只言片语,可他很少去打听,今晚房中烟气弥漫,正好开窗散一散。“不是有个千分之三的奖励工资嘛,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你们当然也不清楚,老杜占了。今年又来指标,江主任想捷足先登,可老孟不干,'我就要退了,你年青以后有的是机会’,最后老孟赢了,江主任心中不忿,今晚喝了不少酒。”说到这高子瑜兴致高涨,孟焕赢了,江书华生气,对他来说是个好兆头,他将头盔取下,准备长谈。程庸叫苦不迭,好好的干吗去打听,夜深了,明天还得工作。何况陪一个醉汉,那得有足够的耐心,听重复千百回的胡话,得忍受酒气、烟气侵袭。程庸朦朦胧胧中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理,也不知是对是错,胡乱点头。尤其对小学教育上那点蜗角之争,提不起他的兴趣。高子瑜兀自说着,不时追问:“兄弟,你说怎样?”;“兄弟,不久将来……”程庸以呼噜回答。午夜高子瑜酒醒,始知夜深,起身伸懒腰打呵欠。“兄弟,话说了不少,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你可别到外面说。教学楼盖好,保障安全,教学成绩更不能放松,你就多操点心。”多少事,酒多口无遮拦而外泄,不过不能再辨,赶紧送出门,倦极躺下就睡,也不顾酒气、烟气。“嘟嘟”发动摩托、“哐当”锁门,高子瑜回家。程庸哪知高子瑜在改变。人生如棋,一步错,则步步错。
  在高子瑜努力下,东方小学拆除后排危房,建成九开间,大成乡首幢教学楼。高子瑜成新闻人物,不断有校长来探讨成功经验。谁知楼盖好,却欠了建筑队十几万,一笔令人咋舌的巨款。开始高子瑜与建筑队老汪队长虚与委蛇,他信誓旦旦:“一定给,乡里已经答应,教育附加费收齐给。”一边吩咐夏远贵给老汪加餐,其实买来斤把肉,煮上一大锅面,酒不能少,众人轮番劝酒。“汪队长没好招待,你在这做事也知道,学校借钱做事不容易。”上桌,高子瑜开始诉苦。“我们队里也有难处。你们也听说乡里几个工程都拖欠了。”老汪面露难色。“上次和江主任也到乡里找成乡长,答应给一点。”高子瑜忙解释:“好了,光顾说话,饭还是要吃,酒也是要喝的,来来来…倒上。”高子瑜把老汪队长杯斟满,端起酒杯:“来者都是客,何况你为我们建了这么好的教学楼。敬你一杯,一是感谢,再是表个态,一定在年终将拖欠的钱还上。”“嗞”的一声,酒下肚。老汪见盛情难却,摇摇头,一仰脖子倒酒入口。高子瑜示意程庸、王玄旨等人轮番敬酒。最后满身酒气的老汪摇摇晃晃,推车往回走,靠自行车的支撑才没倒下。


  老汪几次催款无果,建筑队经理老姚亲自出马,高子瑜总是选择躲,不是开会,就是家中有事请假。一次老姚堵在大门口,实在躲不出去,便钻到床底下,叫程庸去应付。“高校长调走了,现在由程校长负责。”王玄旨打着哈哈,将程庸推出来。程庸哪见过这阵式,嗫嚅半天,不知说什么好。“姚经理,这真是骑马没遇到亲家,骑牛倒遇到亲家。程校长,初来乍到,也不了解情况,当年许羡古村长参与建房,不如去找许村长。”王玄旨急中生智,只要将人哄走就行。“对,对,高校长说村中年终会给一部分钱。姚经理,我们到村长家去看看。”程庸抓到一棵救命的稻草。
  许羡古正准备吃中饭,一见老姚来了,便明白是怎么回事,热情招待。“姚经理是稀客,小程也没来过,多烧几个菜。”“许村长,吃饭就免了,学校欠建筑队的钱,能不能挤点给我!”老姚说出话,程庸真有点同情。“哈,那钱嘛一定想办法给。一码归一码,今天来的是客,边喝边谈。”许羡古一边信誓旦旦地还钱,一边忙不迭地招待。老姚不再说什么。“小程,姚经理是客,你好好陪一下。”许羡古不断对程庸施压。程庸一杯一杯干。待老姚摇摇晃晃地走后,程庸再也忍不住,牵肠带肚一下吐光。
