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用仲景方,辨治皮肤病

 经方人生 2023-03-29 发布于四川

导读:今天学习桂枝汤、小柴胡汤和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01

桂枝汤治风疹块

风疹块又称“瘾疹”,本病多由汗出肌松,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致营卫不和而成。

桂枝汤为《伤寒论》太阳中风证所设,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临证加入祛风活血之品治疗风寒型风疹块,收效亦佳。

病例举隅:

王某,女,30岁,工人。1981年12月15日初诊。

于1周前,因劳动汗出,下班后又遇大风,即全身发痒,旋起扁平疙瘩,经用扑尔敏等不效,且每遇凉水洗手而加重。

证见全身遍布豆瓣至指头大扁平丘疹,色淡不红,部分融合成片,瘙痒难忍。舌苔薄白,脉浮缓,此汗出受风,营卫不和所致。

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9g,白芍12g,炙甘草6g,蝉蜕12g,荆芥10g,防风10g,白鲜皮15g,赤芍12g,生姜3片,大枣4枚,3剂

复诊时瘙痒若失,疹块已消。守上方加制首乌15g,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无复发。

02

小柴胡汤治缠腰火丹

缠腰火丹多系肝胆火盛所致。

肝胆表里相配,火热炽盛,瘀滞二经,蕴结于肌肤,致成本病。

小柴胡汤原为伤寒少阳病而设,以其疏肝利胆,解表清里,与本病肝胆火盛之病机契合,故移花接木用治缠腰火丹,稍事加减,每多获效。

临证可减参草之补,加入二花、地丁、丹皮、猪苓、泽泻等清热解毒利湿之品。

病例举隅:

刘某,女,70岁,居民,1981年8月13日初诊。

患者2天来左胁肋陆续出现1条带状水疱,成簇密集,内含透明液体,小如粟米,大如蚕豆,痛如火燎,心烦不安。

诊为缠腰火丹,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2g,栀子12g,金银花15g,地丁15g,当归12g,生地15g,丹皮15g,猪苓15g,泽泻12g,陈皮10g,甘草6g

3剂,日1剂,水煎服。

外用:疡毒散(滑石90g,甘草15g,黄连30g,地榆30g,冰片3g,上药共研为细末)香油调涂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复诊(8月17日):药后小水泡已干枯塌陷,部分大水泡破裂,出现糜烂面,疼痛减轻。继用上方3剂,外用药同前,溃烂处撒生肌散。

三诊:水泡消失,糜烂面愈合,饮食增加,精神转佳,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上方减地丁,加醋元胡12g,续服3剂而愈。

03

泻心汤治湿毒疡

湿毒疡与急性湿疹相似,多由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

以丘疹色红、糜烂、渗液、浸淫成片,剧烈瘙痒为主要特征。

《内经》云:“诸痛疡疮,皆属于心”,心主火,本病乃湿热火毒为患,故用《金匮要略》治热痞的泻心汤加味治疗,屡用屡验。

临证可加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猪苓、地肤子、白鲜皮利湿止痒。

方中大黄通便,猪苓利尿,使湿热从二便分消,尤对皮损色红、剧痒、渗水多的患者,能迅速遏止病势,一般二三剂药即使水干痒止。又配外用药助其利湿解毒之功。

病例举隅:

赵某,男,35岁,工人。1981年5月4日初诊。

述其双下肢丘疹月余,瘙痒流水,经用西药不效。查见自臀部以下至足有散在性丘疹,色暗红,搔破处渗流黄粘水,瘙痒难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为湿毒疡。治以泻心汤加味:

大黄12g,黄芩12g,黄连9g,黄柏15g,金银花15g,连翘10g,茵陈15g,防己10g,猪苓15g,川牛膝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3剂

外用滑石36g,甘草6g,地榆12g,黄柏12g。共研为细末,香油调涂患处,日1次。

复诊时已不渗水,瘙痒减轻。继用上方2剂,外用药同前。后因他病来诊,言其药后即痊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