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南京煤气报》

 大春观察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我与《南京煤气报》


作者张小冬

《南京煤气报》经过五期试刊后,创刊会1992年4月18日在南京煤气公司在电化教室举行。省企业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学会丁副会长,苗部长,市委宣传部王处长等出席了创刊会。南京公用事业局局长翟慎圣和办公室朱主任出席了创刊会。南京煤气公司的刘书记、周副经理、纪委端木书记、工会杨主席等公司党政领导也出席了创刋会。

《南京煤气报》的创刊,是与上级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各界朋友的支持分不开的。江苏省文联党组副书记、著名国画家、书法家赵绪成同志为本报题写了报名。省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学协会、新闻学会,为我报题写了“努力办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报纸”的贺词。公用事业局局长翟慎圣同志在接受了本报采访后,特地为本报题写了“发展煤气,造福人民"的题词。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交报》的总编方军同志以及全体同仁给我报写来了“惠风和畅”的美好祝贺的条幅。

创刊会上,丁副会长代表省企业报工作者协会、新闻学会对《南京煤气报》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

摘自《南京煤气报》第一期

九十年代,我作为单位的宣传干事,又是总公司《南京煤气报》的通讯员。记得总编是张群。
各单位的宣传干事都是通讯员,定期交稿,定期到总公司开会,还去各单位采访,还去其他城市煤气公司采访。而且会根据公司每个阶段的工作要求,结合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写稿件。使报纸既有中心工作的报道,又要有各单位的动态。报纸的副刊经常会登一些员工的散文、随笔、书画、篆刻等等,丰富了报纸的版面。

记得开会,苏瑞龙处长很认真,很严肃,段玲玫处长随和,大家可以向她提建议。
记得1997年,各地打破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公司为了了解苏南各地煤气公司开展这一新事物的情况,要求煤气报组织通讯员去做一下采访,我们在张群主编带领下,去了苏州和无锡,认真采访了这些公司的领导和相关部室的负责人,还深入站点,大家都很认真。
记得在无锡早上去吃早饭,我们都是烧饼油条豆浆,老王非要吃鸡汤面,先不问价格,吃完了,人家跟他要25元一碗,他说这么贵?我说,当时我就叫你问清楚,再买,你冲我,我就是要吃鸡汤面,不管多贵,他很不乐意的付了25元。以后碰他倔犟的时候,我都会用这个事情讲他,但老王是一个好人。
因为是通讯员,所以经常会去总公司宣传处交稿,也经常会碰到樊书记、王书记、龙科长等领导,他们都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没有一点架子。
我后来曾经在外地一个城市办事,去送一个材料,找到那个人,敲门进去后,那个人三十多岁,是个经理,在他们那里应该是个大官,正在看电脑,我说,我是什么单位的,来送一份材料,他理都不理,过了一会,我又说了一遍,他头不抬的讲,我今天有事,你过几天来,我说,我是从南京来的,他讲,你从哪里来的都不行,我今天没时间,我讲,材料给你就行了,他说,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快走!极不耐烦。只有一分钟,材料递给他,签个字,就行了。没有办法,这个大官很忙,不能得罪了,只能再跑一趟,花钱是小,耽误事。这是十几年前碰到的。
不想年前排队做核酸检测,原来是下午二点,二点去,没有人,既然来了,就排队,许多人也自觉的排好了队,四十分钟后,来了一个老大妈,戴一个红袖章,怒气冲冲的对我们讲,到后面去排,我们说,为什么?她说,叫你们去就去,这里不算数,我们说,都排了快一个小时了,你事先也没有说这里不许排队,她不容商量,把我们这些人不由分说赶到后面去了。没有道理,也不解释。没有办法,因为当时她管着。有时候,想想真好笑。所以和樊书记他们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各单位宣传干事传明、曹玉、樊荣、郭兵、小于等关系也很好。二个处长,张主编对稿件要求很高,所以报纸办的有声有色,而且还获得了省企业报刊年度奖。
曾经的岁月,看看照片,正是风华正茂,努力奋斗过,往事难忘,青春不在,而今,我们在这非常时期,历经磨难,且更要珍惜当下,走向明天。

作者张小冬艺术简历

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副主编、南京机关作协艺委会副主任、作协会员,玄武文联文学协会理事。南京楹联家协会理事。多有书画、文学作品发表于报刊杂志。作品获省级和市级创作奖,多次参加慈善艺术品拍卖,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国画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以及南京大学、南京栖霞古寺等机构收藏,其中三峡长卷被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作为该馆的陈列艺术品长期展示。曾在南京,马来西亚举办画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