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洛阳“龙潭大峡谷”的前世今生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图:龙潭大峡谷】

【文:林旭生】

五绝:

《龙潭沟》

五古/林旭生

昔日龙潭沟,今朝美景优。

天碑无刻字,功过化客流。


七律:

《龙潭大峡谷》

通韵八欸/林旭生

游曲沼转山回,

瀑青青画黛眉

美新安风景胜

峰嶂谷盛名堆

深沟壑纵横错

翻篇迎旧辉。

始功过流蜚语

林总总化天碑

释:

①、龙潭大峡谷,是一处私人开发的风景名胜区。“创始人”陈建林开发成景区后,命名龙潭沟村旁的这处自然风景区为“龙潭大峡谷”。新安县本地人,至今还习惯称呼为龙潭沟。(龙潭沟村受益于景区的成熟开发,100多户、500多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成了县里的富裕村,全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大致在1000万元以上)

②天碑,指大峡谷内一块高达50余米的巨型崩塌岩块。亿万年的岩层位移,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出了这绝世天碑,巍然耸峙在峡谷一侧,高大雄伟、气势恢弘,远远望去,就像一块无字纪念碑。

(绝世天碑)

③、龙游曲沼这个成语,寓意为大峡谷的地貌,从天空俯瞰,宛如一条青龙在水中游动。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龙游曲沼,月射寒江”。

④、黛眉,指黛眉山、黛眉山系,龙潭大峡谷近邻黛眉山,属于一个山系,同为“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⑤、龙潭大峡谷,于2013年1月16日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是洛阳市新安县境内唯一的5A级景区。

(十二亿年的痕迹——波痕峡波纹石)

⑥、龙潭峡,曾被评为中国嶂谷第一峡,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9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2013年2月,被美国电视新闻网(CNN)评为“中国四十家最美景区”。

⑦、龙潭大峡谷是一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亿万年的水流冲蚀,自然形成的U形峡谷,全长12公里。峡谷内嶂谷、隘谷串珠状分布,激流湍湍、瀑布幽潭、红岩绿荫,奇石奇观,是为绝世罕见之山水画廊。

(龙潭大峡谷“芦苇潭”)

⑧、2017年2月2日,陈建林病逝后,其开发的龙潭大峡谷、荆紫仙山景区因为依托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债务问题,而陷入债务纠纷。同年11月,进入破产程序。成为我国第一家破产重整的5A级景区。虽然,“万山湖”及关联的“荆紫仙山”公司双双破产,但破产重整后,景区的运营并未受到任何影响,龙潭大峡谷仍旧是河南省内人气颇旺的旅游避暑圣境。在今年的中超足球联赛中,龙潭大峡谷也是河南嵩山龙门队的赞助商之一。

(品牌赞助之二:龙潭大峡谷及关联景区荆紫仙山)

⑨、从资源来说,龙潭大峡谷在河南省是独一无二的。景观好、品牌响、游客多,但因为公司早期改制时产权不明晰,无法取得银行贷款,创始人从民间借贷而来的高利贷,融资成本过高,即便是评为5A级后曾创下7650万元的年收入鼎峰时,其被抽走利息(约每年5000万)、减去经营成本后也所剩无几,加上关联开发的荆紫仙山景区入不敷出,债务窟窿越来越大。据公司内部记账,注册资金为2亿元的公司,负债3.5亿(外部传言负债超8亿),资不抵债。自2014年6月到2017年11月底,陈建林的“万山湖”公司涉及各种债务的纠纷案达72件。

(龙潭大峡谷“一线瀑”)

⑩、陈建林,1953年7月2日出生于新安县黛眉山下的一个小山村(石井乡石渠村),先后任峪里公社乡委书记、新安县副县长。2002年6月,其分管旅游时,发现龙潭沟的优质自然奇观后,多次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地质考察,经过地质专家鉴定,龙潭沟U型大峡谷是由12亿万年前的海底抬升、山崩地裂、激流冲蚀而成,具有极大的科考价值和景观价值。已近退休年龄的他,不想退居二线,在充分考虑了龙潭沟的独特旅游资源后,陈建林辞去了副县长的公职,带头投身到这处没人愿意投资开发的龙潭沟。初创期,虽然融资困难,但因为陈建林在官场上积累有数十年的人脉关系,及新安这座工业强县里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纾困,“万事开头难”算是解决了,但后期靠高利贷下的急速扩张,失血的速度超过了造血的能力(若荆紫仙山缓一缓,兴许能缓过来),在投资长、见利慢的旅游业,“快钱赚慢利”,最终资金断链、破产清算。陈建林,功败垂成!

(龙潭大峡谷—龙山天池)

文末:

山城新安,是我的出生地,我在这第一个故乡里,度过了完整的童年,所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深的眷恋,青要山、黛眉山、龙潭峡...,早些年间去时,高像素的拍照手机还少,自己拍照水平有限,除了印记在脑海深处的回忆外,未能留下几张拿得出手的照片(配图为景区广宣照片,侵删)。

对龙潭大峡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赴洛阳新安,趁这个暑期即将结束前,来一次消暑之旅。没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方“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官方公众号,即便不去游玩,那打开美景秀图养养眼,也真真是极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