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出书法资料 | 韦应物父亲《韦銮墓志 》

 张洪清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西安近年新出一合青石墓志,规格长三十五厘米,宽三十五点五厘米,厚六厘米,有盖,盝顶,纵横与志相仿而略薄,上镌篆书三行九字:“大唐故韦府君墓纪石”。

图片

志文颇雅洁,凡十六行,总一百二十六字,第四行首字、第三行倒数第四字分别系“世”“民”,以避唐太宗讳而省笔。其文曰:

大唐故宣城郡司法参军韦府君纪石

君讳銮,字和声,京兆茂陵人也。五代祖周处士逍遥公敻,高祖隋民部尚书世冲,曾祖唐御史大夫挺,祖尚书右仆射扶阳元公待价,父梁州都督扶阳肃公令仪,君即肃公第四子也。起家江州司兵参军,辞满艰疚,辍仕累年,亲友敦勉,乃从常调补宣城司法参军。以开元廿八年七月三日寝疾,终于郡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一。享年不永,命矣夫!丧归旧里,权殡于万年义善佛寺。天宝三载岁次甲申二月乙丑朔八日壬申,迁葬于本县义善乡少陵原之茔,从先人礼也。呜呼!元公遗训无铭志,唯纪年位而已。嗣子宰膺衮等,聿遵先旨,不敢加焉。

图片

全文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志主韦銮的家世;二是其仕宦经历及死亡年月;三是丧葬经过。之所以名曰“墓纪石”,殆寓无铭而仅志生平于石之意。考诸史传,韦銮之名见于《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四上》,所载与志略同,而谓其独子乃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韦应物诗坛翘楚,官至三品,在两《唐书》却没有传记,因而十多年前发现的韦应物夫妇、父子等墓志才引起很大反响,而其父的墓志亦必将深化我们对唐代文学、历史乃至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京兆韦氏为唐代著名士族,所以韦銮出仕并不困难,不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没有记录其官职,而志文则称他“起家”授江州司兵参军,后迁宣城司法参军。史载开元、天宝时期的江州是所谓“中”州;而“宣城”即“宣城郡”,亦即宣州,至少为“上”甚至“紧”。不过,《唐会要》卷七十《量户口定州县等第例》所引开元十八年三月十七日敕又说:“其六雄十望州三辅等,及别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内州并同上州。”可见紧州的职官设置与上州实无差别。又据《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新唐书》卷四九下《百官志四下》,唐代上州有司法、司兵参军各一人,从七品下;中州亦各一人,正八品下;下州无司兵而有司法,从八品下。准此,则江州司兵参军为正八品下,“宣城”司法参军为从七品下。又,《旧唐书·地理志三》云:“宣州……天宝元年,改为宣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宣州。”可知韦銮去世时的身份是宣州司法参军,而非“宣城司法参军”,但下葬时(天宝三载)宣州既已改称宣城郡,故称之为“宣城司法参军”亦无不可。

志文未提韦銮出身科第,说明他是门荫出仕。《新唐书》卷四五《选举志下》称:“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即五品官方可荫子。韦銮之父亲韦令仪的官位,志称“梁州都督”,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载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卷二记为司门郎中、梁州都督,与志皆有同异。以官品言之,司门郎中隶刑部,从五品上;宗正少卿为宗正寺贰职,从四品上;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梁州都督品级不详,但至少是从三品。至于志中提到的“扶阳肃公”,殆即扶阳郡公,系正二品爵。既然江州司兵参军为正八品下,韦銮初登仕途之时,韦令仪应当正在从四品宗正少卿任上。

开元廿八年(740)七月三日,韦銮“终于郡之官舍”即“宣城司法参军”任上,享年五十一岁。这可以提供两点信息:其一,韦銮的生年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其二,韦銮是在开元二十几年以后才到宣州任职的,当时他已年逾四十。以不惑之年,却只能循资迁转,提升两阶,实在难称平顺。之所以如此,很可能与时局有关。当时掌控朝政的是李林甫,李林甫精通律例,又专权嫉贤,故《旧唐书》卷一〇六本传说:“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於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冠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史载他于开元二十二年五月拜相,至天宝十一载(752)十月卒于位,凡逾十九年,故称“二十年”。韦銮复出既逢此际,受此政策影响难于迁转自不意外。

此外,志中“辞满艰疚,辍仕累年”“从常调”诸辞对厘清韦銮的经历也很重要。依次言之,“辞满艰疚”当分读,“辞满”指官吏任期届满,自求解退,如李颀《赠别穆元林》之“贰职久辞满,藏名三十年。丹墀策频献,白首官不迁”;“艰疚”谓丧亲之痛,如苏轼《与冯祖仁书一》所称“某慰疏言:伏承艰疚,退居久矣,日月逾迈,衰痛理极”。“辍仕”即“不仕”,“累年”指多年,如韩愈《送陈密序》之“密来太学,举明经者累年,不获其选,是弗利于是科也”。而所谓“从常调”,即按常规铨选官吏,如高适《宋中遇刘书记有别》称“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可见“常调”系官员迁转的最基本标准,也就是资历。体味文意,韦銮江州之任届满时,恰逢亲人死亡,不得不居丧“累年”,然后才再次入仕。至于死者究竟是父亲还是母亲,志文没有透露,文献亦无可稽考,姑存疑焉。

