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春花生,别只用氮磷钾,重点要施4肥忌2肥,轻松增产增收

 ZBL龙 2023-03-29 发布于浙江

深藏泥土营养高,煎炸烹煮皆佳肴,默默无闻的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兼具食用、饲用和油用价值。

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花生价值得到普遍的认同,种植面积快速扩大,总产量跃居全球首位。

但是,不合理的施肥现象依旧广泛存在,错误施肥、偏施肥料、过量施肥引起土壤酸化板结,造成花少果瘪、苗小苗弱、产质双降,严重制约经济效益。

为解决花生施肥难的问题,促进花生产业发展,接下来结合花生施肥问题、施肥策略、施肥方法和注意事项,分享科学高效的花生施肥技术。

文章图片1

施肥问题

错误选择肥料。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化肥种类纷繁复杂,品质良莠不齐,生产者购置化肥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类错误:

购买化肥缺乏主见,偏听偏信经销商的夸张说法,盲目跟风跟潮流;只信种植经验,忽视实际需求;忽略品质和养分含量,购买便宜的劣质肥料。

肥料用量失衡。花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明确,要符合施用标准,过量用肥烧苗产生毒害,施用量不足引发缺素症。

以花生为例,氮肥过量,土壤酸化,土壤滋生真菌,钙、镁和锌等元素流失;磷肥和钾肥过量,弱化钙、镁和硼等元素的作用;镁元素和硼元素的缺失,花生根瘤减少,固氮作用下降。

施肥结构不合理。不合理的施肥结构,投入高产量低, 投入产出不合理,供应肥量和施肥量大相径庭。

种植花生,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的施肥结构问题,即重化肥,轻腐熟的农家肥;重氮肥和磷肥,轻钾肥;重常量元素肥,轻微量元素肥;重常规肥,轻叶面肥。

施肥方法不恰当。选择喷施时间错误,如选在高温晴天和阴雨天,喷施叶面肥时间过晚;只施一次肥,不懂追肥;施肥只在表面撒施、浅层施肥、施用没腐熟的农家肥。

文章图片2

施肥策略

想要制定施肥策略,就要掌握需肥特点,根据实际,花生的生长阶段分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膨果期。

期间需肥特点是出苗期、幼苗期、膨果期需肥量小,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量大,过程中要适当增减肥料。

花生生长对钙元素需求量大,钙元素能促进蛋白质和酰胺的合成,缺钙花生的根弱苗细,空果、单果、劣果增加,钙素的补充能相应提高花生饱果率。

花生根部的根瘤能起到固氮作用,根瘤菌数量越大,根部固氮能力就越强,这样能提供更充足的氮素,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程度。

因此,施肥过程中要根据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特点,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早施苗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做到控制氮肥、减少磷肥、增施钾肥、推广微肥,优化施肥结构,以达到最优配比,满足不同生长阶段内花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文章图片3

施肥方法

花生施肥,要把握四肥,做到精准施肥,产量和质量方能无忧,具体包括:

重视基肥。基肥是根本,贯穿花生的始末,要充分重视,施肥过程要坚持长效有机肥和速效化肥的有机结合。施肥前要充分整地,认真管理,敲碎过大的土疙瘩,使土地相对平整,再施入基肥。

按照正常情况,每亩要施3000-4000斤腐熟的农家肥,硼肥20斤,8-10斤过磷酸钙,氯化钾10斤,复合肥10斤,具体的施用量要灵活调整。

苗肥要早追。花生播种后,萌芽前都是靠自有营养,发芽后需肥量不大,只占整个周期的一成不到,但由于此阶段内根系弱,吸肥固氮能力差,要适当早追苗肥。

补施开花落针肥。开花落针期花生的需肥量最大,占总需肥量的50%-60%(不同品种有差异)。这阶段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旺盛,不用补氮肥,主要是要补施磷肥和钾肥,要分别按照20斤和10斤的标准施,施肥完成要灌水促进吸收。

适当根外追肥。花生进入结荚期,要适当开展根外追肥,通过叶面喷施,提高光合作用,防早衰,促饱果,比如以10天为周期喷施过磷酸钙或者磷酸二氢钾溶液。若花生长势弱,还可配合尿素、硼肥、铁肥、锌肥来喷,营养物质更全面,增产效果更明显。

文章图片4

注意事项

施肥忌一炮轰。花生施肥讲究循序渐进,视长势灵活调整,要坚决避免追求简单化,想节省劳动力,就一次性施完肥料,忽视追肥。

这样做一方面会造成浪费,致使营养物质流失,无法促进花生的生长;另一方面过量追肥,很有可能烧苗毁根。

忌肥料错误混合。施肥要搭配合理,正确混搭,错误混合就会引起系列不良反应,比如黄叶、细苗、弱根等。

混用肥料前,要先测试,取样相关肥料,放置到容器,进行试配,出现沉淀、冒泡现象,就说明二者有化学反应,最好别混合使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施肥是高产的关键,但懂得把水肥统筹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为花生生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