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是最不卷的城市?天津:我不服!

 跟上时代 2023-03-28 发布于广西

如果说“卷”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么“不卷”就成了是越来越多人的理想。
最近,一则#月薪三千的生活是怎样的#冲上热搜。
视频讲述了一位杭漂女孩月薪3000元,在新一线城市去掉房租,剩下1500生活费,不敢出去玩、拒绝社交活动、不叫外卖、周末都待在房间里的经历......引起了不少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的共鸣。
图片
虽然视频最后女孩通过做自媒体有了更好的收入,感谢自己月薪三千时的坚持,但那些正 “卷”在大城市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里的人来说,说感激的话还为时尚早。
那么,在不卷的城市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连续14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2022年又入选中国最宜居城市的榜单,成都人表示生活很“巴适”。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街头巷尾摆上一排麻将桌,给这座冒着火锅热气的城市增添了更多人间烟火气。
图片
以至于初代“卷王”王健林都被惊到了!有一次他去成都龙泉,看到约100万人聚集在一块打麻将,光是麻将就有30万副,车窗外都是哗啦哗啦的麻将声,场面极其震撼。
于是去年10月的天府论坛上,他就建议:四川商人少打麻将,要破除安逸、搓麻勾兑等地域文化中消极的部分,树立积极向上的新形象。
图片
毫不意外的,被网友回应:“莫管四川人”。
图片
除了成都,还有除了煎饼馃子,啥都卷不起来的城市——天津。
天津的煎饼馃子号称想卷什么卷什么,卷面条、海参、牛肉、撒虾皮、加各种神奇秘制酱料。他们隐匿在街边巷口的小摊和推车,成就了天津的煎饼江湖。
而天津的江湖,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准点下班。

图片

6点营口道站:准点下班的打工人

网友吐槽过天津字节:想约面试官6:30,因为下班太晚被拒绝。
很多餐厅五点多开始等位,距离闭餐还一小时就不接待新客,着急下班的阿姨开始清扫赶人。
某北京公司开到天津,因为加班多而被告到劳动局,后来HR每到6点多上来轰加班的人~
图片
天津人下班之后做什么呢?作为德云社老板的老家,喝茶听相声,自然是大家平凡而惬意的休闲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成都天津,对比在北京上海生活的人有多么不同,我们找了一些网友们的分享,开启一个非正式「哪座城市更不卷」大赛:

