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到处打工的总有很多河南人?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一生啊》

新韵二波/林旭生

人生之路呃!一道道曲折!

不是养家难,谁甘去漂泊?

16.7万平方千米的河南省,被誉为华夏之中,中州中原,是大多数汉族人的宗祖老家。“老家河南”,从历史上讲一本书都说不完,仅从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感觉到处打工的总有很多河南人?”来讲,我觉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借孙少安深夜借宿一河南铁匠铺的一段描述最合适:

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像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另外,笔者我从了解、接触到的一些走南闯北信息,讲解下在外河南人这漂泊一生的原因。


在地缘上:

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只要有人类聚集,就会有中国人,这些人中你还会诧异地经常发现河南人。全国任何一个省区/地市、各行各业,你也都能发现无处不在的河南人。

在航运业:

不临江靠海的河南省,却有四五万的注册海员,长江上就跑着五千多艘河南籍货运船,年吞吐货运超千万吨。现在很多的河南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地区的船老板,都是船二代、船三代,有些人的祖上还帮助过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参与了解放新中国的光荣历史。与其他省的船老板不同,河南船东,常是以船为家,干水运也大都是家族帮带、老乡带老乡打拼起来的,“团结、协作、宗亲、乡情”,是中原人闯荡江湖、劈风斩浪的纽带。

在公路运输业:

河南人的影子遍布全国,尤其是最苦的偏远的西北地区,几百公里无人区里,你能见到的货车几乎都是“豫”字拍照。另外,在西藏拉萨的出租车行业,几乎所有的车老板、司机都是河南人。河南省的重载货运车辆近50万辆,奔波于全国每一条路上,和河南跑船的船老板一样,有车队的,也大都是同族同乡,跑单帮的搭班人不是父子、夫妻搭,就是兄弟档,或者是亲戚、老乡,当然也有很多更为辛苦跑单帮的车主。河南车主、司机,吃苦耐劳、负重前行,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罪,直到身体健康恶化得实在开不动车了,才会带着一身职业病(颈椎、腰椎、三高、糖尿、痔疮、胃病等)开始转行。

在制造业: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早些年受历来的政策影响而定位为农业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人均不足八分地,但竟养活一亿多人,多余的粮食还能接济兄弟诸省。在保障“耕地红线”不能触碰的前提下,工业用地不可能像沿海省份那样大开大建,人多地少,虽然土地肥沃,但产出的粮食卖不上钱、养不了家,所以河南人只能外出打工,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近些年随着地方上的一些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像富士康等一些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入驻中原,河南外流的打工人口有所减缓,但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少的条件下,在东南沿海地区仍吸引着不少吃苦耐劳的河南打工仔。

在教育业:

河南的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人口第一大省里却只有一所“211”,“985”没有。以2022年的高考数据为例,125万考生中,河南一本录取率11%,985录取率0.84%,211录取率2.61%,没600分都很难上211,在这“高考内卷天下第一”的人口基数下,河南高考的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一千多年来的耕读传家思想,“朝为种田郎,暮登天子堂”,且因河南的孩子想通过高考来实现突破阶层固化十分困难,有家长认为如今在河南高考进清北名校的难度,比科举时代考文武状元都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孩子的家长不得不另辟蹊径--高考移民,而移民到河南省外的任何一个省后,其孩子的学籍迁移也必是跟随着打工交社保绑定的,这也是近几年出现经济欠发达省份地区也能见到有河南打工人的原因之一。

在政策上:

如果天下一张卷,满朝文武中原郎。如果把“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的同标准政策给河南,你是否会觉得中原地区的发展会比以上这些地区好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