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飚”俄罗斯——李飚指挥天津交响乐团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 | 张听雨

俄罗斯音乐史是一部狂飙突进的历史。从音乐之父格林卡,到饮誉世界的柴科夫斯基,及至苏联双子星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再到引领现代音乐发展的“三驾马车”。短短两百年来,俄罗斯作曲家把音乐中最重要的几个参数发挥到极致:抒情性在俄罗斯音乐中表现为一种带有痛苦色彩的挚情,戏剧性在其中更多是深刻的悲剧性。在先锋派的突破上,“老肖”“普罗”的讽刺,杰尼索夫乃至如今还在世的古拜杜丽娜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3月12日是指挥家李飚的“狂飙日”,他指挥天津交响乐团上演了“探秘俄罗斯”音乐会,从选曲的音乐史意义到表现的风格都让人如同进行了一场过瘾的狂飙之旅。

图片

旅程开始于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这部歌剧序曲旋律轻快、华丽,是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全曲从强有力的和弦开始,这是剧中武士的性格写照。第二主题缘于歌剧终曲柳德米拉被鲁斯兰解救回到基辅时喜庆场面中的合唱。李飚在这两个突变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能很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并能及时地控制速度,最后的收束更是带有俄罗斯风味地甩出来收掉,完成了狂飙“暖车”第一步。

天津交响乐团 43 
狂飙第二程在于上半场的协奏曲。今年是普罗科菲耶夫逝世70周年,小提琴家宁峰此轮在国内演出最多的曲目便是当晚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处理上,宁峰无瑕的技巧演出了一版戏剧性与戏谑性俱佳的“普罗一”。这种戏剧性表现在协奏曲的明暗对比上,宁峰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与他灵巧的运弓表达出“普罗”音乐中的谐谑感。帕萨卡利亚中的缠斗、与独奏对话的独奏管乐都有良好的表现。宁峰首先返场了巴赫《C大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中的广板,随后与乐团首席雷声返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双小提琴奏鸣曲》,两首偏于安静的作品却博得了现场观众的满堂喝彩。

图片

而下半场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让我很快被音乐中的情感势能所吸引,带来的谱子看了两眼便合了起来。在引子中,强调的不只是单簧管个体化的孤独,而是让这种孤独随着深沉的低音漫漶。当这种漫漶在几遍不同力度的乐思冲击重复、真正走入听众的内心后,李飚将谱子上的休止做出漫长的停顿的咽气感,让这个引子以“无语凝噎”的悲情之感呈现。连接部加速是指挥在处理中常做的事情,李飚的处理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但没有采用常规带有德奥色彩的层层递进的模式,而是通过消解其中的逻辑性,以狂飙突进的速度辅之以对铜管斧凿般fp力度记号的强调,突出了俄罗斯音乐的狂野之感,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取得了文本与风格的双重自洽。副部在弦乐陈述时,如泣如诉般对音色抒情的照拂与随后展开部的呼啸感的对比是尤其明显的,听来犹如刚刚饮毕浓醇的伏特加,便出门面对西伯利亚凛冽的寒风。


天津交响乐团 66 
乐章之间的衔接是紧密的。圆号客座首席韩小光在第二乐章这个著名独奏段落的处理是此前很少听过的:如歌的处理间采用了一种温暖的音色并辅之以柔和颤音,营造出如同余晖夕照的色彩。跟从独奏后,李飚在主题的再次陈述中强调弦乐的诉说感,这个二乐章的演绎充分表现出柴科夫斯基敏感多变的柔情一面。而在命运主题进入之时,则采取了一种宽博而非狞厉的音色,象征命运之不可抗拒与威严,是一种更高级的处理。第三乐章李飚徒手指挥,其中单簧管二重奏的配合可圈可点,音乐灵动而句尾熨帖。四乐章则尽展乐团的狂野雄风。作为一名以打击乐独奏家饮誉于世的指挥家,李飚对节奏的控制是第一位且一流的,第四乐章中他充分挖掘了节奏的张力与动力性,加强了乐句的铿锵之感,这也恰恰是这个乐章所需要的。在再现部前,他刻意延长定音鼓的滚奏,做足张力让紧接下来的狂飙之旅更加过瘾。

查阅历史演出信息,李飚大略演过十次“柴五”,印象中听过三次,这次是最成熟老辣的一次。而从接受史的角度来讲,李飚曾负笈俄罗斯留学,并多次在俄罗斯的乐团指挥演出。他对于俄罗斯风格把握是恰切的。而在德国工作的他在指挥上则受益于指挥家艾森巴赫的指点。多年前听过艾森巴赫的一版“柴五”,李飚音乐中做出的一种独特且吸引人的处理显然得他真传。

图片

天津交响乐团的演奏是老道且富有经验的,返场的《假面舞会圆舞曲》和《马刀舞曲》酣畅淋漓,后者中还来了一个“塞格斯坦天方夜谭”式的呼喊,乐师在《马刀舞曲》中大声叫喊增添了演绎的气势与野性。乐团之后还将在李飚的棒下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专场音乐会。期待他们在俄罗斯的“狂飚”之旅中继续酣畅淋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