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来开好运 2023-03-28 发布于湖北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幼年、青年、壮年、暮年、等多个时期,不出意外的话,生老病死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必经之路。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虽然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人一旦去世,就尘归尘,土归土,又回到大自然当中。

但是一个人活着,总会留下痕迹,即使在世界上消逝了,也会在他人的内心中落下一角。

不同地方的丧葬风俗虽然各有特点,但在给去世之人烧遗物这一做法上,又是共同的。那么,我国的丧葬制度和祭祖仪式从古至今有何特点呢?人们常说有两样东西不能烧掉,又是哪两样呢?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丧葬制度和祭祖仪式的起源与特点

在我们上千年的华夏文化中,活着的人们与死去的祖先仍有着深深的羁绊。这种羁绊就在汉族人延续千年的丧葬制度和祭祖仪式上体现出来。

千百年来,生活在华夏文明土地上的百姓,不同的民族对丧葬制度和葬礼习俗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但人们祭奠先祖,缅怀先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对逝去的长辈抱以深深的不舍,以及对亲人离开的悲痛之情。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人们常说,父母离开了人世,子女在世上真正意义上的家也一同消失了。这也是大多数后人悼念前人时的真实心理写照。

百姓们悼念故人的丧葬制度和祭奠先祖的礼仪习俗,还要从中国的远古时期说起。

当时人们看到人死了之后无处安放,便在地上挖个坑,将他们埋在土里,远古先民们看到这种方式非常好用,既不会占生人的土地,也不会散发味道,污染环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土葬习俗。

并且,当时人们认为,人死了他们的灵魂还活着,于是就用自己的吃食去祭拜他们,这也是一些贡品习俗的来源之一,之后又发展成了烧纸钱,纸衣服等习俗。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到了宗法制形成之后,祖先除了有祭祀功能之外,他还是家族兴旺,家庭幸福的“护身符”

人们在祭拜他们时,往往会烧大量的纸制物品,如金银财宝等,祈求祖先在天有灵,保佑个人、家庭甚至家族。

丧葬制度上,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秦汉之际,就以土葬最为流行了。当时的封建帝王,不仅有属于自己的陵寝,而且还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进行陪葬,丧葬之风气可谓是骄奢至极。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随着汉文化影响的扩大,不少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其丧葬风气也受到了影响。

比如藏族一直流行的天葬,还有古僰族的丧葬习俗悬棺葬等

但是在历史上,西夏和辽代诸王也有自己的陵寝和陵墓,可见汉族丧葬之风影响深远。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焚烧遗物的合理性

与古代有严格体系的丧葬和祭祀风俗相比,现代百姓对逝去先人的悼念就简洁直白的多,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也保留了古代以来人们对先祖的真诚祝愿和祈福。

在中国,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用过的东西会被亲人拿去焚烧,是习以为常的。

但是值得令人注意的是,从古代到现代,有两样东西直到人过世之后都不能焚烧也不能丢掉,而是要给后辈好好保存。

据说,这两件物品的保存也是对这个家族或者家庭福气的保留。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在老人去世之后,他的家属仔细清点老人的物品,要将老人生前用过的东西一律通通烧掉,比如说衣服枕头鞋子之类的生活用品。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合理性的,并不像古代人认为的迷信那样,说人死了他的灵魂会前往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也要衣食住行,通过焚烧的方式能将去世之人的东西传送到极乐世界,以满足先人的需求。

而且,如果你想要让先人在极乐世界过得更好,所烧的东西就要越多,最好现实中的各种用品,都烧一份纸质版本带给先人。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首先在卫生方面,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这个方面来看,作为家中的老年人,患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老年人生病的频率很高,在他们去世之前,这些疾病中的病菌就可能已经散播到了各种日常的用品之中。比如说衣服上毛巾上或者洗漱用品上等等。

这些日常用品在接触过病菌之后,一不能再给别人用,二也不能随意丢弃,以免带来卫生环境的污染。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消毒后再进行焚烧,将家庭中的环境卫生打扫得更加彻底。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其次是从心理方面来看,也存在合理性。在亲人去世之后,特别是家中的老人,必定是一位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往往让晚辈在面临长辈逝去这种自然规律时万分悲痛。

如果是感情非常好,一些晚辈可能看到长者遗留下的物品,不禁对睹物思人,容易勾起他们对长者的回忆,以至于长期陷入悲伤地情绪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基于这种社会心理原因,对于离开之人的物品,能清理掉的还应该尽快清理。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最后,从社会迷信的角度看。一些人也会认为去世之人用过的东西,对生者来说不吉利,沾染这些东西是非常晦气的。

如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房屋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人愿意居住,以免沾染晦气,至于凶宅,即便是再便宜的价钱,人们也是敬而远之。

两样东西不能焚烧,保留下来便是福

虽然出于环境卫生,社会心理以及社会迷信的考虑,去世之人的物品要尽快清理干净,但是有两样东西是亲属绝对不能丢弃的。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其中一样东西就是老人用过的被褥。那么,为什么说老人用过的被褥不能丢呢?

