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子】: 花园口(一) :林旭生 花园口往昔如梗, 河岸边堤坝溃崩。 写安澜心难安澜, 字中正品不中正。 (河南,刚刚经受了“7.20水灾”,而83年前的“花园口往事”,我们更不能忘记) 【正文】: 一、忘记灾难,比灾难本身更加可怕! 借着给上二年级的囝囝辅导有关“黄河知识”的课题作业机会,我驱车25公里把囝囝带到了郑州市花园口镇花园口村。上世纪蒋介石决堤花园口的事件已经过去了83年,河南人中绝大多数的高龄长辈们不会忘记那段灾难岁月的记忆,但我们现在新中国、新世纪的孩子们能否感受到那场人祸灾难的痛苦认知呢?也许大多数还能从祖辈那里听到,也许有的孩子一无所知! (花园口的历史,不应该只存在于河南的高龄长辈们脑海中) (在6月20日所发“花园口事件的影响...”一文中,我发现了很多令我感到惊奇的“洗白蒋介石应该决堤...”的评论,以上只是一千多条评论里的少部分截图) 看到这些评论后,我除了感到惊讶外,更感觉到评论的这些孩子们是否真的认真学习过历史?亦或当前的历史教材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性人祸灾难事件过于浅显地“轻描淡写”了呢?
河南省,地处中原,兵家要冲、四战之地,自古以来灾害频仍。也许正如刘震云所述的延津长辈们一样,多灾多难得让人感到麻木了。但,我们当下的小康日子才没过多少年,对于历史上的人祸灾难,我们更要铭记,认知历史是为了避免重复发生。因为,忘却历史,忘却灾难,比灾难本身更加可怕! 这也是我重写“花园口”这篇文章的原因。
历史上的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与长沙文夕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抗战期间的“民国三大人祸事件”,而尤以“蒋介石决堤花园口事件”的破坏性最大、影响时间跨度最长、造成的伤亡最大、经济损失最巨。蒋介石此举“以水代兵”,可谓百弊而无一利。 蒋介石决堤花园口事件的直接后果:直接淹死、饿死群众89.3万多人,造成391万多人无家可归,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当时直接过水受灾面积是3省44县5.4万平方公里,工农业经济损失难以估算(仅以战前当年估算就超10个亿)。 蒋介石花园口决堤事件的间接后果:黄河由此改道侵淮9年之久,河面越拓越宽,后来的受灾面积涉及豫、皖、苏三省29万平方公里土地,酿成超过1200万人受灾,而影响最直接的是造成河南全省“1942年大饥荒”的发生。在1942年,河南省连续两年灾荒、半省沦陷的情况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及汤恩伯部,还继续大规模向河南老百姓征粮纳捐,最终造成河南灾民饿死至少300万人,而9年间的黄河改道影响,实际灾难波及影响的豫皖苏三省人口达3500万人。 三、花园口事件前奏:兰封溃败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寇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第一战区的我军,部署了12个师的豫东兵团,在薛岳指挥下于河南省兰封地区对孤军深入的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共2万人)展开进攻。战局中,蒋介石嫡系将领桂永清、黄杰临阵脱逃,导致兰封溃围。 蒋介石嫡系桂永清、黄杰部,拥有当时最精良的装备(德械装备,还有一个坦克营),人数又占优,却贪生怕死、贻误战机,河南兰封之战成了抗战期间中央军战场上的最大笑话。此战,不但没能完成合围土肥原部之目的,还被2万多日军反噬后,打得蒋军丢盔弃甲。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后,为阻滞日军西进,蒋介石开始下令炸毁黄河花园口堤坝。 花园口决堤的任务,由守卫黄河的蒋军商震部执行,地点首先选在了中牟县的赵口,但因赵口流沙太多,炸开堤坝后,决口很快被淤塞。蒋介石得到反馈后,经过紧急协商后选择了新八师驻守的郑州花园口处决堤。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担心部属决堤消极,一再通过口谕、电令催促扒堤,不要有“妇人之仁”。6月9日凌晨,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花园口最终决堤了。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泄。第二天,黄河中上游普降了一场暴雨,黄河水量猛增,决口处被冲大,同时被淤塞的赵口(蒋介石第一次所选的炸堤处,该段虽未决堤成功,但堤坝已经受损严重)也被大水冲开。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水流汇合后,贾鲁河暴涨,漫溢的洪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朝地势较低的豫东南方向冲刷而下,近百万老百姓在睡梦中葬身汪洋。 日军被黄河水阻隔后,暂时放弃了从平汉线进攻武汉的计划,改由徐州,南下经蚌埠、过淮河,到合肥与日军其他部队会师后,从长江北岸进攻武汉,蒋介石的“以水代兵”策略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日军仅在决堤事件中被淹死7000多人),武汉依旧沦陷。 