  屋漏偏逢连夜雨。西边平房房柁断屋塌,又举债盖楼,债务如驮子背上加包,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一天江书华、许羡古与高子瑜商议解决之法。“办法倒是有一个。”高子瑜若有所思。“有么法子,快点讲!”江书华与许羡古似乎看到一线希望。“要过年了,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我们可以这样做。开一个村中外出打工人的会议。江主任代表教委、村长请乡里领导,介绍一下学校目前面临的困难,看能不能发动他们捐一点款,学校负责发请柬……”“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两人表示赞许。“可只能解决部分资金,缺口还是很大。”高子瑜不无担忧。“看这样行不行,学校出据向他们借一部分钱,利息高于信用社。”江书华提议。两人点头认同,看来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腊月二十四,新年气息渐浓。高子瑜和程庸挨家挨户发请帖,邀请村中的成功经商者参与捐款会。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东方小学在全体村民支持、全体师生努力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教学质量验收中,总体成绩居全镇第二,办学条件不断提升。前年拆除了五十年代的十间平房,建成全乡第一幛教学楼。可现在学校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承重的木柁断裂,几间教室倒塌,不得不重建第二幛教学楼。另外几间教室也因同样的原因要拆除,资金缺口较大。因此邀请你们共商解决之道,并请你们慷慨解囊。我们将你们的捐赠钱款,树牌存世,让莘莘学子记住你们的义举,并作为一种办学精神流传后世。
  大成乡东方小学 XX年元月X日
  捐款助学会于正月初八举行。依然是王玄旨到周遭村庄借碗筷。夏远贵、徐文青负责伙食。梅小云等负责帮厨。程庸负责接待。韩梦婧引导来宾参观校园,并做解说。在新楼前的办公桌上放着红纸、笔,旁边放捐款箱。江书华、许羡古、高子瑜早早来校,每人捐款两百,便坐在会议室内,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


  九时许,穿着光鲜时尚衣装,手持乡下少见的大哥大,踌躇满志地一群弄潮商海的东方先富者来了。韩梦婧那甜美的声音传来,她引导来宾参观校园和功能室。来者对学校变化大加赞许:“操场比原来大多了。”“两幢教学楼,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还有图书室、实验器材室、多功能室,学生课外生活也有了场所。”“高校长这几年确实做了不少事!”……走走谈谈,到捐款处将一沓钱掏出数了数,投入捐款箱,写上自己的名字。
  程庸发现郑奇的爸爸,今天他穿皮衣,脸上透着红光。这几年他在外包大学食堂。听说收入不菲。当年想用钱砸死程庸的人,捐了一千元,着实不少。“郑老板,郑奇还好吧?”来的都是客,程庸主动打招呼。“哦,程老师,不,程主任,还记挂着犬子啊。就不是一个念书的料,都是父母养惯了。谢谢你关心。”郑老板打着哈哈,程庸有点后悔,孩子是他最头痛的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赶紧按下话头,也就没问写了几封信没回的事。“感谢你对学校的支持,也是对东方小学学生的关心。”程庸客套一下,将他让进会议室。江书华等相迎。“小程,在忙啊!”老钱老远就向程庸招手。“老钱,来了,年过得好!”程庸起身相迎。“好,好,准备过几天来看看你。小子去年下半年进步不小。感谢小老弟了。”他大声嚷嚷,引得众人侧目。“老钱,少说两句吧。”“好的,我捐一百吧。少是少了点,钱存了定期不好取。”老钱略显不好意思。“没关系,多少不论。”程庸接过投入捐款箱。老钱好面子,其实没钱,每次出门都向程庸借路费。不过很诚信,回来一定还上,同时对程庸吹嘘一番,这次赚了若干。不一会儿,来宾坐满会议室。