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丨人到中年才能懂的《封丘作》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了因诗意#  

都说,“四十不惑”!

那想活得明白,需要多久?

有的人,需要49年!

——题记

【偈诗】

《读高适“封丘作”》

新韵九文/林旭生

上边千坠线,下面一根针。

摇尾乞怜状,蹉跎无奈身。

我心虽壮志,深陷龌蹉门。

今写封丘作,明当解闷人。


《封丘作后,高适才活得舒适了!》

“封丘作”后

边塞军旅诗人高适低调“裸辞”

为了曾经的理想

50岁时才开始了军旅生涯

并在后来走上了人生高峰

一、

公元749年

由于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

46岁的高适“有道科”及第

被分配到了封丘小县做九品县尉*

出身寒门的高适

得这从九品芝麻小官

为了生计

整日忙于“拜迎官长”、“鞭挞黎庶”

奉上欺下的琐碎工作干了两年多

高适都被自己的行径恶心到了

他一方面同情受苦的老百姓

另一方面却要顺从长官摊派的压榨任务

最初拥有不羁之才、不凡之志的高适

此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矛盾

人世间最难干的工作

莫过于迫于生计而去干违心的事

翌年

高适送兵丁到蓟北前线回来

百无聊赖之际

书“封丘作”

一说”封丘县“

借此抒发一下胸中的郁闷

二、

高适的压力

与如今的基层管理者雷同

“上边千钧线,下面一根针”

三年的工作绩效考核

熬尽了高适的耐心

说走就走的决绝

来自那不忘初心的抱负

既然喜欢边塞

既然喜欢军旅

那何不弃儒从军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既然朝廷厌文

既然满朝重武

那何不弃文从武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写出南园系列的“诗鬼”李贺

就像穿越到一百多年前

专门给高适写了这“祝福辞职”的贺文

“封丘作”后

说辞就辞

说走就走

这九品县尉不干也罢

三、

公元752年

高适裸辞了

是年

高适客居长安

于秋冬之际找到了一份工作

担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掌书记

从此

高适开启了比较舒适的一生

既然爱边塞、写边塞

那就在军旅中建功立业

飞黄腾达那不是他的本意

拜将封侯却也算遂了心愿

翌年

又翌年

N个翌年

52岁,佐哥舒翰,守潼关

53岁,任淮南节度使,伐永王叛乱

54岁,伐安史叛军,解睢阳之围

55岁,直言犯上,贬官为太子詹事

56岁,任彭州刺史

57岁,改任蜀州刺史

60岁,迁任剑南节度使

61岁,迁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晋封渤海县侯

62岁,卒,赠礼部尚书

四、

曾经作为李白、杜甫的好朋友

高适在诗文产量上虽然不及李杜

但军事、政治上的成就斐然

高适的裸辞

并不是向我们传达说走就走的勇气

而是表达了你为理想储备了多少资本

这个资本,包含才华和财务

财务不说自由

起码能支撑你先能生存下去

才华不说天聪

但决定你的理想之路能走多远

不满足现状

学着适应现状

适应不了现状

那就跳出现状

重新审视现状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状况

在理想面前

年近五十,还奋起

仍不算晚

哪怕只有十年辉煌

这个时候再看“封丘作”

会发现

如果仕途能坦然

谁会转忆思陶潜

 -正文完-

#行走中原#


附1:高适在封丘县做《封丘作》

*封丘,河南省新乡市四区八县之一,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城,除了中学历史课本上讲到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典故外,封丘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来自高适在此做县尉(相当于今县公安局长)时,所做的这首《封丘县》了。

附2:高适简介

*高适(公元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人(今河北省景县),安东都护高侃之孙,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并称为唐代四大边塞军旅诗人。

#新乡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