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藏地工作指北:Day9看见优秀者,寻找方法论

 大野633 2023-03-28 发布于四川
早上一起床,就发现下雪了
这要放在成都,又是一个刷屏的朋友圈
可惜在这里,是习以为常的行人面孔,及没有共鸣的普通清晨
出门时候是近中午
风又吹出了蓝天
透亮清澈的远方,铺上了一层白的远山,偶尔雪还会随着风从树枝上飘落,全程都伴着阳光
朋友圈刷屏+1
可惜,还是整个街道的习以为常

高原城市的变幻莫测
初体验

 一早一午,直到下午,随时都不能对防晒掉以轻心

这边和客户碰面的时间,一般都是近午时段
有种被动拖堂的感觉
但却是当地的日常
本地的工作时间,大致是9:30—13:00,15:00-18:30
亲测的感觉是,中午可能会产生午高峰

慢生活的步调,似乎也在植入午休
慢悠悠吃吃午饭再加杯甜茶
好像是把下午茶也提前了

 甜茶随时不离口,会胖死吧

今天的信息密度非常高,我的脑子感觉一直在超负荷的转
转到晚上22:00,快当机了
依旧想留一点时间,给今日份的复盘和思考

聊一聊,工作的效率和方法

说实话,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身边很多人的工作效率很低
可能是长期行业的训练,不管是广告还是公关,也不管是策划还是文案,快速反应+快速产出成了一个定式,因为甲方总是不会给乙方太多的时间
任何事情,都是紧急+密集轰炸
也是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倒逼自己养成很多习惯

首先是思维习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商业不是艺术,大部分时候等不起耗不起
这个思维,对于很多策划、设计、或艺术创造向工种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受
有时候可能你明明知道你做的是个shi,但不得不吃下去
提报、交标……不可能有打磨的空间

其次是心态,你的时间再也不属于自己,属于与工作的随时交集
平时不管是逛街、看书、刷社交媒体、追剧刷视频,都似乎是在收集资料做内容储备
用见多识广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项目

最后就是方法
自己得把自己的工作拆分成一个个的小零件,就像流水线上的步骤
只不过这些步骤因人而异,有人多,有人少
多一些流程的,肯定出品就更精致
然后自己还要为每一个流程赋予一套方法论,让自己能在任意时间段里去做某一个零件工作,等到整段的时机出现,就一次性拼接完成

比如我的工作模式,就被拆分为
了解客户诉求—接收项目资料包—消化资料内容—多维度找参考—拟写解决方案TIPS—和客户做基础沟通确认—内容概念定稿—视觉定稿—PPT搭框架—填补细节—复查修正—交稿
这是我的工作链条,但不清楚是不是其他创意类工作者也是如此
我一直觉得
做创造型工种不是发散思维模式,而是科学严谨的取舍和思考

我自己很适应这套逻辑,得到了大部分实战的验证
但也是这次进藏工作,我开始慢慢发现了新的bug
那就是如果你的时间不受自己规划的控制,比如我们每天的拍摄都处于太多未知,那么项目步骤之间会产生交叉感,从而影响稳定的思考和稳定的效率
加上高原气候和睡眠影响的原因
效果也会打折扣

于是我不得不反思,这样被塞满的状态是好的吗?对的吗?有益的吗?

直到今天去客户公司,员工说自己的老板是她见过最努力的老板,时间排满工作又拼,连员工都希望老板能对自己好一点,试试放过自己
那个老板还并不是笨鸟先飞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学霸
学霸在面临企业初创及未知时,也会一团乱麻,用了好几年时间拼出了一些效果

优秀者的人生,好像都不是一套很顺的解法
何况还是我们这等普通人

今日没有什么结论
也一直在努力实践更高效+更多元的工作模式

也许,这是未来某一天的解法

未完,待续……

今天发现
西藏也有真正干事业的人





📹  633@大野633

📷  老孙@牧野笙

大野WLarge

内容营销行业的独立联盟,去链接设计师、摄影师、导演、商业主理人、营销人、媒体人、文案策划等有趣的人群,致力于商业内容传播的生产服务。

大野到底是干嘛的?一键到达

一些其他有趣的小内容
会分享在【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
搜索: 拍照吧!老孙 
一直看好未来的场景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