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4马含嫣:考研高考化有何原因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3-29 发布于江苏

     “考研高考化”在当前不断引发社会热议,反映出人们对于这种现象的不解与震惊。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毫无征兆,并非单纯的考生头脑发热,也并不会昙花一现地迅速改变,必须厘清现象背后的多种助推力量。下文从大学生内在层面的“政策内化”“发展规划”和“生活方式”,以及外在层面的“就业压力”和“经济诱因”五个方面,具体阐释考研高考化有何原因。

政策内化:政策宣扬教育有用

      “考研高考化”是当前社会上一种耳熟能详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于考研火爆现象的直接感知。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研究生报考规模从2010年的140.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41万人,10年报考人数增长了近1.5倍。到2022年,考研大军数量已达457万,而他们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够成功上岸,考研竞争压力直逼高考(江苏省高考一本录取率约为27%),证明考研高考化已经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社会现象。针对疫情对社会各方面的冲击,国家曾经对研究生进行了扩招,使得更多人看到了考研上岸的希望。由于国家政策对考研的大力支持,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期待,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本科学历了,考研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发展规划:学生追求更高起点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已经让学生习惯于更高的目标追求,功利主义和功绩社会裹挟着他们不断攀升,因而研究生学历是一个更高的跳板,让他们能够去触跳中国社会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除此之外,由于某些学科的特殊性,比如医学类等知识体系十分庞大的学科,必须要具备更加深厚的知识才能胜任工作,这就逼迫他们不得不去考研了。

      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年轻人能够在更小的年纪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他们的思想往往要比前几代人更加早熟和前卫,这使得他们越来越不认同世俗传统对于人生的定义,并希望通过提高学历价值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获得更加开阔的发展前景。比如在女权主义方兴未艾的今天,很多女大学生不愿意去过毕业后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的生活,走她们长辈的老路,考研便也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高学历、高知识的加持能够让她们在日后面对传统问题时有更坚实的底气和更广阔的选择,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生活方式:校园生活具有魅力

      对校园生活的留念也是重要的内因之一,高中是象牙塔,大学是保护罩,许多大学生不愿意过早地接触浮华、疏离、冷漠的人情社会,因而便留在大学的温室里,继续深造,等有一天真正成熟了再去迎接社会的残酷挑战。

      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也造成了考研人数的激增,在疫情的阻断全球交流的同时,许多打算出国的学生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他们中许多人不得不转战考研,使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业压力:用人单位的高消费

      从社会压力来看,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造成学历贬值的现象。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日益提高,本科生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而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价值。微博上有人爆料,广州美团外卖员已经满员,其本科率首次达到了30%。这是个让人难以置信又带来焦虑的消息,可见,学历贬值在中国愈演愈烈,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只好通过考研来缓解就业压力。

经济诱因:补助和待遇的诱惑

     国家奖助政策有效缓解了研究生读研的经济压力,根据《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另外,部分城市针对研究生有良好的人才引进政策,优厚的福利待遇也是考研大军的动力之一。

     总之,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考研越来越“卷”,越来越难,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选择舒适生活的躺平权力,也有往上卷的自由,选择哪条路,更多的是我们的人生规划与选择。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