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澶渊之盟[历史事件]

 广州玉 2023-03-29 发布于广东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澶渊之盟
外文名
Chanyuan Treaty
时间
1005年1月
地点
澶州(又称澶渊,今河南濮阳)
主要人物
赵恒
寇准
萧绰
结果
宋辽和议,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签订双方
北宋、辽国
背景
宋辽边境形势
自咸平二年(公元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愈益增大。
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朝对宋朝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宋朝。
从中原王朝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这十六州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称为“山后”。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所以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了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宋辽战争长达25年,其目的在于争夺燕云十六州。由于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因此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辽阳)改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
从这时的辽朝来看,萧太后逐渐地治理内政,励精图治,国内逐渐稳定下来,奠定了发动战争的基础。[2]
过程
澶渊之盟[历史事件]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赵恒到北城转了一圈后,也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于是也就安下心来,留寇准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事宜,自己回南城住下。而这个时候,契丹方面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尽管他们这次出兵进展顺利,但是战线拉得过长,补给非常困难,再加上孤军挺进宋朝腹地,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萧太后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领导人,在出兵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可战、可和的两手准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心同宋朝和谈,于是就听从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宋真宗赵恒
这也正是赵恒的心愿,所以当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欢穷兵黩武,愿与契丹达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为使臣去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寇准在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称敌军人困马乏,我军士气高涨,正应该趁此良机,扼守各路要道,对敌围而歼之,然后再乘胜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赵恒畏敌如虎,只想媾和,而朝中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合议,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与契丹讲和。而且辽军初战失利,加上孤军深入,于是提出议和。[4]
签订盟约
曹利用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3]
后续
寇准像
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治今河北雄县)、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往辽。北宋政府用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
考古工作者在今内蒙古和东北辽代古城和墓葬中,发现了宋朝制造的瓷器、漆器、铜钱等文物,这些都是通过贸易流入辽境的。
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不久,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
这样,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1009年,萧太后病死。第二年,辽与高丽发生战争。1011年,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接着,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澶渊之盟后,宋、辽在百年里没发生过战争。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一次是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向北宋勒索土地。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第二年,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又放弃一些土地。[4]
影响
积极
一、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二、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30万)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3000万)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三、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1]
消极
王安石和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同时,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2]
评价
檀渊之盟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大概是三十万岁币,宋本可以战胜却与辽谈和,还要给予三十万岁币。便是由这一条出发,有人认为订下澶渊之盟是丧权辱国的。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另外三条协议都是有利于宋,或者利于双方的,而且岁币也并非是丧权辱国的条款,要知道,打仗所耗用的可不是区区几十几百万,百姓不仅要生活于战乱的年代,更要因为巨额战争开支承受过量徭役和缴税,于是谈和对于百姓来说是乐见的。双方互市,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友谊。在北部和平状态下,宋可以专心对应西夏、吐蕃,也能进行内部建设。澶渊之盟后,宋辽大致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
然而,另一个令人愤慨的原因则是因为盟约的签订,宋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使得北部边防无险可守,并使其享受长期和平,放松了军事力量,三朝政府“忘战去兵”,“武备皆废”,武臣被排挤,文臣为重用,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河北军的日渐腐化,宋廷的“重文轻武”,使得宋在金挥兵逼来时无力抵抗,就像是没了利爪尖牙的狼,柔顺似绵羊,任其蹂躏。但是,这样的结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澶渊之盟本身,而是统治者的溺于安乐,疏忽了军事。
诚然,和平容易使人认为一切都很美好,并且产生了对战争甚至军队操练的反感、厌恶。但一个有着理智头脑和才干的统治者以及有眼光谋略的为国的人才是不会只放眼于眼前的安逸和平的。更何况,除了北部的契丹族,还有西夏、吐蕃诸族等需要防范,只因为一个强敌的休战就松懈了边防、军力,并非智者所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不会纸醉金迷,他会致力于国事,选拔人才,吸取历史教训,注重兵力。
由此看来,澶渊之盟并不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引子,一个诱惑后代君主卸下防备的引子,真正灭亡了北宋的是目光短浅的统治者和臣子们。而和平本就是战争的间断期,并且朝代的灭亡也是由多个方面造成的,而灭亡北宋的金是从攻打辽开始的,宋与虎谋皮,没有看到多方制衡的稳定,确实与金联手覆灭辽国,由其地理形势上,不可不谓是唇亡齿寒,这其中有些自取灭亡的意味。[5]
综上,澶渊之盟所带来的是经济文化上的益处与百姓生活的和平安定,以及整个国家内部建设和对外交流、扩张的有利支持。而它的瑕疵——三十万的岁币,却为宋创造了远超三十万的经济利益。其消极影响不外乎是军事上的松懈,但这并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对澶渊之盟本身的评价,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资料
[1]
澶渊之盟的利弊 · 我爱历史网[引用日期2021-08-13]
[2]
澶渊之盟 · 族谱网[引用日期2021-08-17]
[3]
澶渊之盟的历史故事 · 我要搜学网[引用日期2021-08-17]
[4]
澶渊之盟 · 搜狐网[引用日期2021-08-17]
[5]
澶渊之盟 · 趣历史网[引用日期2021-08-17]
相关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