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画卖出1.8亿!曾梵志是中国艺术界最贵的人,用线条就能征服世界

 寄霞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知名度的艺术家之一,曾梵志在2020年拍卖中再次刷屏,凭借1.61亿元的《面具系列 1996 No. 6》,超越2013年1.8亿港元成交的《最后的晚餐》,刷新了曾梵志个人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

一级市场方面,当代艺术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的豪瑟沃斯是在全球范围内代理曾梵志。

在艺术头条特别策划2020拍卖榜中,盘点曾梵志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高光时刻。


NO.1 《面具系列 1996 No. 6》

详情:1996年作 布面油画 

199x179.3cm

成交价:CNY 161,000,000

2020永乐拍卖


《最后的晚餐》画中基督与信徒们以生动的手势与肢体动作进行交谈,桌上剖开的西瓜象征权力的分配,并在两侧挂着中国书法,重新诠释去解析圣经故事的知名场景。

NO.2 《最后的晚餐》

详情:2001年作 布面油画 200x395cm

成交价:HKD 180,440,000

2013香港苏富比


这种中西合璧的效果,体现了艺术家在宏观上比对西方资本主义及中国共产集体主义,虽影射大环境,却也更加间接而隐晦,不复早期作品中的内心激荡与置入自身为画中角色。

NO.3 《协和医院系列之三》

详情:1992年作 布面油画 150x115cm

成交价:HKD 113,240,000

2013佳士得香港


NO.4 《A系列之三:婚礼》

详情:2001年作 布面油画 296x231cm

成交价:CNY 40,250,000

2011北京保利


NO.5 《协和医院系列》

详情:1992年作 布面油画 179.1x465.1cm

成交价:GBP 2,764,000

2007伦敦富艺斯

NO.6 《桃花源》

详情:2014年作 布面油画 直径79.6cm

成交价:HKD 42,200,000

2015香港苏富比


NO.7 《肉系列之三:献血过量》

详情:1992年作 布面油画 179.1x465.1cm

成交价:CNY 35,650,000

2018中国嘉德


NO.8 《Fly》

详情:2000年作 布面油画 200x179.4cm

成交价:HKD 39,860,000

2012佳士得香港


NO.9 《The Tiger》

详情:2011年作 布面油画 241x350cm

成交价:USD 5,040,000

2013佳士得纽约


NO.10 《self-portrait》

详情:1996年作 布面油画 200x168.5cm

成交价:HKD 37,620,000

2011佳士得香港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曾梵志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敏锐的社会批判,受到评论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社会民众的持续关注。

《虎》2017年作 400 x 400cm


与此同时,曾梵志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和国内重要的艺术展事,包括首届广州双年展(1992)、广州三年展(2002)、威尼斯双年展(2009)等,并在上海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保加利亚国立美术馆、法国Saint-Etienne当代艺术博物馆等知名艺术机构举办了个人展览。

(左)《免子》2012年作 400 x 400 cm

(右)《拉奥孔》2015年作 400 x 400 cm


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

一位老人头 2012年 400×400厘米


曾梵志一直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版块最受东西方艺术市场和藏家认可的艺术家,其本人也颇具商业敏感性。


无题 2015 200×800厘米


早在2008年,他的《面具系列1996 NO.6》就在香港佳士得拍出7,536.75万港元的高价,创造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面具系列 1997年 180×200厘米


而“面具”系列,亦是曾梵志在拍场上最受欢迎的作品。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其严谨而独特的造型,假面具的符号,在单纯而平静的背景衬托下,演绎着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烦躁、不安。尽管带有卡通的色彩和调侃的味道,仍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


面具系列4号 1997

他的作品在写实的外框下,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表现主义手法,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曾梵志看到了社会中面具无处不在,不管是保护自己还是欺骗他人,大家最后都将真实的自己隐藏。

面具系列 1996 No. 6

但当大家都隐藏着真实的自我和各种欲望时,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也不过是一个假面而已。


艺术家和模特二号1989年117×83厘米


他给画中的人物戴上了面具,而“面具”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摆姿作态的表面下暗藏的焦虑与孤独。

医院三联画1991年 180×460厘米


在面具系列的最后阶段,曾梵志画出了那副知名的《最后的晚餐》。在这幅画里,曾梵志取材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将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感受到的十年间祖国的变化,通过这件作品做一个总结。

马拉特之死2001年180×150厘米


曾梵志解释道,画作中的人物都系着红领巾,只有“犹大”系着一条金色的领带,意思是他放弃了最终的追求和理想。”

2002年第9期220×660厘米


面具系列的成功改变了曾梵志的生活,也给他留下了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

肖像2004200×150厘米


在人们的脑中,曾梵志等于面具这一条件反射过于牢固,以至于曾梵志的新创作反而少了关注。

艺术家丛书,卢西安·弗洛伊德(2011)

180×180厘米


其实面具系列的创作仅占据了曾梵志艺术生涯的1994-200410年时间,之后,曾梵志便将目光转向了“抽象风景”系列,不再勾画人像,而是通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线条的表现力来体现情感。

基督的孩子2012年150×150厘米


曾梵志还尝试了许多不同的绘画对象,例如静物、西方人像等。

他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推出了“纸本山水”系列,强调纸本本身材质的变化,同时营造出一种暗沉的古典观看环境。


祈祷之手2012400×400厘米

这一连串的尝试,都体现了曾梵志想要走出新路的决心。

2004年起,肖像慢慢从曾梵志的绘画里淡去,一种全新的,以纯粹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然和意识的“抽象风景”从画布上生长出来。

美丽的土地2010年2.5×10.5 m


我在创作的时候,不会真的去想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样子。我也没想到,三十年后回头一看,变化这么大。我觉得变化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创作我觉得有意思。
——曾梵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