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散为少阴枢机不利而设,而非少阴阳虚

 中医知识圈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四逆散为少阴枢机不利而设,而非少阴阳虚

天堂鹤 一品医堂
《伤寒论》中四逆散证见于少阴病篇,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之”。四逆散证除四逆为主证外,余皆为或然之症。本病以“少阴病”冠于首句,少阴病的辨证纲要为《伤寒论》中281条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显然与四逆散之症状迥然不同。四逆汤所主为少阴阳虚证,而四逆散所主为少阴阳郁证。

四逆散”是一行气散结之方,而百病生于气,气顺了病自然就好了。


对于四逆散证的病机,各家意见不一,所论迥然。其说主要有二:一是气郁阳遏不得伸达,为多数医家之观点;一是少阴阳虚失于温煦。倡“气郁阳遏”者认为四逆乃阳郁于里,不达四末,则表现四肢逆冷不温的四逆论。如清·张令韶曰:“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清·李中梓曰:“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倡“少阴阳虚”者认为四逆散证之主症四逆及或然各症,均可从少阴阳虚立论而得解。阳虚不能温达四末则四肢厥冷;脾肾阳虚导致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则为咳为悸;肾阳不足,膀胱失于气化,故小便不利;阳气不足,中焦失煦,升降失常则腹痛泄利。

用药要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芍药补血敛肝,柔肝缓急;甘草益气和中缓急。

方药配伍:

柴胡与枳实相须配伍,柴胡理气偏于升举,枳实理气偏于降泄;

柴胡与芍药相反相畏配伍,相反者,柴胡疏肝解郁,芍药收敛肝气;相畏者,芍药制约柴胡疏泄伤正,柴胡制约芍药收敛留邪;

芍药与甘草相使配伍,益气补血,柔肝缓急;

柴胡与甘草相反相畏配伍,甘草益气制约柴胡疏肝伤气。

用量比例:

柴胡与枳实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降泄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肝郁;

柴胡与芍药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收敛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肝急;

芍药与甘草用量比例为1:1,提示收敛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

柴胡与甘草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

同时方中用药4味,疏肝药1味如柴胡12g,敛肝药1味如芍药12g,降气药1味如枳实12g,益气药1味如甘草12g,其用量比例为相等,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为肝气郁滞证,或肝脾气郁证。

《伤寒论》中四逆散证见于少阴病篇,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之”。四逆散证除四逆为主证外,余皆为或然之症。本病以“少阴病”冠于首句,少阴病的辨证纲要为《伤寒论》中281条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显然与四逆散之症状迥然不同。四逆汤所主为少阴阳虚证,而四逆散所主为少阴阳郁证。

四逆散”是一行气散结之方,而百病生于气,气顺了病自然就好了。


对于四逆散证的病机,各家意见不一,所论迥然。其说主要有二:一是气郁阳遏不得伸达,为多数医家之观点;一是少阴阳虚失于温煦。倡“气郁阳遏”者认为四逆乃阳郁于里,不达四末,则表现四肢逆冷不温的四逆论。如清·张令韶曰:“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清·李中梓曰:“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倡“少阴阳虚”者认为四逆散证之主症四逆及或然各症,均可从少阴阳虚立论而得解。阳虚不能温达四末则四肢厥冷;脾肾阳虚导致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则为咳为悸;肾阳不足,膀胱失于气化,故小便不利;阳气不足,中焦失煦,升降失常则腹痛泄利。

四逆散为少阴枢机不利而设,而非少阴阳虚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因此厥证的病机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表现四肢逆冷。阴阳气为何不能顺接,无非是阳气被郁,或者阳气不足。少阴阳虚者,需姜附温之。而四逆散仅柴、枳、芍、草,无温阳之品,柴胡之升,枳实之降,芍药之收,甘草之益,重在调理枢机,疏解郁结之阳气。

少阴者,心肾是也。心肾相关,心火下蛰与肾,肾水上奉于心,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相通,彼此制约,则心火不亢,肾水不寒,以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心与肾的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除了依赖于各自功能正常,还依赖于少阴枢机的通畅。少阴之枢机不利,主要表现在阳气郁结于内。何以使阳气郁结,不外乎内外之邪气,无形之热、寒之邪,或气滞、血淤、痰饮,以上种种均可闭结阳气,不能外伸以发挥其温煦之功,而见四逆之象。而具体到每一脏腑,则见不同症状。概而言之,诸多或然之症,由于气机不畅,升降失司,阳气郁结,影响心、肺、脾、肾所致。以四逆散调整少阴之枢,则阳郁得解,枢机得利,心肾相交,诸证得除。

