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萨迦达塔 | 摆脱自我认同

 mayprc 2023-03-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我是那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开示录

I AM THAT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著

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中译

对话098:
摆脱自我认同

尼萨迦达塔:你可以坐在地板上吗?你需要一个坐垫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不是说你必须问,你也可以就保持沉默。存在,只是保持“在”,是很重要的。你不需要问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这种看起来很闲散的消磨时间的方式在印度广受推崇,这也意味着你暂时摆脱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的执著。当你不着急,心无牵挂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安静,在寂静中可能会听到一些通常过于精微或细小、难以感知得到的声音。心必须是开放的、安静的,如此才能看清。我们在这里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心念带入正确的状态,从而理解何为真实。

提问者: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斩断烦恼?

尼:你不需要操心你有没有烦恼。只是保持“在”。不必试图让自己安静下来;不要把“安静”变成一项需要去完成的任务。不必为了要“安静”,从而不安;不必为了要“幸福”,从而苦闷。只是要意识到,你存在,并保持这种了知——不要说:“是的,我存在;下一步该怎么做?”在“我在”之中,没有什么“下一步”,它是一种永恒的状态。

问:如果它是一种永恒的状态,那不管怎样它都会自己维持自己啊。

尼:你就是你,是永恒的,但除非你知道它并顺应它,否则它对你又有什么用呢?你讨饭的碗可能是纯金的,但只要你还被蒙在鼓里,你就是个穷光蛋。你必须知道你内在的价值,相信它,并通过每天抛弃欲望和恐惧来体现它。

问:我若是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不会有欲望和恐惧了吗?

尼:视野会焕然一新,但尽管如此,一段时间之内,习气可能会继续苟延残喘,你依旧会渴望已知的过去、恐惧未知的未来。当你知道这些只跟心有关,就可以超越它们。对自己只要你还有各式各样的想法,那你要了解自己的话,必然是透过这些想法的迷雾来了解的;但是,若要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就必须放弃一切想法。纯净的水的味道,你是想象不出来的,你只能排除掉其他一切的味道,从而了解纯水究竟是什么味道。

只要你还对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感兴趣,你便不会放弃它;只要你还执著于熟悉的事物,你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当你彻底意识到,你的生活是一场巨大的悲哀,并开始反抗它时,才能找到一条出路。

问:现在我明白了,印度所谈论的“永生”,其秘密就蕴含在这些存在的方式上,而印度一直是这些法门的守护者。

尼: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总有人愿意并准备好了分享它。老师,有很多,而无畏的弟子,却很少。

问:我很愿意学习。

尼:文字层面上的学习,是不够的。你可能知道理论,但如果没有亲自成为了非个体的、不受条件限制的存在、爱和喜悦的中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实际体验,仅仅口头上的“知道”是没有价值的。

问:那么,我该怎么做?

尼:试着保持“在”,只是保持“在”。最重要的一个词是“尝试”。每天拨出足够的时间静静地坐着,尝试,只是尝试,超越个体,以及身为个体的嗜好与痴迷。不要问怎么做,这解释不清。你只有继续尝试,直到成功。如果你坚持不懈,必不会失败。最重要的是真诚、认真;你必须真的对自己的个体身份感到厌倦,现今又看到了摆脱这种不必要的自我认同及其记忆和习气的束缚的迫切需要。成功的秘诀就是,持续地抵制不必要的东西。

毕竟,在你生命中的每一刻,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但你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什么,也许,除了刚刚从睡眠中醒过来的那一刻。你所需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本性,不只是停留在某种口头的说法上,而是要敲定这个永远恒定的事实。你所是的那种“觉”(awareness),它将使你张开双眼,看到你是什么。这一切都非常简单。首先,与你自己的真我持续建立联系,一直与真正的你自己待在一起。进入到“自觉自照”(self-awareness)之中,那么,所有的加持都会流出。刚开始时,是一个观察的中心,刻意地认知,然后,成长为一个显化施为的爱的中心。“我在”是小小的一颗种子,它将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自自然然,没有一丝造作。

问:在我自己身上,我看到了如此多的邪恶。我不必有所改变吗?

