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属清化热痰药。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和羊栖菜(小叶海藻)的全草。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及辽宁沿海。夏季采收,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稍晾,切段,晒干,生用。 【处方用名】 海藻、淡海藻。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味咸性寒,有良好的软坚散结、清热化痰之功。为治瘿瘤、瘰疬之要药。 1、消痰软坚:用于瘿瘤、瘰疬等证。治瘿瘤,常与昆布、贝母、青皮等同用。治瘰疬,常与夏枯草、连翘、玄参等同用。又用于睾丸肿大、疝气等证,可单味煎服,或与昆布、川楝配用。 2、利水消肿: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可与泽泻等利尿药同用。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使用注意】 反甘草。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名医别录》:“疗皮间积聚,暴溃,留气,热结,利小便。” 《药性论》:“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 药物成分:羊栖菜含碘、钾、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等。海蒿子含燥胶酸、钾、碘、粗蛋白、甘露醇及马尾藻多糖。 药理:海藻因含有碘化物,对缺碘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有治疗作用,并对甲状腺机能亢进、基础代谢率增高有暂时的抑制作用。海藻中含有抗血凝的物质,其抗凝作用与肝素相似,并有降低胆固醇及降压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