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磨好一把剪刀,就能在国企转正的钳工事例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磨剪子咧!锵菜刀!

耳熟能详的声音,磨刀有难度么?其实看似简单的动作里,蕴藏着“莫名其妙”的学问,有些学问真是书本里学不到的。

一、

大学里,教我们刀具的老师是一位“郑纺机”的高工,讲了钳工作业时说了个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比如钻不锈钢料时,用单位食堂里的醋当冷却液效果会更好。教我们液压传动的老师,是航院的,年轻时曾当过坦克兵。他在一次课上,讲到清理液压站油箱时,说去食堂和点面去粘磨损的碎屑效果会更好。

这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讲的知识是经验之谈,而不是纯粹的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似曾相识的实例,还真发生在我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中。

二、

20年前,21岁的我坐着绿皮火车从郑州来到安阳,经过人山人海、千辛万苦的面试,最后入职了当地的明星国企——“安阳玻壳厂”。确认入职后,学校那边开始调拨档案,档案里还有张国家最后一批发放的派遣证,我最终被分配的岗位是,锥成型车间整备系的钳工。

“安阳玻壳厂”,是安阳当地人的称谓,全称河南省安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安彩高科”是其子公司),业内声名卓著。安彩集团在2004年之前曾经多年出口创汇居省内第一,当然最著名的是安彩在工人薪酬方面舍得给钱的“高薪待遇”(安彩普工的薪酬,普遍高于同时期一线城市普工标准至少2倍以上),另外超额完成定额任务后,1.5倍、2倍的工资也是经常发放。安彩高科在2004年以前,是河南省内薪酬最好的企业之一。2001年为例,我那些毕业去深圳的大学同学一月加班加点才1000元,但安彩高科的普通工人就能拿到3000-4000元(当时安阳市的房价才500-600百元,郑州市房价也才1000元左右)】

人往高处走,高薪自然带来高吸引力,安彩集团以前从来不存在现在所说的“招工难”问题。趋之若鹜的人才争相投递简历,这就无形中抬高了安彩的入职门槛。

在安彩这样的工厂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工艺复杂,自然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高,所以2002年以前的招工大都是理工科的大专以上学历才能具备应聘条件,而前期以临时工身份入厂的人也至少是高中学历。在国企里,临时工转正,通常是极难的,但也有特殊情况。

三、

安彩集团里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模具分厂有名磨剪刀片的钳工,非常地牛…

模具分厂的这名工具钳工,主要工作是修磨剪刀机的刀片,调整张力。经过前期几年的摸索,工厂发现只有他修磨、调试出来的剪刀片耐用,修磨、调整后的效果最佳。(剪刀机的作用是剪切从熔炉白金料盆中流出的高温玻璃融液,使液状玻璃滴入11工位压机的模具中)

这名钳工,只有初中学历,原本是一名临时工,就因为这手绝活,特批转正。

后来,公司担心这名钳工的绝技后继无人,就给他配了一名北京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学习他的技术。但,他每当干活时就把这名大学生徒弟支应出去干别的活,等徒弟回来后,关键的技术活都干完了。(毫无疑问,以前的高级钳工“留一手”是一个普遍现象。“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曾经是几百年来的授业潜规则,但也是传统手艺人生存艰难时的保守思维之一,我们无法评说其对错。)

四、

安彩集团,早期的总裁李留恩是电工出身、常务副总赵文明是操作工出身、副总陈志刚是钳工出身,每个分厂里的每个车间大都设两名主任,正主任主抓生产及工艺、副主任主抓设备维修。工厂也看学历,但不唯学历论资排辈,尊重为工厂奋斗时间最长的老工人(一厂的老工人薪酬最高),同工同岗情况下,老工人的薪酬是新工人的2倍以上(不存在现在流行的清洗老龄化员工,用年轻人给工厂换血的情况)。

安彩集团之所以舍得给工人发高工资、给技术工人发更高工资、给元老工人发最高工资,是因为管理层们也都是从最基层干出来的(无论什么学历的人,都得从基层开始历练),而工厂里的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大都吃过基层操作工人、基层技术工人的苦,所以他们能体恤到工人的赚钱不易。所以,当安彩能给工人发高薪,给学历不够但技能精湛的那名工具钳工破例提拔转正时,这样的事也就能够理解了。

人总是易对没有经历过的事妄加揣测,认为很容易,其实只有亲身经历过、体验过,才知道世事皆难,底层不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