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语文中考模拟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3-29 | 阅:  转:  |  分享 
  
二○二三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运用:1.答案:①xuè ②睐评分:每空1分,共2分2.答
案:B评分:选对得2分。3.答案:C评分:选对得2分。4.答案:D评分:选对得2分。5.答案: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年
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评分:①一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①一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第④小题连续答对前4空或后4空各得1分,全答对得2分;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6.答案:艺术特色:(1) 客观真实地记
录共产党及红军的生活情况,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核对,以求获得新闻第一手资料(2) 故事情节十分突出,注重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关注
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原因: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
不挠精神。 评分:艺术特点和原因分别答对一种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7.答案:(1)①不接受虚假的言辞
,不听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去干虚伪的事情。(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②忠君爱国,信守承诺,不能背信弃义③执政者要取
信于民,以民为本④和别人交往时要真诚,诚实。(2)参考示例:天津出台社会信用条例 为诚信立法(3)示例一 举办“诚实守信话名人”
故事会。从品德高尚的古代先贤及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精神营养。示例二 开展“信行天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信”文化的意
义、途径、措施等。示例三 开展“诚信美德就在身边”美篇评选活动。借助“诚信的价值”美篇制作与评选领悟诚信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评分:(1)答对两个方面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符合题意即可,共2分(3)答出一种示例得1分,共1分。本题共5分。二、
阅读欣赏:8.答案: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作者登临城楼,看到眼烟迷蒹葭,雾锁杨柳,那景致颇像长江中的汀州,让诗人
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思乡之愁涌上心头。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
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评分:一种情感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示例一:构思精巧独到。本诗开
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
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示例二:情景相生。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一个“愁”字,奠
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尾联作结,融情于景。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
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熔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示例三:虚实相生。如“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一句,写的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
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
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示例四:巧选意象,营造意境。如颔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
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
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评分:答出一
种示例得2分,共2分。按照0、1、2三类判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0.答案:①谨慎 ②准则,标准 ③对其不幸表示安
慰(安慰) ④遵从,遵循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示例一:善用比喻,深入浅出。如(甲)文中用“广居
”比喻“仁”,“正位”比喻“礼”,“大道”比喻“义”生动形象表达了对仁礼义的信仰与追求。(乙)文将君子入仕比喻成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
分离,将不遵循正道而从政做官比喻成穿洞挖缝这类行为,深入浅出又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古之君子仕”,入仕“必由其道”。 示例二:善用排比
,气势非凡。如(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运用排
比,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对仁礼义的信仰与追求,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乙)文中“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
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古人祭祀有仪式感,态度恭敬虔诚。 示例三:句式上骈散结合,富有节奏感。(甲)(乙)既有句式整齐的对称句、排比
句,也有散句,读起来更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朗朗上口。示例四:语言浅显自然又精练准确。(甲)(乙)两文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辩论说理,
语言表达既有口语特点,深入浅出,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评分:答出一中语言特点得2分,结合文章分析得1分,共3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
亦可。12.答案:示例一:论证方式不同:(甲)文先驳后立,层层深入。开篇树立批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景春的论点、论据,先批
驳他的观点错误,再阐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乙)通过周霄与孟子对话,一问一答,表明孟子积极入仕的进取心态,由正道而仕,以天下为己任
的宏大气魄。示例二:论证方法不同:(甲)文采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妾妇谄媚顺从于夫子类比公孙衍、张仪一味顺从诸侯往上爬的行
径;将公孙衍等人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做对比,有力地讽刺了那些没有原则、没有独立人格,一味迎合主君喜好的人,高度赞扬了做到仁义礼的
大丈夫。(乙)文运用比喻论证,将君子入仕比喻成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分离,来强调“古之君子仕”,将不遵循正道而从政做官比喻成穿洞挖缝这
类行为,来强调入仕“必由其道”。评分:答出一种示例得3分,不同之处占1分,解释占2分。本题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3.答案:①以小见大,意蕴丰富。本文选材独特,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所表现的意蕴却发人深思:这散步的平
凡小事不仅表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而且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也反映
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②景物传神,蕴含诗意。文中两处描写初春生机美好的景物,着墨不多,看似轻描淡写,却渲染出了春天生机勃
勃的气息, 衬托出了一家三代散步时幸福快乐的心境,铺垫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暗示了出多元深刻的主题,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刻的
哲理。③叙事精巧,一波三折。开头点明母亲本不愿意随我们一家散步,身体不好走远会累,这是一波,在我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同行,体现母慈子孝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小路时发生了分歧,这是二波,我深感责任重大,深思权衡后决定委屈儿子,体现我爱幼更尊老的心理;事情本该告一段落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果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掀起文章的高潮。?“我”爱幼,更
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写得风生
