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漫谈

 chi_ping 2023-03-28 发布于陕西

五苓散因为研究的人很多,其实不好发表意见的,但这个方剂又非常重要或者临床应用很多,上临床就无法避开它,所以,还是来发一下浅见。

五苓散源自《伤寒杂病论》。

(觉得繁琐的略过条文,写在这里只是方便大家看一下)

《伤寒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有8条: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有3条: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条文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条文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条文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后面2条与《伤寒论》有重叠。

这里归纳起来主症:

《伤寒论》:小便不利,渴,可能微热,脉浮。

《金匮要略》:脐下悸,吐涎沫而癫眩。

病机:膀胱(肾)气化失司,水液失调。

治则:温阳化气,除湿运脾。

方解:桂枝复气化兼解表,白术除湿运脾,猪苓茯苓泽泻利水通三焦。

这个方剂,是一个有争议的处方。

比如关于谁是君药的问题?

我大学时候的方剂书就是写的泽泻为君。

但也有很多人以桂枝为君。

关于谁是君的问题,我想,应该还是要看这个处方所发挥的功效,所治疗的病症来说。

恢复脏腑机能(扶正):当是桂枝复膀胱气化,排第一。

祛除水湿(祛邪):当是苓泽利水,顺便通利三焦为要。

所治疗病症:呕吐,腹泻,便秘,发热,水肿,眩晕,身重,吐涎,水疝,肥胖,积液等等。

它的主要临床应用,主要还是围绕着调节水液代谢而来。

现代研究表明它对水液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水湿则祛湿利水,无则恢复脏腑功能,调畅脾肾三焦,水液代谢自然恢复。

以调节功能为基调,个人认为还是以桂枝为君更恰当一些。

方剂不是谁的剂量大就是君药,而是谁起主导作用。

桂枝有发汗解肌,化气行水,活血调营开结气,壮心阳降冲逆四大功效,第三这个功效有些人分为温经通络、通阳散结,疏肝,活血化瘀等等说法。

此方之中,桂枝当起主导作用,故应该为君。

这里略举一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潮祖医案。

“1970年在盐亭办学时,剑阁一60余岁男子,眩晕不能站立,口中时吐清涎。因其血压很高,余明知是五苓散证亦不敢用桂枝,改投四苓散,服7日无寸效。后由李克光老师接管,仍用五苓散,数剂后血压即趋正常,眩晕遂即消失。”

应用略举:

水肿:《本草汇言》“治诸湿肿,痰胀,水胀,以五苓散加旋覆花最妙。气实者,加葶苈子一,二钱。”如此呈肺脾肾三脏同调结构。

水疝:阴囊肿坠,舌淡胖。《得效方》“五苓散,连根葱白二寸,灯心十茎,盐炒茴香一撮,川楝子三个去核,煎汤调下,大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