从赵口决堤失败,到重选花园口决堤炸坝,期间蒋介石并未想过一丝河南及皖北、苏北数千万老百姓如何生存的问题。 四、花园口事件前例:但凡决堤母亲河的,多为“败家之将” 历史上依靠决母亲河堤坝来“以水代兵”的事件,都可谓是重大人祸,结果向来是得不偿失,百害而无一利。往往决堤事件过后的黄泛区,堪比人间地狱、悲惨世界。 宋代,金国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前夕,大名府留守杜充下令决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完颜宗望的东路追兵。然而,此举非但没有阻挡住金国兵锋,却致使平民百姓直接被淹死者至少有二十万,因流离失所和水灾后伴发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字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明代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围困开封前期,明军曾企图引黄河水淹农民军,但计划失败后,反受“水攻”启发的李自成利用9月黄河水涨而引水灌城,开封城在水中浸泡几十日后城墙坍塌,周王及守城将官早已乘船逃遁,徒留下家毁人亡、死伤惨重的空城、鬼城。“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明军守将,“以水代兵”不成却被反杀无话可说,只是害苦了开封及下游地区的老百姓。有史料记载,开封以下七百里尽成汪洋,直到20年后,才重新在旧址上重建开封城。建城前,有人从开封向东南行走六天,途中未见一人,但见荒草遍野、狼兽成群。 蒋介石的做法,与杜充、周王如出一辙,决堤的结局也非常相似——都没能有效的抵挡敌人的进攻。“前车之覆,后车未鉴”,蒋介石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失道寡助,“花园口事件”也已经折射出蒋家王朝未来失去民心的最终没落结局。国共《大决战》之最后一役“淮海战役”,河南及皖北、苏北的老百姓们,都是自发组织用小推车给我军提供强大的后勤补给,主席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黄淮地区”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这话一点儿不假。我军,得道多助;蒋军,失道寡助。我军,焉能不胜?蒋军,焉能不败?。 五、历史事件的重复发生,皆因未能以史为鉴。 历史上的灾难并未离去太久,但浪费粮食、靡靡之音、娱乐至死的风气已经开始浸淫了当下的不少孩子(比如今年5月初的“为明星打CALL的倒奶风波”),这些人已经忘掉了祖辈们抗战的艰辛和灾荒年代的苦难,更难从那八年抗战岁月里得到历史的真知和教训,而我们的历史课本一改再改的情况下,这一花园口历史大事件仅在八年级上册97页右下角的一段小字中有一点浅显的描述,文字贴在“保卫大武汉”的页面,但蒋介石决堤花园口“以水代兵”事件的“胜”果,仅仅是淹死了日寇7000多人,而武汉也并未因此得到保全、仍然沦陷。 花园口决堤影响,表面上看,日军损失7千多人,但仅河南一省民众直接淹死的就达89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我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毁良田800多万亩,受灾1200万人。但,都忽略了间接造成《1942》的严重大灾荒问题。1942年,河南直接饿死的民众保守估计就有300万人,抛却出壮丁战死沙场的河南老乡,仅因花园口决堤事件造成的灾难,仅河南一省就淹死、饿死至少400万老乡啊! 抗战八年期间,河南一省,受着“水旱蝗汤”(水灾、旱灾、蝗灾、汤恩伯兵匪灾)四害,在1942年时半省沦陷、大片良田被淹的情况下,还被征军粮200万石(征粮全国第五位,人均征粮比全国第一)。处于灾害频仍的“第一战区”,河南省仅1942年就出壮丁190万人参军,居全国第二。挨着最重的打、饿着最瘪的肚子、奉献着比重最大的贡献、承受着蒋介石无情的压榨,但养出来的蒋介石嫡系中央军(蒋鼎文、汤恩伯部)军纪败坏,打仗没本事,欺负河南老百姓很在行,中原战场上蒋氏嫡系溃不成军,正面表现还不如一些地方杂牌部队。洛阳,作为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都,洛阳保卫战前,长官部高层率先逃遁,还是靠豫西土匪部队“镇嵩军”守了21天。 400余万的中原民众生命,皆因蒋介石及其党羽的花园口决堤事件而葬送,中原地区的人民要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性人祸灾难事件。就花园口决堤事件,蒋介石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永不得翻身。谁想为此事给蒋介石的花园口决堤行为洗白,那他就是在颠倒黑白,是亿万中原人、中国人的罪人! 写到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忘记灾难,比灾难本身更加可怕!” 花园口(二) :林旭生 三八年兰封溃退, 四逃蒋以水拦兵, 滔天罪五湖漫溢, 决坝行六合震惊。 七级浮屠难赎罪, 八嘴辩解难澄清。 仇难忘九霄云外, 史难书十洲纪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