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的少年玩伴“闰土”晚年生活凄苦,其子女后代完成了华丽转变

 新用户8570daY7 2023-03-29 发布于山西
来自河南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这是语文课本里鲁迅《故乡》一文中的片段,小时候不明白,鲁迅在听到闰土一声“老爷”后,为什么说不出话来。长大了才知道,此去经年,中间隔着的不光是年轮上看得见印记的光阴,还有阶层间看不见痕迹的差别。

那个在月光下戴着项圈举着叉子的少年,终究变成了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甚至闰土比他们更苦,暮年时久病无医,最后郁郁而终。

图1

在《故乡》里闰土家境明明还不错,为什么会落得一个这样的结局?后代是否要步他的后尘?

少小离家老大回

近些年,依托互联网的便捷,不少童年经典经过二次创作后再度翻红,而“闰土和猹”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在不亦乐乎地吃瓜时,却鲜少有人关注背后的故事。假使有心人留意了些许,又不免为“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际遇而悲伤。

每个人在童年时总有三五好友,放学后一起做游戏,在父母的呼唤声中恋恋不舍回家去。好像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这些人就在生命里渐渐走散了。甚至身处其中的我们都没感觉到悲伤。但成年后,当有什么契机勾起回忆时,物是人非的感慨又铺天盖地袭来。

图2

闰土于鲁迅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人。两人相识于一场家族祭祀,那个年代,大家族对祭祀一事十分看重,三牲、酒席、祭典缺一不可。

要操持这样一场活动不是易事,轮到鲁迅家时,又恰逢春节,工作量成倍增长。无奈之下,家中长辈只能找了“忙月”来帮忙,就这样,闰土走进了鲁迅少年的时代里。

两人初相识时不过总角之年,闰土带着海边少年特有的活泼真诚,一下子就吸引了鲁迅的注意。鲁迅自小在私塾读书,还从未见过这样自由活力的同龄人。男孩子本就爱闹腾,两颗单纯的灵魂几乎没有什么隔阂,不过半天就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

闰土是跟着父亲来干活的,闰土的父亲就是鲁迅家中长辈找的“忙月”,顾名思义,只在忙月的时候才会过来,这次还是因为活儿实在太多了,才会把闰土叫过来帮忙,冥冥中也注定了闰土和鲁迅的相遇终将走向别离。

图3

当时两个少年都没有想到这些,整日黏在一处。闰土给他讲老家海边的所见所闻,譬如雪地捉鸟,专门寻着下雪天,找块空地支起竹匾,再撒一点谷子,准备就绪后躲到远处,等鸟雀自投罗网。

最有趣的当属捉猹,闰土和父亲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帮人家看瓜田。在无垠海边的沙地上有一片瓜田。皎洁的月光下,戴着银项圈的少年要时刻注意着有没有猹跑到瓜田里。如果发现了,定要上演一出捉猹的大戏。多半是抓不住的,只能赶走以示警告。

闰土还和鲁迅约了以后一起去赶海,去捡贝壳,说得鲁迅心驰神往。虽说鲁迅比闰土多读了些书,但和闰土的生活比起来,鲁迅顿觉那些书无趣极了。他渴望自由,渴望像闰土那样每日都有新鲜事的人生,在少年鲁迅的心中,闰土浑身都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图4

在那个时间似乎都被拉长的冬日里,鲁迅度过了最为快乐的一个春节。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相聚过后,便是别离。尽管两个少年红了眼睛,一个哭闹不止,一个躲进了厨房,但也没能阻止分开的脚步。

此后两家有过一些走动,鲁迅偶有几次也见到了闰土,但再也没有像那年冬日一样的热切了。再之后,两人的人生便没有了交集。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三十年,鲁迅中年时曾随母亲回乡探亲,拜访家中族老。听母亲说,闰土每次过来时,总是问起他,想见他一面。时隔多年,再次听到这个名字,鲁迅的心中揣着丝雀跃,那个自由的灵魂始终在他内心深处煜煜生辉。

图5

但当中年的闰土站在鲁迅面前时,鲁迅愣住了。闰土脸上没了印象中的神采飞扬,反倒一片灰败,皱纹横生,原本圆润有力的双手,也冻得干裂。闰土站在那里,像是一截早已没了生气的枯树。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闰土在嗫喏后喊出口的一声:“老爷……”,在这声称呼下,鲁迅和那个充满生机的少年终于告了别。到底是什么压弯了闰土的脊梁,鲁迅只听母亲说过一两次,寥寥几句,已经道尽了心酸。不知是什么让闰土变成如今这番光景?

穷困潦倒的人生

在鲁迅的书里,他是闰土,海边无忧无虑少年的形象定格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但在书外,他是章运水,章运水的人生却没能跟着书里一起停留。

章运水的童年如书中所写的一样,家中虽不殷实,但好在父母勤劳,对他也是疼爱,因为五行缺水,父亲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在鲁迅书里提到,闰土的项圈,也是父亲去神明前求来的。

父亲章福庆凭借着一手编竹的好手艺,开了一家竹篾小店,赚不了什么大钱,但供养一家吃喝还算可以。家中还有几亩薄田,章福庆也没放下,农忙时便一头扎进了田地里,种些豆子棉花。

在开店之外,但凡得了空,章福庆还会找点别的活干。比如给别人看瓜地,去周家做“忙月”。不出什么意外,等章运水长大了,循着父亲的路子,娶妻生子,到时候三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仍能过着辛劳但温馨的一生。