水起,行文更引人入胜。④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小路时母亲与儿子发生分歧时,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生动;母亲改
变主意决定走小路时,摸摸孙儿小脑瓜时的动作、语言的描写细致传神。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
真情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评分:答对一个得 2 分,特点和作用各 1 分;答对 2 个得 4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其
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4.答案:①雕琢词语,用词细腻准确。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表明母亲挺过严冬十分艰难,
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也暗示了“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
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②句式整齐对称,富有节奏感。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
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这些句子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很有情趣。③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
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有的充满生活情趣:或表现小孩的天真、聪明,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有的
含义丰富:或表现人物性格,或表露人物心情,或点示写作意义。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评分:说明角度和赏析各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5.答案:本文首先说明了噬菌体的发现、命名的由来及其组成物质和形态;接下来说明了噬菌体在生
命科学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贡献;然后重点说明了噬菌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最后说明了噬菌体消灭细菌的方式方法。评分:每点1分,共4分。意
思对即可。16.答案:放在选文第⑦⑧段之间。理由:①这段文字与第⑦段紧密承接,举例具体说明了外国科学家利用噬菌体开展系列研究的成果
②与第⑧段内容自然衔接,引出我国科学家利用噬菌体治疗的成功案例,使文章结构严谨。评分:评分:答对位置 1 分,答对一条理由得 1
分,两条理由得 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①语言准确严密。如“等葡萄球菌长满培养基后,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其中有一些
透明的斑点”一句中的“很可能”,表估计,说明等葡萄球菌长满培养基后,我们看到一些透明斑点的几率很大,但并不是绝对会看到斑点,这个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语言生动形象。如“噬菌体是完全寄生性的,离开了宿主细菌就无法生存且很快失活,所以噬菌体不会对细菌赶尽杀
绝”,将噬菌体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噬菌体和细菌是相生相杀的关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评分:每个语
言特点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8.答案:①举例子。如选文第(6)段列举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噬菌体
展示技术”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噬菌体易于进行基因操作,也容易扩增和筛选而成为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有用工具,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②
列数字。如选文第(8)段列举了奥地利的法格迈德生物公司开发的噬菌体与抗生素联用可以杀灭的细菌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噬菌体技术能够解
决治疗细菌感染的难题,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③分类别。如第(9)段中将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模式分为了裂解性感染和荣源性感染两种类型,条理
清晰地说明了噬菌体消灭细菌的方式,使说明一目了然,条理清楚。评分:答对一种得3分,方法、举例、作用各占1分。本题共3分。举出例句分
析或概括说明均可。只举例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答案: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② 以此为题,深藏
寓意。警示我们:需要渡的不仅是身体,更是无情的人心!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③为文中的各色人物提供了活动舞台,深刻揭示了儿时渡口的众生
相——麻木不仁、自私冷酷,是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
合题意亦可。答案:不能。理由:①进一步突出小矮人身体的残缺和生活的艰难,使情节丰富曲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思考。②众人的
嘲笑和下文残疾矮人的救助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救助人内心品质的高尚,以小见大,深化文章主旨。③揭示了儿时渡口的众生相——麻木不仁、自
私冷酷,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无奈。④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为下文残疾矮人救助和自己不想再走这个渡口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评分:答对
观点得 1 分;答对一点理由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本小题共 4 分。意思对即可。答案:①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如文章通过对
小矮人的狼狈相、众人嘲笑的语言动作 及“我”的心理的细腻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给人深刻印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②对
比的手法。如将生活艰辛的残疾小矮人与冷漠无情的众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众人了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加强了文章的艺术讽刺效果和感染力,
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倒叙的手法,收尾呼应,浑然一体。如开头就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
的单调。结尾处呼应开头,深化主旨,引人深思。评分:答对艺术手法 1 分,赏析 3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2.答案:①叙事视角独特。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视角去叙事,“我”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同时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小说叙述亲切自然,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单纯天真的孩子的
心理活动,更能突出残疾小矮人的艰难和众人的冷酷无情,从而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主题更发人深省。② 结构方式独特。采用倒叙结
构,开篇呈现故事结局,顺势展开对往事的回忆,同时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期待。又与结尾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③选材思维方法独特。
选取两个残疾小矮人和一群正常健康人的对比,更好地揭示了众生相,批判了现实生活中人心的冷漠。评分:答对特点 2 分,评价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三、写作:23.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 目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① 内容20分20
—18分 17—15分14—13分12—11分10分及以下② 表达25分25—23分 22—21分20—19分18—16分15分及以下③ 文面5分5分4分4分3分2分及以下写作评卷建议: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50分——4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 40分——36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5分——31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 约占试卷总量的20%。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1
献花(0)
+1
(本文系深冬入心88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