图片

初赛圈:成都天津VS北京上海的一天
◆ 早上8点
成都和天津的人们,8点已经把早饭吃的饱饱。
成都有一句话叫做“没在成都吃过早餐的人愧对生活。” 
从7点开始,开启眼花缭乱的大餐模式——红油抄手、牛肉面、肥肠粉、军屯锅盔、红糖锅盔……
图片
天津人早上一睁开眼,头等大事必须是:吃!要说哪家早点铺子最正宗?问就是在自家楼下。
图片
北京和上海的上班通勤时间比较长(平均在45-60分钟),昨天下班的也比较晚,早上能多睡一分钟就多睡一分钟,所以早饭没有那么多时间悠哉悠哉吃。
楼下也没有太多早餐店可以选,中式在24小时的便利店买包子+茶叶蛋,西式就是咖啡+三明治。
一般不是在通勤的路上吃,就是到办公室之后对着电脑屏幕吃。
如果一到公司就有会,然后早上的工作还一个接一个,那等你吃到的早饭的时候,已经是11点,不管是豆浆还是咖啡,都已经凉透了。
图片
◆ 上午11点
据说多数成都本地人,午餐是不会去下馆子的,一般晚饭才值得坐在餐馆里,所以,午餐一般叫外卖或者自己做家常菜。
成都家常菜是甜酸苦香咸、干煸怪味、椒麻红油统统都有,是属于川菜百般滋味。打工人的午餐便当很可能成为大家尝尝各自谁做的菜,看看谁做的更好吃的美食评选时刻。
图片
而天津人,中午不是盘算着去哪里堂吃,就在盘算着点哪家的美食,可以点到的特色馆子太多了,外地人打开外卖软件,眼花缭乱,隔着屏幕都飘出传说中的“锅气”来。
图片
北京的上海的午餐,基本都是外卖,不论你在哪个商业综合体里上班,附近能点到菜出乎意料的一致,也就是这么几个:谷田稻香、沙野轻食、老乡鸡、大米先生、达美乐披萨.....吃多了免不了少了些滋味。
如果在公司附近找餐厅吃,一定要算好15-30分钟的排队时间,但无论选择哪一种,不算饮料,没有人均40元打底你可能吃不到什么好味道。
图片
◆ 下午3点
天津和成都的公园有老者在专注舒展筋骨、这个点小学门口挤满了等待接孩子回家的家长。
打工人也在醇厚的咖啡香、下午茶的芳香甜腻里,暂且放下手里的工作,短暂的透口气。一口咖啡一口蛋糕,谁不是精致白领呢。
图片
北京和上海的白领应该已经困得不行了,需要第二杯(也可能是第三杯)咖啡续命。蛋糕也不敢多吃,身材窈窕的姐妹还在嚷嚷着减肥,高热量的点心,咬咬牙还是点不下去。
◆ 晚上9点
晚上是成都下馆子搓麻将的时候,在人声鼎沸里“耍”起来。
同样的,天津人已经下班3个小时了,这个点不是家里吃饭的话,就是在外面玩,今天去哪家茶馆听相声呢?
图片
而这个点的北京上海,才刚刚开始算加班了(有的公司10点下班才有加班的打车补贴),在坚持减肥的人已经不吃晚饭了,饿的不行就去楼下便利店买点关东煮小零食。
也有人对美食还是有追求的,和同事约好一起吃晚饭,吃好了再一起回去加班。
图片

图片

决赛圈:成都和天津,谁更不卷?
为什么成都和天津可以“不卷”呢?这可能和这两座城市的历史过往有关。
先看成都。
一般来说,一个经济文化中心、超特大非首都城市,不会出现在内陆上千公里的地方,但是,一切因为“二郎神”的原型之一、成都最有名的“蓉漂”——李冰之子,变得不一样了。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治水工程中的模范项目,在蜀中传说中,李冰之子李二郎帮助父亲降妖除魔,引入岷江水到都江堰,为成都变成沃野千里的名城。
图片
成都也拥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美誉。
都江堰距今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那么成都也享有了两千两百多年的富裕和安康,不匮乏的生活自然也就不容易卷。
那么天津是怎么回事呢?
千百年来,天津都是以北京的门户自居。门户,就是看门守护,久居传达室,自然要忠于职守,安平乐道。
天津建城在明代,称“卫”,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封他的儿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京,屯兵于河海两岸,于是这里成为了大运河、大清河和子牙交汇的三岔河口,船舶集结,漕运发达,客商汇聚的地方。朱棣称帝之后,依旧把天津作为上京的门户。
这也难怪,天津出了一个最牛的门卫大爷:天津外国语大学大港校区的门卫张大爷,用一块写满英文配有漫画的告示牌曾经火爆网络,告示内容:
“Kindly Reminder Many thieves have appeared here recently,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belongings!——Uncle Zhang (译文:温馨提示:最近有小偷出没,请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张大爷)” 配图是一个面目狰狞的小偷说“我还会回来的”。
图片
自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天津的诞生就赋予了这个城市不狂傲、霸道的城市个性,天津喜欢给自己的东西尽量往小里叫,往接地气里叫,和动物们打成一片,如狗不理包子、猫不闻饺子、猴不吃麻花,耳朵眼炸糕......绝不会说自己是“彩霸”、“鞋王”。
天津人质朴,重视实际多余外表,重视肚子里的多余穿在身上的。上海人过去说自己是“不怕家里被火烧,就怕街上摔一跤”,时髦街拍也都往往出现在大城市的街头。
而天津有个说法:“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意思就是把家里之前的东西送去当铺吃海鲜,算是会过日子。
这样的城市历史和性格,想卷,真的很难。

