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四地闲夫 2023-03-29 发布于山东

襄樊之战,关羽先扬后抑,最终在魏吴两国的夹击下兵败身死,荆州也全部落入了东吴的手中。很多人指责关羽在这场战争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轻视东吴,麻痹大意导致腹背受敌后路被抄,二是在没有刘备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出兵。第一个问题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今天我们来着重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关羽是不是擅自行动,襄樊之战到底是谁的决策?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一、关羽自作主张之说难成立

持关羽自作主张之说的人,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梳理一下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关羽的性格“刚而自矜”,既看不起同僚,也瞧不上盟友,连刘备的封赏和任命都敢直接拒绝,不经请示报告就直接出兵符合关羽的个性。第二是关羽长期以刘备集团第一武将自居,眼见黄忠等人在夺益州、取汉中的过程中夺关斩将、屡建功勋,而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十分渴望能在战场上有所建树,捍卫自己的“一哥”地位。第三是刘备攻占汉中让关羽备受鼓舞,激发了他的进取之心,他希望自己也能为刘备开疆拓土,凭一己之力来个锦上添花。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以上说法言之凿凿,听起来似乎煞有介事,但皆是出于主观臆测,缺乏客观事实的佐证,更经不起推敲。首先来说,关羽骄傲自大是性格上的缺陷,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不应忽视的是他还有谨慎沉稳的一面。关羽熟读《左传》,深明春秋大义,且重信守诺,与刘备“誓与共死,决不背之”,曹操称赞他“天下义士”,陈寿评价他有“国士之风”,如果他轻率浮躁,任性妄为,刘备是不会将“董督荆州事”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其次,关羽坐镇荆州八年,没有擅自用兵的不良记录,即使是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袭取了荆南三郡,关羽也没有擅自作主出兵相争,而是待刘备率军到达公安后,得到了“令关羽入益阳”的命令后才南下与吴军对峙。可见,关羽在军国大事上是严格恪守规矩、不越职权一步的。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再次,建安二十三年冬,宛城守将侯音、卫开背叛曹魏,樊城守将曹仁前往镇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平定叛乱。这期间襄樊防守空虚,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如果关羽是自作主张,以他的军事眼光,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反而要等到九个月之后呢?

最后,荆州辅助关羽的高级官员多是刘备亲信和重用之人,如果关羽北攻襄樊是擅自作主,荆州大小官员不可能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至少与关羽不和的治中从事潘濬、南郡太守糜芳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是上上下下却出奇地一致,糜芳因后勤保障不力受到关羽严厉斥责也不敢分辩,恰恰说明关羽出兵并不是自作主张。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二、襄樊之战是刘备的决策

既然襄樊之战不可能是关羽自作主张,唯一的解释就是奉了刘备的命令。这一点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也能够作出明确判断。

第一,《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假节钺”在汉末三国时期是君王最高授权的方式,得到这个权力的将领可以全权代表君王出征,拥有战时临机处置的权力,不用再拘泥于请示汇报的复杂程序。刘备只授予张飞和马超“假节”,单单授予关羽“假节钺”,就是将荆州方面战役决策和战场指挥全权委托给了他,允许他以汉中王的名义调动军队指挥作战。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关羽怒斥糜芳之时,糜芳敢怒不敢言,也不难理解关羽在兵力不足的时候“连令刘封、孟达发兵相助”的底气从何而来。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第二,蜀汉名臣廖立曾在背地里历数刘备的失误,其中之一便是荆州之失:“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廖立认为刘备在汉中遥控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导致关羽全军覆没,应当在荆州和东三郡之失上负主要责任,关羽的责任仅仅是战场指挥失措,“作军无法”。这句话虽然是廖立在失意时发的牢骚,廖立也因此获罪被废为庶民,但值得注意的是,廖立在襄樊之战发生时担任侍中之职,是刘备的随侍近臣,也是襄樊之战决策过程的知情者,因此他的话有着相当高的可信度。

第三,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他认为襄樊之战的时机是成熟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不是东吴的背盟,关羽是有可能胜利的。因此,他将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荆州之失的原因归结于孙权的背盟上,没有只言片语指责或暗示关羽自作主张,从另一个角度上恰恰印证了襄樊之战的决策是出于以刘备为代表的最高层。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三、刘备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真正的决策者是蜀汉最高统治者刘备。那么,刘备做出这个决策的目的何在?

从战略角度来讲,刘备虽然夺得了益州和汉中,但离隆中决策提出的“跨有荆益”的初级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原因就是荆州大部被曹魏和东吴占据,关羽镇守的只是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处于曹魏和东吴的两面包围之下,且地域狭小、人口不多,经济落后,难以对今后的北伐提供战略支撑。要想实现“兵向宛洛”的战略构想,就必须扩大实际控制的版图。在孙刘联盟的大前提下,当前东吴“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只能先向北夺取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将防线和进攻的出击阵地向北推进。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从地理形势来说,益州和荆州之间仅靠长江水路相通,陆地上受巫山、大巴山阻隔,难以形成有效的呼应沟通,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另一个方面无方提供迅速有效的支援。如果攻占襄樊,可以将荆州与汉中和三东郡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相互联络、互相支持的战略根据地,进可以兵指曹魏的统治腹地,为出兵宛洛铺平道路,退可以确保江陵。

从态势和时机来看,曹操虽然退出汉中,但军事实力并未受到严重削弱,仍然驻留长安以图后计,这对刚刚占领了汉中和东三郡、立足未稳的刘备依然构成严重威胁。此时发动襄樊战役,可以有效调动关中曹军东援,减轻汉中的军事压力,为刘备在汉中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赢得时间。事实证明这一点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襄樊之战进行过程中,徐晃等援军就是从汉中抽调过去的,而且曹操本人也从长安亲自赶到摩陂,准备随时支援襄樊。

刘备和关羽,谁才是“襄樊之战”的始作俑者?

四、结论

综上而论,襄樊之战是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最高层,在对时局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战略和战役层面进行了综合考量后做出的决策。关羽出兵襄樊是对这一决策的忠实执行,将其视为自作主张的说法既有悖于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历史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将荆州之失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关羽也是有失公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