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求是1025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广义的散文与韵文相对,指不具备诗歌的音律、节奏、诗行等形式特征的一切口头与书面的语言形式,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是prose;狭义的散文则对应essay一词,指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的一种文学体裁。今天通常所使用的散文一词往往特指其狭义概念。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没有诗歌的韵律化特征,也不像小说和戏剧那样将故事情节、叙事技巧、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等方面作为核心,而是通过自然率真、自由灵活和精练优美的语言,表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散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抒情、叙事、说理、写人、状物、写景等,而且这些方面经常融合在一起。“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一个突出特征,指散文虽然在语言形式和内容安排上显得自由随意,但却又有凝练集中的内在主旨。

中华民国时期,鲁迅创作的《故乡》等作品中华民国时期,鲁迅创作的《故乡》等作品

散文(essay)的概念在西方得名于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录》,此后英国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则开创了英国散文创作先河。但实际上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便已经有了散文形式的创作。散文在中国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就已出现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东汉以后,出现了各种体裁的单篇散文,如书、记、碑、铭、论、序等。唐代的古文运动掀起了一场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全面改革的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散文的发展和繁荣。自唐宋到明清,散文逐渐趋于成熟,产生了大量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优秀的散文作品。

中国现代散文则是在五四运动倡导的“白话文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在新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许多散文家和经典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故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