  四逆散证之病机为少阴阳郁

陈修园云:“少阴上水下火而主枢机”,这是指心属火、属离,肾属水、属坎,正常情况下,水火要既济,心肾要相交,心火下降则能温肾水,即温坎中之阳,肾水上升则能济心阴,即养离中之阴。水火得以正常既济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二者间通路畅达,枢机灵活,即少阴经脉通畅。若水火相交之通路受阻,即少阴之阳气郁结,则升降失常,正如滑伯仁所言:“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病见矣”。人体阳气不能正常升降,则见郁而化火或气机逆乱。《灵枢·五乱》云: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侥首静伏;乱于肺,则侥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少阴阳气郁结,清气不升,浊气自会上逆,气逆乘脾犯胃,上及心肺,下累膀胱,升降气化失调,或然各症,皆由此发。

少阴经病或脏病,简言之即为水火的问题,木生火,木郁生火,则火过旺,水涵木,木气过强,则水不涵木;故肝气郁结是少阴阳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心居上焦,肾居下焦,二者欲相通,必赖中焦,若中焦脾胃不能正常升降,心肾何以相济?故中焦气机郁结亦为少阴阳郁的一部分。欲解少阴之阳气郁结,当调理脾胃及肝肺,脾升胃降,肝升于左,肺降于右,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心肾交通,疾病得除。分述如下:

   肝肾同源,水不涵木,肝失疏泄,土气郁结。当以柔肝疏肝为法,方中芍药养肝阴,柴胡疏肝气为正治《素问·六微大论》曰:“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张锡纯云:“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饮食不能由胃下输”。可见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对于维持人之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性。若肝肾不足,肝气不能条达,进而郁滞,气机运行不畅,阳气闭郁。肝失疏泄,进而导致脾胃之气亦困,阳气内郁,不得伸展。脾主四肢、清阳之气不通达四末,故手足逆冷。正如张志聪谓:“凡论四逆皆主生阳不升,谷神内脱,此言少阴四逆不必尽属阳虚,亦有土气郁结、胃气不舒为四逆之证,所以结四逆之义也”;陈恭溥《伤寒论章句·方解》云:“盖仲景之意,凡四逆者,多属少阴阴寒。当知土郁,亦有四逆也”。

  阳气不足,阴气则盛,进而阳气为阴所郁阳不足则气行不畅,日久则气郁而不行,心肾阳气不足,中焦失于温煦,脾土壅滞,反克肝木,土壅木郁,肝失畅达。如舒驰远《新增伤寒集注》中所说:“腹痛作泄,四肢厥冷,少阴虚寒症也,虚寒协饮上逆而咳,凌心而悸……小便不利者,里虚寒不足以化其气”。

  四逆散证中可有阳气不足,但非少阴阳虚四逆汤证之阳气大亏,简单的说四逆散证为功能性可逆性阳气不足,赖阳气的通达可治;而四逆汤证为危候,阳虚甚,必需以大剂量温阳之品方可收效。

   阳气郁久,郁而化热,可成热厥热厥是因邪热闭遏阳气,程知在《医宗金鉴》中谓:“盖只是热邪入结于里,而阳气不得顺行于四肢也”。其明确指出了“传经入里”之邪为“阳热”病邪。邪热内郁,一时不能外达,四肢虽也逆冷,但按其胸腹则热,故用四逆散疏通气机而散郁结,此证称为“热厥”,也称“阳厥”。诚如《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少阴全篇》说:“方名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逆冷,但四逆汤治阴邪寒厥,此则治阳邪热厥”。热郁乃病机之本,肢厥为病证之标。柴胡、枳实同用“以达阳气,散郁热”;“芍药、枳实酸苦涌泄之品以清之”。

  气郁阳虚,相互为病,亦为多见气郁克脾土,遏制阳气,日久生化乏源,使阳虚更甚。如此互累,症情必然加重,原文诸症,皆源于此二者,不可偏执。有时阳气不足是因是本,阳郁不能外达是果是标。由于此四肢厥逆是因阳郁不解所致,故厥逆程度不重,仅表现为手足欠温。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用四逆散解郁行气为先为急。使气得伸展,诸证减轻,再缓补其阳,以固其本,必获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