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纳木措》 :林旭生 山高水阔, 云彩朵朵, 那根拉垭口翻过。 纳木措, 没来错。 水天一色云影烁, 天门圣象似复活。 风,来影绰; 鸟,去诉说! 【中吕.苏武执节,十一句,九韵】 【远方】: 纳木措,没来错! 一、 纳木措在当雄境内,是我2014年7月单人单车自驾青藏高原途中所游的第一座西藏圣湖,非常庆幸的是我去的那一天,纳木措的天气很不错(在雨季进藏看风景,运气和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纳木错国家地质公园,进了售票牌坊后,距实际景点还有50公里,这应该是国内售票点离核心景点最远的景区了,难道这样的规划是为了限制逃票么? 听顺风客们讲过,步行可以逃掉120元的4A门票,但那意味着需要连续不间断步行超过11个小时才能走到景点,且一半的路程是上坡,也听说曾有步行逃票走到深夜后被冻死山上的。门票贵也是当前很多景区的一大特色,但很多游记中标榜“以逃票为荣”的悖论,却也可能是葬送这几个游客的诱因之一吧! 为了上去那根拉山口,增大前驱车的爬坡性能,我让顺风客们把重的行李都搬到了副驾驶座位,果不其然,还未到海拔5000+的那根拉山口,前面路段还超我车强行变道超车过去的一辆牧马人,就抛锚在坡道边,从引擎盖的上翻来看,肯定是在连续25公里的爬山险道上,激烈驾驶下的车子经受不住高温而水箱开锅了。 想象一下纳木措的美色,山路崎岖,憧憬不灭。到了海拔5190米高的那根拉垭口,稀薄的空气、骤降的气压、微晕的目眩,这些高原反应的不适,在“纳木措”秀色可餐的幽蓝胴体裸露出来后,心里像打了一针鸡血似的身体机能复活了! 多年后,我看到大冰在《他们最幸福》一书中有过一段“纳木措”的深刻记忆:“四人饿着肚子蜷缩在大雪封山后的抛锚车上,靠Beyond的一曲《海阔天空》支撑着精神不殆,最终熬过了寒夜,盼到了黎明,雪融之后才发现人和车,实际上离万丈深渊只是咫尺之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时就在咫尺之间! 二、 纳木错,作为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更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型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 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传佛教里的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纳木措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据说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僧侣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 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 纳木措的风景太美了,以致于我计划到达拉萨的行程因此而多耽误了一昼,但确实很值得一看,因为我觉得这是西藏最美的湖之一。照片难以尽现她真正的美丽,只有到达她的身边,才能领略到她的魅力。 纳木措,没来错,我愿为她一错再错。 (林旭生,于2014年7月) —————— 【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