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新法专栏」:走近邯郸

 太行文学l苑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邯郸,虽地处华夏之中,却似乎不显山、不露水,没有什么名气。但你若走近它,仔细端详它、琢磨它,就会发现它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无论是历史积淀、文化底蕴,还是自然风光,都不输中华大地上的任何一座城市。

中国的历史是从远古时代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开始的,而据称女娲就是邯郸人。在邯郸界内涉县的中皇山上有一座娲皇宫,传说就是华夏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传承至今。

如果说女娲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可信度有待商榷,而距今8000多年的磁山文化,可是真实地存在,是一批批考古学家用手铲从地下挖出来的。磁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被专家们确认为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粟(俗称小米)的发源地,还是家鸡最早的发现地。磁山文化甚至可以上溯10300年,因而被誉为“中华瑰宝”和远古文化的高地

理所当然地,邯郸成为我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城邑,始于殷商;史载,商曾建都于邢(邢台),迁都于殷(安阳),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商朝统治者曾在此修建离宫别馆。所以,邯郸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而甘是太阳出升过地平线,丹则是太阳落山过地平线,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多么有趣的城市名呀!更为有趣的是,大丈夫“坐不改名、行不改姓”,邯郸二字作为地名,竟然3100年沿用不改,实为中华地名文化中的惟一和特例。

邯郸建城以后,一度成为中华大地上的王朝都城和中心城市。战国时,邯郸为赵国的首都达160余年,其界内魏县为魏国首都。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郡,其中就有邯郸郡。汉代,邯郸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北宋,邯郸境内的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尤其是邯郸界内的邺城,更是一处龙兴之地。东汉时,曹操便在此建都,并在这里修建铜雀、金凤、冰井三台,邺城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继而,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邺城还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和西门豹治邺治水地等。

厚重的历史,产生出灿烂的文化。邯郸一带生动优美的故事耳熟能详、不胜枚举。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厉行改革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史记》载,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军事改革,让赵国军队脱掉长袍宽袖的军装,换上短衣窄袖的盔甲装备,并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他力排众议、以身作则,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因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同时,由于他推行胡服骑射,也一定程度地增强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推进了民族大融合

“围魏救赵”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率军救赵,孙膑献计,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此种战术,即用包抄敌人后方的办法来迫使敌方撤兵,后来常为兵家津津乐道,尤其是为创建新中国的将帅们所采用,并屡试不爽。

最为有名的故事,当属伟人毛爷爷给高级干部们讲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说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而齐国则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赵国诤臣触龙在强敌压境,赵太后严厉拒谏的危急形势下,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了国家危难。毛爷爷讲这个故事,意在提醒大家无论何时都要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个道理,即使到了当代,依然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邯郸还是有名的“成语之乡”。翻开典籍,许多成语的出处都与邯郸相关;漫步街头,成语雕塑建筑比比皆是。据专家统计,在现代汉语中,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到1584条。成语文化成了邯郸的“特产”,因而,2005年10月,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协授予邯郸“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除了前面讲到的胡服骑射、围魏救赵等外,还有下面这些成语: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刎颈之交、毛遂自荐、梅开二度、退避三舍、脱颖而出、一言九鼎、纸上谈兵、铜雀春深、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下笔成章、路不拾遗、窃符救赵、步履蹒跚,以及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最为妙趣的是许多成语典故都被邯郸人建成景点供人观赏。邯郸市内有一个地方叫学步桥,这里建了一尊燕人学走路的雕塑,游人到此无不驻足欢颜,体会成语“邯郸学步”的意境。这里还有一块雕刻同时表现了两个成语,即“毛遂自荐”和“三寸之舌”。

更让人熟知和称道的是“黄粱美梦”,一个镇子因一个成语典故而得名和知名,这个镇子就是位于丛台区北部的黄粱梦。黄粱梦镇已开辟为风景区,区内建有吕仙祠等景点,讲唐代卢生因久试不弟,于此地遇吕洞宾,吕授其瓷枕,遂入梦,梦中娶富女、登高科、做大官,享尽富贵荣华,至八十而寿终;卢生梦醒,旅店主人黄粱饭尚末煮熟,他由此感悟人生如梦。黄粱梦镇车水马龙,吕仙祠内香火甚旺,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由于古来即地肥水美、“富冠海内”,所以才会成为华夏名都。邯郸地下蕴藏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煤炭和高品位铁矿产区,被誉为现代“煤都”“钢城”。邯郸还有众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冀南皮影、杨式太极、磁州窑艺、河北鼓吹乐、武安平调落子和傩戏等。邯郸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涉县娲皇宫、广府古城2处5A级景区,129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太行五指山、七步沟景区、丛台公园和朝阳沟等4A级景区。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邯郸涉县的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抗战时期,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运筹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响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彻底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解放战争中,又发起上党、平汉等著名战役。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单位在涉县驻扎长达5年之久。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里,安葬着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的遗体,将军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灵骨。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刘伯承、徐向前2位元帅,以及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

邯郸,无疑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有诗和远方的地方。这个3100多年的古城“养在闺中人未识”,其价值还远未被人们发掘和认知。我建议喜欢旅游的朋友们,一定抽时间到邯郸地界上走一走、转一转,体验一下这座古城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我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为它的厚重历史、灿烂文化和优美风光所吸引、感染和震撼。

(写于:2022-12-18) 
【作者简介】:田新法,男,1950年5月生。籍贯河南林州。大学文化。1968年2月入伍,从戎23年。1990年12月转业,铁路工作近20年。出版了文学作品集《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等,退休后自印文学作品集《秋日情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