因守孝而去官家居,是古代官员时常需要面对的情况。据《新唐书》卷二十《礼乐志十》“王公以下三月而葬,葬而虞,三虞而卒哭。十三月小祥,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禫祭”之说,唐代官员守制最长二十七个月,如果“辍仕累年”就是二十七个月或稍久一些,韦銮的复出应该不需要“亲友敦勉”。也就是说,韦銮担任江州“司兵参军”、宣州“司法参军”的间隔时间不大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三年。退一步讲,如果江州“司兵参军”、宣州“司法参军”的间隔时间就是三年,那么韦銮出仕很可能要晚到四十岁以后。而据韦应物《燕李录事》所称“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世家子弟不足弱冠即可藉门资获得出身,可见韦銮入仕不应晚到不惑之年。只是这样一来,所谓“辍仕累年”的时间必然要远远超过二十七个月。就此而言,韦銮仕途之不济不显,除李林甫专权嫉贤的时代大背景之外,很可能与其闲居太久,缺乏拿得出手的政绩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辍仕”期间做了些什么呢?晚唐张彦远(八一五—九○七)《历代名画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及北宋《宣和画谱》的记载,或许能为我们解开这一疑问。《历代名画记》卷十称:“韦鉴,工龙马,妙得精气。”接着又说:

鉴弟銮,工山水松石,虽有其名,未免古拙。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能品上》云:

韦銮,官至少监,善图花鸟、山水,俱得其深旨,可谓边銮之亚。韦鉴次之。其画并居能品。

《宣和画谱》卷十三“畜兽”门亦于“韦鉴”条内附载:

弟銮工山水松石,銮之子堰亦画马、松石名于时,鉴实鼻祖。

韦鉴,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韦令仪长子;而韦堰,亦作韦图片、韦偃,盛唐画家,与杜甫有交游。关于韦堰,《历代名画记》卷十称:

鉴子图片,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善小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图片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寻,骈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飕飕,轮囷尽揠。盖之形宛转,极盘龙之状。

《宣和画谱》卷十三说:

韦偃,父銮善画山水松石,时名虽己籍籍,而未免堕于古拙之习。偃虽家学,而笔力遒健,风格高举,烟霞风云之变,与夫轮囷离奇之状,过父远甚。然世唯知偃善画马,盖杜子美尝有题偃画马歌,所谓“戏拈秃笔扫骅骝,倏见骐图片出东壁”者是也。然不止画马,而亦能工山水、松石、人物,皆精妙。

无论韦偃的父亲是谁,韦家至少有两代擅长绘画是毫无问题的。又,《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寺观画壁》称慈恩寺“院内东廊从北第一房间南壁,韦銮画松树”,这是韦銮见于著录的唯一作品,而今亦无由得见。考慈恩寺即唐代著名寺院大慈恩寺,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三谓在西京(长安)“晋昌坊”之东半,玄奘曾驻锡于此译经,而且寺内有吴道子的菩萨像以及郑虔、毕宏、王维等人的白画。能与这些名家并列共存,足见韦銮画名之盛。同时,这也透露出韦銮的作品多系寺院壁画,保存不易,到北宋时已丧亡殆尽,徒存画名于《宣和画谱》而已。就此而言,所谓宣州盛产文房四宝,韦銮“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当在情理之中”之说,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早在到宣州赴任之前,他就已经享有画名并在长安大事挥洒了。至于时间,虽然可以早到出仕之前的青年时期,但主要还应该是在“辍仕”后的闲居期间。

既然葬礼由“嗣子宰膺衮”负责,似乎是在说韦銮有三个儿子。《韦应物墓志》称“君司法之第三子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嗣子”一般是有继承权的嫡长子,可见“宰膺衮”实乃一人,即名“宰”而字“膺衮”。“膺”之本义为“胸”,引申而有“接受,承当”义,“衮”之本义为“古代君王的的礼服”,二者相合,寓“为官做宰”之意,正合“字以表德”之旨。另一方面,“膺”“应”又可通用,可证“膺衮”“应物”是一代人。至于韦应物为何没有参与父亲的丧事,年龄或嫡庶差异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书法方面,该志亦颇有特点。大体说来,约有以下数端:其一,总体风格冲融和雅,既有晋人风度,又存褚体仪态,合乎唐代既尊王又能将其逐渐规范化的书法风气。其二,个别点画,特别是折笔竖画,已趋肥健,却能潜锋暗过,透露颜书意致,显示出书坛风气正在肥、瘦兴替之中。其三,线条镌刻有巧、拙互见之意,尤以最末两行富蕴拙趣,与前十四行似非出一人之手。限于材料,目前尚难以确定书丹人,但以韦氏阀阅之高、文艺之盛,想必不会苟且为之。若能继续挖掘,当能细化我们对盛唐书法变迁与家族文化之间关系的考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原载《书法》杂志2023年第2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