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二三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答案:①qiè ②惑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解答】(1)驱散:赶走,使散开;消除、排除。驱赶:赶走;迫使撤退。此句指消除“疫情”,应该选用“驱散”。
()余音绕梁: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此句形容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故事感人,应该选用“感人肺腑”。故答案为:(1)驱散;(2)感人肺腑。
【解析】A项中“通与不通”“开与不开”“具体归谁”都在句中作谓语,之间应为逗号。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5.答案:①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评分:①-③每小题1分,第④小题2分,共5分。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全答对得2分;出现1个错别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6.答案: 《马桥词典》 韩少功 语言清新雅致,明丽多姿。善于运用长句抒情,抒情色彩浓厚,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和通感的写作方法,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写出不同雨的季节特点,描绘了一幅山乡清明春雨图,热情洋溢地抒写一个知青对于雨的体验和情感。
评分:前两空,每空0.5分,后语言分析一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7.答案:(1)锋利、锐利;流利;顺应 共三分,每条各一分。(3)示例:略2分,答出一条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本题共5分。
阅读欣赏(50分)
(一)(4分)
8.答案: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一结构精巧,构思巧妙。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与下片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实例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示例四:语言节奏明快,浑成自然,水到渠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笔法流畅,自然而然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评分:赏析2分,共2分,答出一种即可。按照0、1、2三类判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二)(8分)
10.答案:(1)更替(2)赞同(3)凭借,依靠(4)羞愧,惭愧
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一愚公,持之以恒,顽强的毅力,不畏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
贫者,贫僧有远大的志向,付出实践和行动,矢志不渝,不畏艰难。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2.答案:示例一借事说理。《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神话传说,通过塑造愚公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了愚公勤劳坚韧的形象。乙文借事说理,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是否成就的先决条件。让读者从事件本身体验并领悟到寄寓其中的道理,用事实水到渠成地感化读者,增强作品感染力。
示例二 两文都运用了描写,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比如甲文“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评分:答对一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内容上写白雪红灯的除夕,贴完春联挂红灯后再去弟弟家吃团圆饭,过一个完整的年,这条路上的风景是作者熟悉的家乡景物。一气呵成。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评分: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两条得4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1.答案:示例一 妙用修辞。如第一段中“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霞光化作春联,云彩作砚台,银河水作墨汁……形象生动的将除夕早晨的霞光写的充满朝气和明丽脱俗,为下文我贴春联作铺垫。
示例二 亲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如“它软软的,茸茸的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运用短句,简短有力,用词准确,写出羊绒衫红得有特色。也写出了我对红色羊毛衫的喜爱,与上文中对红色的躲避作对比。
示例三 运用设问句,一问一答,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年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与比喻连用,生动形象的写出“年”的生动、活泼、有力、富有生机。
评分:语言特点2分,赏析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2.答案:①卒章显志,耐人寻味。前文一直大篇幅地描写除夕一天发生的事情和作者的所见所感,在结尾处、作者才将自己要表达的情怀说出来,用这火红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深刻有力,启人深思,回味无穷。②对比手法。在“买红衣穿红衣”一事中,之前对红色的不喜,现在对红色的喜爱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火红日子的喜爱。③首段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除夕清晨霞光的明丽脱俗写出了年的喜庆为下文开开心心过大年做铺垫。
评分: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共4分。
三、写作(共50分)
23.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①内容20分 20~18分 17~15分 14~13分 12~11分 10分及以下 ②表达25分 25~23分 22~21分 20~19分 18~16分 15分及以下 ③文面5分 5分 4分 4分 3分 2分及以下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人。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分以上者,需仲裁。
③宜于在及格线(30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50分~4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1%。
45分~4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5%。
40分~36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5%。
35分~31分约占试卷总量的20%。
30分及以下约占试卷总量的10%。
④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扣至5分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