图片

获奖称号:最悠闲与最幽默
基于历史的沉淀,也造就了不同城市鲜明的居民性格。
在许多中国人各个城市的性格的资料中,都有非常一致的认同,那就是要说最悠闲,还是成都人,说到最幽默,要数天津人。
作为国内消费水平非常高的成都,有着花样百出的世俗文化。
在成都有一位知名单口相声演员——李博清,他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来形容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打点儿小麻将,

吃点儿麻辣烫,

炒点儿渣渣股(渣渣意为极小),

看点儿歪录像。”
加上成都的泡茶馆和摆龙门阵,就能非常传神地概括成都人的生活。
也有民俗学家得出结论,成都人骨子里与地中海沿岸城市人群的特点极为相似:喜欢大家庭群居生活,好热闹、新鲜、刺激的东西、热情奔放,自由浪漫,知足常乐。
成都的悠闲和深圳的拼搏,成了截然不同的居民性格对照。
成都人通常不会为了明天的生活在今天拼了命,而深圳人觉得不能停下来,因为“不进则退”,只有拼命狂奔才能生活得更好。

图片

深圳地铁标语

图片
成都地铁标语
对比深圳和成都的地铁广告,就能感受到两座城市极其不一样的生活工作氛围。一个是打鸡血式的奋斗口号,一个是喊你吃饭回家式的温馨话语。
同样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北京和天津。
天津与北京咫尺之隔,只有100多公里,但是居民心理和北京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人性格地图》一书中提到,天津人曾经是卷的,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喝水都要从城外的河里挑水来喝,他们无法像北京人那样在城墙里安安静静过日子,只能靠自己的勤劳为生活奔波。
久而久之,天津养成了平实、过日子的性格。
建国初期,北京青年和天津青年之间有一句民谣:“北京青年学科技,四化建设献能力。天津青年打家具,搞好对象拜天地。”早早成家,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当时天津人的常态。
此外,还有“北油子、卫嘴子”的说法,“卫嘴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地处河流交汇,八方居民生活的地方,需要多沟通了解,第二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作为中国最早有记录建城的地方,他们个性开放,乐于交流。
到了现在,天津有个一个新的别称,叫做“哏都”,因为曲艺界如果少了天津,那曲艺界就少了一半。马三立、杨少华、冯巩、牛群、德云社郭德纲父子都是天津人。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津人:哏!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天津人:真哏!

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天津人:倍哏儿!”

——朱晓彦《中国城市性格》

(哏:滑稽、好笑、有趣)
天津人的“哏儿”绝不是装腔作势,而是与生俱来、融汇于生活的,看看微博上关于天津话的梗你就能忍俊不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天津的朋友,你一定明白他们身上幽默之中有怡然自得的性格。
如今,成都又火了。
近年来成都人才引入政策,被互联网称之为新一代“卷都”,并引起了非常多的讨论。
2021年底,成都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2119万,直接超越广州深圳成为中国人口第三大都,仅次于2489万人的上海和2188万人的北京。
当每个打工人都卷得精疲力尽,只想去最悠闲的城市躺平的时候,大家又一起,塑造出了一个新的很“卷”的城市,而我们的非正式「哪座城市更不卷」大赛评选,天津可能要战胜成都了。
对于这个新称呼,身在成都的年轻人在网上表示,即使成都再卷,也是可以撸串吃火锅,撸大熊猫,依旧拒绝回去北上广。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第一批逃离北上广的人 ,再次回漂到了大城市,这一次他们表示要专心“搞钱”。
「卷」与「不卷」,归根到底是当大家的目标高度一致的时候,就不得不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争夺有限的资源。
或许,追求多样化的人生,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真的能够实现「不卷」的生活理想吧。

参考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