图6

偏偏意外降临在了这个家里,没等到享福的时刻,父亲便匆匆离世。没回过神来的章运水从父亲的羽翼之下被扔了出来,用尚未壮实的身体撑起了整个家。

章运水确实娶了妻,生了孩子,但成为一家之主的道路却比他想象中更为艰辛。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动乱年代里,底层农民像是被扔进了油锅里,只能煎啊熬啊,挺过来还能落得一个安稳的晚年,挺不过来就只能被时代的车轮碾碎,而章运水显然是后者。

他依旧如父亲一般,每日起早贪黑的干活,种田、撑船、挑土,一刻也不停歇。单薄的身子在一日日的辛劳之下日渐粗壮。上面满是干活时留下的大大小小的伤痕,面庞也被海边的风吹出了消不掉的砖红色,铺在黝黑的底色上。

他的身边中带着一根长烟管,每当和人交谈时就会停下来抽两口,有时候只是在屋前坐着沉默地点着烟土,略显浑浊的眸子无神地望着远方,不过这样的休息时间并不多。

图7

但饶是如此,一家人的日子也没有向好的趋势,章运水种出的粮食被层层盘剥,到他手上所剩无几,有时还倒欠了人家的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团圆,却是章运水最怕的日子。债主们总会在这时候找上门来,敲门拍桌,把人逼得紧。

无奈之下,章运水只好把田地给卖了,这才缓了一口气。但家中总得有收入来源,作为农民却无地可种,章运水只能像父亲一样,到处去给人家打零工。他没有办法休息,家中六个孩子嗷嗷待哺,章运水的人生像是被抽打起来的陀螺,片刻也停不下来。

在这种窘境之下,他再度与儿时的伙伴重逢,只是这时候历经半生艰辛的章运水,已经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没大没小”的同迅哥儿玩耍了,眼中的灵动已经变为麻木。

被压迫久了的他,阶级意识早已经深深刻进了脑海里。他只能恭敬地称呼鲁迅“老爷”,拉着小儿子水生给鲁迅磕头。

图8

两人客套地坐在一起聊天,倒是孩子们又玩到了一处,水生还约了鲁迅的儿子去海边,像极了两人小时候。不过历史总是相似,这个愿望约莫也不大可能实现。

章运水和鲁迅只相聚了一天便告辞了,鲁迅的母亲知道章运水家中困难,临别时,让章运水在家中挑几样东西带走,章运水挑了些桌椅板凳和烛台。鲁迅走时,章运水还去送了他。两人都知道这一别,此生都不可能再见了,但鲁迅没想到,章运水的结局竟会如此凄苦。

读书改变命运

家中的六个孩子都已经开始帮忙,不过却没有对章运水的处境有什么改善,养家的重担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人在劳累的时候身体最容易出问题,年轻时还能靠身强力壮撑一撑,随着年岁渐长,这些病痛就藏不住了,通通跑出来作祟。

重负之下,50多岁的章运水背后生了疮。对于农村人来说,生疮一事可大可小,有的挺着挺着也就没事了,顶多留下难看的疤痕。严重的,疮疤溃烂感染,那是要命的。

章运水也知道其中厉害,但他没得选,家中根本没钱让他去治病,甚至他连休息都做不到。世界上最无奈的事,就是你知道自己的结局,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死神的镰刀架在脖子上。

图9

57岁那年,章运水辛劳的一生画上了句点。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分辨这是一个噩耗还是喜讯。在章运水去世后没多久,鲁迅先生也去世了,享年55岁,和章运水差不多的年纪。这一对少年玩伴,虽然一生际遇不同,但结局却都令人惋惜。

章运水去世后,家中的六个孩子也没了主心骨,四散开来寻找出路去了。虽是骨血,但在那个年代下,一生竟然再也没见过。

后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国掀起了热潮,书里记载的“闰土”也成了人们寻找的对象。几经周折之下,只找到了两位。

一位是章运水的女儿,因为女性的身份,她找了个婆家,虽然也是农民,但家中境况却比章运水在世时好多了。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她拥有了还算圆满的晚年,成了人群中一位普通的老太太。

另一位就是章运水的长子启生,他的命运说来就是父亲的翻版。在章运水去世后,他顺势成了那个顶梁柱。整日奔波于劳碌的生活之中,最后落得个感染瘟疫,不治身亡的结局。但也正是他的后代,却打破了祖祖辈辈贫苦的命运,实现了翻身。

图10

章启生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叫章贵,章启生去世时,章贵才3岁。他比父辈的命运好一些,跟着母亲去了上海。等到年纪稍微大一些,他也去了有钱人家打工。

或许是在大城市待久了,章贵的眼界也变得开阔了一下,他不想重蹈覆辙,落得跟父辈一样的结局。在干活之余,他将全部经历都投入到了读书之中。

建国之后,文娱产业迎来蓬勃的发展,红色教育也成了每一位中国人必须接受的洗礼,鲁迅先生曾生活的地方林立起纪念馆,书中的内容也成了人们考察的对象。章贵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纪念馆的人找到了。

图11

原本只想了解一下关于“闰土”的生平,但见章贵有些文化,读书认字不在话下。纪念馆的人便把他留在了馆里干活。有了正式工作的章贵也没有放弃每日的学习,他还在私下报了夜校,尝试自己写文章,写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鲁迅先生的。

久而久之,章贵成了“鲁迅通”,不少杂志报刊邀请他写稿,更有不少人闻讯赶来,与他品茗交谈。后来,章贵成了纪念馆的副馆长,真正脱离了祖辈贫苦的生活。他的后代也将站在他的肩膀上探索世界。

历史对于旁人来说,只是书中的一个故事,但是对于经历的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一生。一个家庭的成长,都是依靠祖祖辈辈的人累积下来的。闰土这一生艰辛凄苦,但靠着一代代的努力,完成了蜕变。

虽然生活少不了辛苦,但永远怀着希望过每一天,寒冬的花朵终会迎来春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