高子瑜衷心感谢他们困难时援手,当然大家在外打拼并不轻松,每块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有余钱选择存信用社,也可以存学校里,利息不少于信用社……“有保障吗?”有人问,毕竟都是血汗钱,得和信用社一样有保障。“我正要谈到这一点,许成中校长大家熟悉吧?他借钱就一句话'不要问我么时候还,只说你么时候要’,这话好,是信誉的保证。今天我在此套用这句话,表示学校决心。需要时提前说一下,我会……”“你高升了,怎么办?”“是啊!”……一石激起千重浪。“还有我和江主任,都是东方人,跑得了吗?”许羡古“呵呵”两声,待众人静下来说道,江书华也微笑地点点头。打消众人的顾虑,捐款和集资会顺利收场。宾主在友好气氛中共进午餐,酒后在多功能室中卡拉ok,今晚尽欢而散。
  在高子瑜的启发下,各校校长纷纷效仿,各显神通,多渠道举债办学,发展领先于其他乡镇。出门打工者增多,人们手中均有结余,助长举债势头,毫无节制。为规避风险,老师出面担保,并支付高于银行两倍的利息,有时事急从权,利息高达到三四倍。老师陷入债务怪圈,担保借债,学校无法及时兑现,不得不折借。“三权”下放,教师工资划归乡镇财政,工资时常拖欠数月乃至半年以上,在教师们多方诉求下,勉强支付一点。钱到学校,多是一张“被借款”的借条。借款办学之举,取代乡镇建校职责,背离可持续发展理念,大成教育背负沉重债务包袱,一度阻碍发展,影响负面、深远。高子瑜也为此付出代价。
  快到寒假时,忽闻陈源要定婚。乍一听程庸不信,可一想柳依依已嫁,该走出阴影。到陈源家去看看。陈源父母脸露喜色。父母永远是这样,孩子有了归宿,算是完成人生中一件大事,接下来的心愿就是盼望孩子们能和睦相处,添子添孙。
  “陈伯、陈妈,恭喜、恭喜啊!”程庸进门道喜。“啊,小程来了。最近也不来看看。你这孩子下半年瘦了不少,听小源说你教书发狠,也要注意身体。今天中午做点好的,补一补。”人逢喜事精神爽,见到程庸,陈母打心眼高兴。“程庸,你有多久没来过了。”陈伯自从认识程庸,就喜欢上他,和他谈得来。老年人最爱谈那过去的事情,谈自己曾经的辉煌。可青年人往往不爱这些陈词滥调,可程庸理解。老人说时他会坐在那,静静地听,关键处询问一句,让话题持续,对老人特殊表现,不时点赞一二,老人谈兴十足。
  陈伯早年抓壮丁,被迫参加国军。在淮海战役中头部中弹,从死人堆里被俘。政府不但安排他在蚌埠治疗,还安排在粮食部门工作。由是他对政府感恩戴德,为党可牺牲切。执拗的老人希望儿子能把这份情感传承,对陈源严格管教。陈源语言稍稍出格,流露对一些社会乱象的不满,他会毫不客气地训斥:“只要有人提拔,你就说哪个人和谁有关系,总不看他做了哪些努力,你工作做好,自然有人欣赏你,重用你!”陈源对此嗤之以鼻。其实用人难免有腐败现象,并不都是那么公平公正,沟通一下说说何妨。尤其是父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吧。可陈源一接话就短路,还有什么谈头,父子关系挺僵。
  “小源这家伙,连我都保密,怎么就定下了?”程庸急切地问。“是郭克校长介绍的,总算转过弯了,都焦死了。”陈母笑眯眯地说开。“就你急,整天唠唠叨叨,烦不烦?”陈伯怒斥。陈母默默忍受。程庸一下明白,陈源依恋柳依依,因她与母亲性格相像。


  陈源10名学生中,有一数学特长生叫宁林,陈源将他当种子选手,参加奥赛。在训练中师生共享快乐。学生家长宁平爽快,见老师关爱孩子,定要感谢。秋收后邀请,当晚做客家中,尽其所有招待。客人正悠闲打牌说笑。突闻铃响,一辆小“飞鸽”停院中。一妙龄少女轻盈地跳下,充满灵性活力。支车回首,一脸绯红,双眼顾盼生辉。见客人娇羞地抿嘴一笑,堂屋顿时亮堂。陈源一看呆住,活脱脱的柳依依归来,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未完待续)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吴延洲,小市中心校副校长。出版作品集《静等花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