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屡战屡败的李唐宗亲,竟能屡升官位?墓志铭为何颇受非议?

 雪忆柔 2023-03-28 发布于黑龙江

1973年,陕西三原县的农民们正在耕作,突然身后一声巨响,竟然出现一口黑洞,其中一人脚下一滑便掉了进去。他壮着胆子站起身,发现这是一条甬道,它的尽头似乎有个庞然大物。他当即吓得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少顷,他听对面似乎毫无动静,这才壮着胆子探了过去,却又立刻退了出来。

       一、意外发现

如果您经常看考古书籍就会发现,很多文物的出土其实就是偶然。而且,大多数文物都是在务农人的铁锹下挖出来的,就如同今天这座古墓一样。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陕西,出土的文物实在是不胜枚举,随意一个施工项目,就有可能挖出一座墓葬。

这不,就在1973年时,几位农民就意外地遇到一座古墓。

当时,他们正在劳作,就在一声巨响之后,身后便出现了一处塌陷。那位因脚滑而掉下去的农民,发现面前是一座悠长的甬道,他借着微弱的光线,却发现墓道的尽头似乎立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大家伙”。

他吓到腿软,恰好看到了两边都是石壁,上面雕刻着图案。经验告诉他,他八成是掉进了一间古墓中。想到墓中多半会释放“毒气”,他也不敢去触前方那个“大家伙”的霉头,转身便在伙伴们的搭救下,回到了地面。

幸运的是,文物部门前几天刚来村里做过宣传。而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报告文物局。

此时,没有人能想到,这座墓葬的主人可是个大人物,揭开了李唐家族的一段秘密过往。

       二、古墓探秘

考古队赶到后,立刻意识到,这座墓葬上方的土地常年被灌溉着,所以文物部门打开墓后,不出所料地看见了大量的积水。于是,他们开启了抢救性挖掘。

在抽干墓道里的积水后,眼前的场景不禁令人大为赞叹。那位农民当初看到的庞然大物,竟然是一座让人倍感压力的巨门。不过,众人还来不及去仔细查看这座精致的巨门,便被甬道两边精美的壁画所吸引。

这些壁画栩栩如生地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气息,狩猎、出行、仪卫等等,这分明就是唐代贵胄的奢华生活场景。墓主人的身份范围,也就因此而缩小了不少。

而接下来他们所见的一幕,更是坐实了墓主不凡的地位。在唐朝有着一项丧葬礼仪,墓葬中置放的天井越多,代表墓主身份越尊贵。譬如,出土的唐朝永寿公主墓中有六口天井,而懿德太子墓中的天井则有七口。眼前这座不知名的墓葬便置有五口井,说明他极有可能是李唐宗室的一员。

不过,走到墓道尽头时,众人反而倒吸了一口凉气,面前这座对开的大概有两米高的大石门上,画着两只朱雀和两只孔雀,但是石门上伤痕累累,就连大门上的石钉也都不见了。不用想,这座墓葬大概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众人怀抱着一丝侥幸,推开了巨门,而后不禁大失所望。墓中已经被洗劫一空,唯独留下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龟,安静地盘卧在墓中,默然守护在此千年。

为了弄清墓主的身份,众人只能先把希望放在石龟身上。

这只巨龟高约半米,身长七米,龟身上还刻画着图案。有趣的是,这只乌龟的龟壳竟然是活动的,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龟甲,便看到了整整齐齐的铭文,足有31行共1071个字。

这时,一位专家的注意力却转到了龟壳本身,他轻轻地拂去石龟身上的灰尘,赫然看到了十六个大字:“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墓主的身份昭然若揭。

       三、前世今生

淮安靖王,本名李寿,字神通,唐高祖李渊的堂弟。这位在历史上名气并不大的李唐宗亲,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可是官位却不停地在攀升。

但有趣的是,根据李神通墓中石龟的铭文记载,李神通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气度,文韬武略是样样精通,他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助李渊打天下,更是助李渊夺得了天下。

众所周知,墓志铭总会有美化墓主的成分,但是像李神通这般吹嘘的天花乱坠的并不多见。毕竟史书记载的他,可远没有他的铭文精彩。

那么,真实的李神通又是什么样呢?

公元617年,得知堂兄李渊要起兵的李神通,立刻跟随平阳公主(李渊的三女儿)共同起事响应。这一年,李神通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而他前四十年的时光几乎是平平无奇的。史书对他此前的经历唯有一段对性格的描述:“少轻侠”,也就是说他年少时轻财重义,倒有点江湖侠气。

起事时,李神通集结了一万兵马。值得注意的是,李神通是否是主动想要帮助李渊的不好说。首先,他是在平阳公主的劝说下加入了这支队伍。另外,李渊起事后,隋朝廷开始大肆逮捕李渊的同族人。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李神通很幸运,这一仗他赌赢了。一年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而李神通随即也被册封为“淮安王”。

公元619年,李神通奉命去进攻宇文化及,一路追至了聊城。这段故事就有趣了,由于李神通的策略失误,导致宇文化及死灰复燃。与此同时,窦建德率领十万兵马也与李神通狭路相逢。这一次,李神通再次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判断,最终导致他与魏征、同安公主(李渊的妹妹)等全部被窦建德所俘获。

可是,在李神通的墓志铭中却有截然相反的记录,记载他成功地劝服了宇文化及和窦建德归降,且大杀四方。您说是不是很有趣?

要说这李神通当然不是一无是处,除了有领兵打仗(就没赢过)的本事外,他还有个强项,那就是慧眼识珠。

当初,李神通选择站队李渊,这才得到了荣华富贵。而《资治通鉴》中还记载了一件事,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神通曾与李世民彻夜长谈,并亲自将大侄子送回了府邸。而且,李神通素来与李世民交好,要知道,当时太子李建成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而李神通却认定了李世民大有作为。果不其然,这一次李神通又赌赢了。

别看李神通打仗水平不行,却自信得不行。《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记载过同一件事,李世民登基后封赏功臣,李神通对自己的封赏很不满意,甚至公然叫嚣道:“房玄龄和杜如晦之辈,不过是捉刀弄笔罢了,为何功劳却在我之上?这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接下来就比较打脸了,李世民枚举了李神通攻打窦建德而致使全军覆没、攻打刘黑闼又丢盔弃甲等事,认为他自然是无法与“运筹千里之外”的房玄龄等人相比,这才让李神通心服口服。

此后,李神通便开始安享晚年,直到54岁病逝于长安,他的人生履历也再无可书之事。

       四、小结

顺带一提,三原县还有一座皇陵哦,它就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敬宗的庄陵。而且1996年时,庄陵两侧有5个石人的头部被盗割了。遗憾的是,石人头最终只追回一个,也好过空空如也的李神通墓。

一座外形壮观的李唐宗亲墓,让世人见识到了皇亲贵胄的虚荣。当然,也感叹于皇室的威严。遗憾的是,如今这座墓中究竟随葬了多少宝物已经不得而知,唯独留下了一座石龟,还有一个空荡荡的棺椁,昭示着李神通生前的荣宠。

这一切,都得益与李神通的审时度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