尼:邪恶只是影子,是由于散漫而形成的。在“自觉自照”的光芒之下,它将枯萎、脱落。

对他人的任何依赖,都是无用功,因为别人能给的,别人也可以拿走。只有一开始就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到最后才是你自己的。除了来自内部的指引,不要接受任何指导,甚至要过滤掉所有的记忆,因为它们会误导你。即使你对方法和手段一无所知,也还是要保持安静,向内看;启示,定会到来。你永远不会不知道你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问题是,你可能会去回避它。上师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予你勇气,因为他有经验,也成功了。但只有通过你自己的觉照、自己的努力所发现的东西,才会永远对你有用。

记住,你所感知到的一切都不真正属于你。由外而来的东西没有什么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只有你自己的直觉和理解,才最有价值,才有启发性。听到或读到的话语,只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画面,但你并不是一幅精神图画。你是图画背后和超越图像的感知和行动的力量。

问:你似乎建议我以自我为中心,甚至都到了要奉行利己主义的程度。难道我连对别人感点兴趣都不可以吗?

尼:你对别人产生的兴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私的、只顾着自己的。其实你对别人并不感兴趣,而只是对用他们来丰富或提升你自己的形象感兴趣。而自私的极致,就是只关心如何保护、保存和繁衍自己的身体。我所说的身体是指所有与你的名字和形体有关的东西——你的家庭、族群、国家、种族等等。执著于自己的名字和形体,就是自私的表现。一个人,若是知道自己既不是身体也不是心,就不可能是自私的,因为他没有什么可自私的了。或者,你也可以说,他对他遇到的每个人都同样“自私”,因为每个人的福祉都是他自己的福祉。那时,“我即世界,世界即是我自己”,这种感觉变得非常自然;这种感觉一旦确立,就不可能再自私了。自私意味着代表局部而不是整体,想要去贪、去得到、去积累。

问:人可能会因为继承的关系,或是婚姻,又或是运气好,从而拥有大量财富。

尼:如果你不握紧了,它们就会从你身边被夺走。

问:在你现在的状态下,你能把另一个人只是当作一个人来爱吗?

尼:我就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就是我自己;在名字和形象上,我们不同,但并不分离。在我们本性的根源上,我们是一体的。

问:只要人与人之间有爱,那不就跟你所说的一样了吗?

尼:是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感到相互吸引,但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

问:爱,为什么是有选择的?

尼:爱没有选择,欲望才有选择。在爱中,没有谁是陌生人。当自私的中心不复存在后,一切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痛苦的恐惧都会止息;人们不再对幸福感兴趣;在幸福之外,有纯净的澎湃、取之不尽的能量,还有来自亘古源头的狂喜。

问:难道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应该先自己搞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吗?

尼:令人愉快的事,人们认为是好的;令人痛苦的事,人们就认为是坏的。

问:是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这样。但是,在一切皆为一个整体的层面上,你又是怎样的呢?对你来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尼:增加痛苦的东西是坏的,消除痛苦的东西是好的。

问:所以你否定了痛苦本身有好的一面。有些宗教认为,苦难是有益的、可贵的。

尼:业力,或命运,是一种有益的法则的表达,那是一种普遍的趋势,走向平衡、和谐与统一。在每一个时刻,无论现在发生什么,都是最好的安排。它可能看起来很痛苦,很丑陋,是一种苦难,也毫无意义,但考虑上过去和未来的话,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是摆脱灾难性局面的唯一途径。

问:人只会为自己的罪孽而受苦吗?

尼:随着将自己认作是了点什么,人从而受苦。如果你觉得自己与人类是一体的,那你就会与人类一起受苦。

问:既然你声称你与受苦的大众是一体的,那么你的痛苦,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是无限的。

尼:存在就是受苦。自我认同的循环越窄,由欲望和恐惧造成的痛苦就越深重。

问:基督教认为,苦难是为了净化和提升,而印度教则对此深恶痛绝。

尼:基督教是把文字堆放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印度教同样也是另一种方式。真实的“那个”,在语言的背后和语言之外,无法言谈,需要直接体验,它对心灵的影响是爆炸性的。当什么都不需要的时候,很容易得到它。虚假的东西则是想象力创造的,由欲望来延续。

问:难道痛苦就不能是必要的、美好的吗?

尼:意外或偶然经历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而故意制造的痛苦,即使是出于好意,也毫无意义,是残酷的。

问:你不主张惩罚犯罪吗?