这还要从古代丧葬习俗说起。众所周知,在古代,人们有很多禁忌和迷信之说。不能焚烧被褥这件事,就是受到了古代禁忌的影响。

古人对谐音有很强的敏感性,在禁忌中更是如此。

比如说“杯具”谐音“悲剧”,因此古人送礼不会送杯具之类的物品,“鞋子”谐音“邪”,也是古人送礼的禁忌单品。

因此“被子”也有两种谐音,一个是谐音“辈子”,这个“辈子”是指去世之人的一辈子。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在老人去世以后,他的后辈将老人生前使用过的被褥分去,带到各自的家庭中,表示将福气留给下辈人,把老人的被子留下,也就等同于将老人的福气留在后辈之中。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被子”与“贝子”谐音,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晚期,“贝子”是一种显示皇亲贵胄身份的称谓,倘若将“贝子”烧掉,就等于将后辈人做官的福气,连飞黄腾达的福气也烧掉了。

在个别地方,他们的丧葬风俗更是讲究。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基本上对去世之人的葬礼仪式要安排好几天。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在这样的农村,如果过世的长者没有留下自己用过的被子,在悼念他的葬礼上,他的后人还会特意准备一些新被子,有的被子会盖在老人身上,随着老人一起入土,有些被子还是会继续分给子孙后辈,以表示老人身后的福泽绵长。

在他们眼中,被子在出现在悼念老人的葬礼上并不是什么不吉利的事情,恰恰相反,它还是对后人吉祥的祝愿。而这些东西,也可以给后人留下对老人的回忆,给孩子们留作念想。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另外还有一样东西子女们要好好保留,不能烧掉,它就是去世长辈的日记、笔记、信件或者日常阅读的一些书籍。

在上个世纪,网络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会有摘抄和记笔记的习惯。

遇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者片段,都会精心抄下来,甚至一些有心人,在阅读报纸时,也会将报纸上重要的信息和科普类的文章剪下来贴到笔记本上,以供之后回忆和参考。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很多人也会有记日记的习惯,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其间不只有记录人的生活经历,还有这他对生活的感悟,老一辈的人生活的年代更加动荡,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相信他们对生活会有着更加丰富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

将这些留下来,时常阅读翻看,后辈们也可以从老人的生活笔记中汲取知识,在老人的生活感悟中获得启发。

同时,老人的思想一直陪伴后人左右,那老人即使是仙逝多年,他的后代也不会忘记他,会一直铭记他。对于后代来说,先辈留下的精神和思想遗产,比起财产房产等物质遗产,更具有传承价值。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除此之外就是老人的一些信件和书籍。那个年代少有电话和手机,普通百姓家里经常用信件与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一封封泛黄的信件被老人留存着,视若珍宝,里面饱含了上代人之间深深的情谊,使得后人回味。

年华会老去,但知识不会,老人阅读过的书籍也值得后人去读一读。

那些书籍虽然留存了几十年,有泛黄或脱页的迹象,但是它们作为老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流传给后人,而后人对这也书籍的阅读,也可以看做是读书精神的代代传递,对一个家庭甚至家族家风的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结语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老人过世之后,向上面所提到的被子和笔记书籍等物品是不能烧掉的,要留给后辈来保留。这不仅与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国传统丧葬风俗有关,而且与传统社会中家族宗族制度密切相关。

而上面诸多的做法,也体现出了后代对老人仙逝之后的祈福,人虽身死,但在后辈的心目中,这些已经仙逝的前辈仍然会继续保佑着子孙后代的福气和好运。

长辈去世后,有两件遗物不能烧,留下便是福

其实,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很多地区丧葬之风也存在着差异,并没有按上面的说法进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丧葬习俗。

但在这些习俗差异的背后,后辈对去世之人的祝愿与祈福这一点是一样的。

无论是出生富贵还是出生贫寒,无论是人生坎坷还是一帆风顺,每个人终有老去的那一天,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生活,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努力活出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丧葬习俗》

《中国社会民俗史新丛书:丧葬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