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求是1025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存在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种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另一种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及其心理,以个体变量为分析重点,强调采用严格的实验法等心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变化特点与过程,分析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揭示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因此,这一取向注重研究社会认知、社会印象、社会态度、社会判断以及社会动机等典型的内在心理过程。

产生渊源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首推英籍美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麦独孤在1908年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引论》一书,该书以本能为中心建立了社会心理学体系,并以本能论来解释人类一切社会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用合群本能去解释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用模仿本能去解释社会传统、风俗和习惯,用储蓄本能去解释私有财产现象,用好斗本能去解释人类的战争等。由于人类的社会行为是十分复杂的,当麦独孤无法用已有的本能来解释这些行为时,便只好不断增加本能的数量,以至于他提出的本能越来越多。由于本能论用生物学规律解释社会现象,因此这一观点遭到后人质疑。但无论如何,麦独孤开创了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实证研究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3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采用实验法研究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N.特里普利特。他研究了人们骑自行车的速度,发现个人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后来,他又以一群10~12岁的儿童为实验对象,任务是卷线,发现团体卷线的效率比个人单独工作的效率要高10%。根据这两个实验结果,他得出结论认为,团体工作效率远比个人工作效率高。美国心理学家G.E.梅奥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开展了有关研究,他观察学生在家里做作业和在学校里做作业的差别。结果表明,学校内群体做作业(如对学生记忆诗歌、作文、数学等学习)远比在家里单独做作业效果好。后来,德国W.默德、美国F.H.奥尔波特、苏联V.M.别赫捷列夫等多位心理学家都致力于把实验推广到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中来。

奥尔波特作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认为社会心理学应主要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在研究路线上他继承和发展了特里普利特和默德用实验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传统,推进了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并进一步开展了对社会促进现象的研究。他的研究以哈佛大学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分别在一个大房间及相互隔离的5个小房间里进行。研究要求5个被试既在大房间内一起做作业,又在小房间里单独做作业。作业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删除字母、辨别图形、分辨气味、区分物体重量、自由联想以及评价古代哲学家的著作等。研究者比较被试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发生的感觉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作业性质不同,发生的心理活动在两种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被试在单独做作业的情况下,对古代哲学家著作评价质量要比在群体中进行高,自由联想也是在单独环境下效果好;但在辨别气味、区分重量等方面,大家在一起则能减少判断的极端性。奥尔波特强调实验方法对团体行为研究的革命性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提出社会助长作用。此后的态度研究和小群体实验研究等有力地推进了这种研究取向。

主要理论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场论社会认知论等。此外,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也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代表性理论。这些理论无一例外都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个人行为(主要是他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解释和说明上。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论述了他人的参与作用对个人心理生活的影响(如儿子对父亲的“仿同”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将个人对他人行为的模仿视为社会行为形成的始因,而K.勒温的场论则坚信,当对一个人所处的全部场(主要是他人或群体组成的社会场)有了充分的理解时,就能够描绘并解释他的行为。社会认知论在强调个人行为是受其内在的认知过程支配的同时,指出了他人对个人的认知形成和改变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应采用科学心理学方法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及其过程,揭示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探讨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以及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对个体发生的影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一般采用实验法,多数以大学生为被试来获取研究资料。除实验法外,还大量运用系统观察、调查研究(如问卷法和访谈法)、测量(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量)、个案研究、档案研究、模拟研究和比较文化研究等方法。

优缺点

一般而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设计和量化分析,有利于理解社会心理的微观机制,但对宏观心理层面的了解不够,使得这一取向可能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难以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社会心理现象。此外,采用实验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情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研究结论的外展性有待考察,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

扩展阅读

  •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