尼:惩罚,无非就是合法化了的犯罪。一个社会,若基于的是对犯罪的预防而不是报复,那么犯罪就会很少。少数例外者可以被当作精神和身体不健全的人来进行治疗。

问:你似乎很少用到宗教。

尼:宗教是什么呢?天空中的一片云而已。我生活在天空中,而不是生活在云层里。云由那么多文字组成,去掉这些文字,还剩下什么呢?真理,真理依然存在。我的家在那不可改变的地方,那里似乎是各种对立面不断调和与融合的一种状态。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了解这种状态是否实际上存在,了解其要出现的话,会遭遇哪些障碍,以及一旦感知到的话,要使用怎样的诀窍将其稳定在觉知之中,从而思维上的理解与实际生活之间不会有矛盾冲突。这种状态本身就超越了心,不需要学习。心能关注的只是各种障碍,对心来说,将障碍视为障碍是有效果的,因为心能作用于心。刚开始的时候,要专注于“你存在”的这一事实。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能说:“我不存在”,而你可以说的只是:“我不记得了”。你是知道的,记忆何其的不可靠啊!若是承认了这一点,那么,正是因为沉迷于琐碎的个人事务中,所以你才忘记了自己是什么;试着通过消除已知的记忆,从而把失去的记忆找回来吧。让你知道将会发生什么,这也不可取,因为期待会产生幻觉。在内在的探索中,意外不可避免,发现总是超乎了所有的想象。就像一个未出生的孩子无法了解出生后的生活,因为它的头脑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形成有效的画面,同样地,头脑也无法用不真实的东西来思考真实,除非通过否定的方式:“不是这个,不是那个”。把不真实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来接受,这就是一种障碍;把虚假的东西看作是虚假的东西,并放弃虚假的东西,则会让实相照进现实。完全的清澈,巨大的爱,彻底的无畏……这些状态在目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只是个轮廓,没有被填上颜色,隐约看上去像是点什么。而你就像一个瞎子,寄期望于通过手术来复明,但你不能逃避手术啊!语言将我描述成什么状态并不重要。不必沉迷于文字,只有事实才重要。

问:没有文字就没有宗教。

尼:文字记录的宗教只是一堆陈词滥调,宗教是在行动中、在无声的行动中展示它的真实面貌的。要知道人们信仰什么,就要看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伺候好自己的身体和心,这就是他们的宗教。他们可能有宗教观念,但并没有付诸行动;他们玩弄宗教观念,往往还非常沉迷于那些观念,但他们不会依教奉行。

问: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尼:为了交换信息,是的。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靠的不是语言。为了建立和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需要以直接的行动来表达那充满深情的“觉”(affectionate awareness)。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做什么。语言是头脑制造出来的,只有在头脑的层次上才有意义。“面包”这个词,你既不能吃也不能靠它活下去,它只是传达了一个概念。它只有在实际吃的时候,才有了意义。同样的道理,我告诉你的是,那种本然的状态跟语言无关。也可以说,它是在行动中表达的智慧之爱,但这些词透露不出什么,除非你在它们的圆满和美妙中体验它们。

语言的作用有限,但我们对其不加限制,把自己推向了灾难的边缘。我们高尚的思想被可耻的行为完全抵消掉了。我们谈论上帝、真理和爱,但我们没有直接的体验,有的只是定义和解释。我们没有扩大和深化实践,而是雕琢我们的定义。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自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我们可以定义的!

问:除了通过语言,还能怎么传达体验呢?

尼:体验无法通过语言来传达,它体现在行为中。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烈的觉受体验,他就会散发出自信和勇气。其他人也可以实践,获得因实践而产生的体验。但口头上的教导也有其用处,它能使人的头脑做好准备,清空自己累积的垃圾。

当外在的东西变得没有了任何价值,而内心已经准备好了放下一切的时候,心的成熟度就达到了一定水平。然后,“真实”找到了机会,它领悟了它自己。如果有任何的拖延,那也是由于心不愿意看清或者不愿意放下而造成的。

问:我们是如此孤独的吗?

尼:哦,不,我们并非那样。那些拥有的人,可以给予,而且这样的给予者有很多。世界本身就是一份最高贵的礼物,维护它靠的是爱的牺牲。但是,正确接受这份礼物的人、明智而谦逊的人,却很少。“有求必应”是永恒的法则。

你学过那么多词,也说过那么多话。你知道每件事,但你不了解你自己。因为,真我不是通过语言来了解的——只有直接的洞见才能揭示它。向内看,向内找。

问:放弃语言,这非常困难。我们的精神生活就是一股连续不断的语言文字之流。

尼:跟容易或困难没有关系,你也没得选择。你要么尝试,要么不尝试。这取决于你。

问:我已经试过很多次了,但都失败了。

尼:再试一次吧。如果你继续尝试下去,可能会发生点什么;但如果你不继续尝试,就会被困住。你可能知道所有那些华丽的词汇,引经据典,讨论的时候也能表现出色,但那仍然只是一副框架。你也很可能很不起眼、很谦逊,完全就是一个无足轻重之人,但却闪耀着慈爱,以及深邃的智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