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快乐英平 2023-03-29 发布于江苏
作者: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通信作者:

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武汉 430060,Email:whutangshiqi@163.com

引用本文: 

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 [J]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3, 17(3) : 180-187.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30105-00008.

 摘    要 

维生素A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维持正常的视力、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生殖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其缺乏和过量均会影响人体健康。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为缺乏、边缘型缺乏、充足、过量和中毒5类。维生素A缺乏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维生素A缺乏可出现眼部症状、皮肤损害、食欲降低、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应根据个人疾病史、膳食摄入情况、生化指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定。维生素A水平正常人群,应预防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及缺乏者应进行相应补充。本共识对国内外关于维生素A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对维生素A营养现状、缺乏原因及健康风险、评估意义与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充分讨论,基于现有研究成果,达成专家共识,对于推动在基层和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开展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和干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代表视黄醇及其活性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外源性摄取。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干眼病、夜盲症、免疫系统受损,并增加人群感染和死亡风险。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12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约为5.16%,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农村地区较城镇地区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更高,疾病人群相较于健康人群更易患维生素A缺乏症[1]
此外,相对于维生素A缺乏,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发病率更高且更容易被忽视。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贫血,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如果缺乏有效的干预,很容易进展为维生素A缺乏。因此,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诊断和改善措施对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同时,维生素A大量摄入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我们综合分析国内外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及改善措施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建议,为我国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与指导。【整理摘编:时英平】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维生素A营养状况判定

维生素A营养状况可以分为5类:缺乏、边缘型缺乏、充足、过量和中毒。
1. 维生素A充足:维生素A充足状态是指无临床体征,生化指标正常,生理功能完好,体内总储存量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应激状态和短期的低膳食摄入。维生素A的缺乏或过量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定,需要依据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结合生理状况膳食摄入情况综合予以判定。
2. 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与缺乏: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指人体内维生素A水平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是补充维生素A后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上升。维生素A缺乏指人体内维生素A水平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儿童(≤6岁及以下)<0.35 μmol/L,>6岁儿童及成人<0.70 μmol/L,并可能出现眼、皮肤等的病理改变。其中眼部症状包括暗适应障碍或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皮肤症状包括典型皮肤干燥症状及口腔、咽喉、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干燥,纤毛脱落等非典型症状。个体维生素A缺乏症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指标。
3. 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是因一次大量或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导致的皮肤、毛发、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性病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成人一次摄入剂量超过100万U、儿童超过30万U,即可致急性中毒;不论成人或儿童,如连续每日服用10万U超过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2, 3]。出现中毒症状时血中维生素A浓度多为8 000~20 000 U/L。主要有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12~20 h后出现皮肤红肿,进而脱皮,数周后恢复。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制剂或维生素A的食物会发生慢性中毒,首先出现纳差、体重下降,继而皮肤脱屑、干燥、脱发、牙龈红肿等皮肤黏膜表现,以及长骨肌肉连接处肿胀疼痛,不会迅速出现高颅压和皮肤损害症状和体征。

二、维生素A缺乏现状

目前,维生素A缺乏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相当高,其中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总缺乏率为1.0%;城乡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总缺乏率分别为0.6%、1.2%;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14.7%;城乡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0.9%、18.1%。2015年中国≥18岁成人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5%;男性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4%,女性为0.6%;城市居民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4%,农村居民为0.7%;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1%;城市居民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3%,农村居民为4.0%[4]。从具体原因来看,包括围生期储存不足、生长发育迅速、营养供给不足、疾病的影响及药物干扰等。

三、维生素A缺乏或过量的健康风险

1. 生理学病变:(1)眼部症状:维生素A缺乏最早期的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夜盲症,夜盲症是视网膜暗适应功能紊乱,在补充维生素A之后可恢复;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失明,干眼病是眼的前端形态学永久性改变,不可纠正。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典型临床诊断体征是毕脱斑,角膜两侧和结膜外侧因干燥而出现皱褶,角膜上皮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状似泡沫的白斑。(2)皮肤损害: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如皮脂汗腺角化、出现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过度、毛囊丘疹、毛发脱落等。易并发感染,特别是儿童、老人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3)其他:维生素A缺乏时,易出现食欲降低、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2. 维生素A过多症:(1)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一次或多次连续摄入大量的维生素A[成人大于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的100倍,儿童大于RNI的20倍]即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从曾发生的急性维生素A过多症病史看,成人多为食用大量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北极熊、鲨鱼和鳕鱼等的肝而发生中毒,儿童则多因意外服用大量维生素A制剂引起。其早期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觉模糊、肌肉失调,婴幼儿以高颅压为主要临床特征,囟门未闭者可出现前囟隆起。当剂量更大时,可出现嗜睡、厌食、少动、反复呕吐。一旦停止服用,症状逐渐消失。然而,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一次12 g,约为成人RNI的15 000倍),可以致命。(2)慢性维生素A过多症: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常见,维生素A使用剂量为其RNI 10倍以上时可以发生。从已发生的病例看,成人慢性维生素A过多症首先出现的常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继而有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毛发干枯、脱发、齿龈红肿、唇干裂和鼻出血等皮肤黏膜损伤表现,以及长骨肌肉连接处疼痛伴肿胀,体检可见贫血、肝脾大。肝功能检查可出现转氨酶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肝损伤、肝硬化等。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细胞膜的不稳定和某些基因表达改变。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摄入过量,可导致胚胎吸收、流产、出生缺陷。孕妇在妊娠早期每天大剂量摄入维生素A,娩出畸形儿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四、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估的意义

维生素A缺乏对机体的影响与缺乏的程度和阶段密切相关。当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时,最先表现为肝脏维生素A的分解和消耗,并不影响血浆中视黄醇的水平。只有当肝脏中储存的维生素A消耗到相当程度时,才开始出现周围血液循环中维生素A水平的下降(即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此时期已经引起各种组织细胞分化与代谢功能发生改变,对生长、发育、免疫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可表现为生长缓慢、反复感染、贫血等症状,导致儿童群体患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当维生素A缺乏到严重程度(血浆视黄醇<0.7 μmol/L),可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如夜盲症、干眼症、角膜溃疡甚至失明,皮肤干燥、毛囊角化、黏膜功能障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
1. 维持视觉功能: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成分,维持暗光下正常的视觉功能。有研究表明口服富含维生素A营养素的鱼肝油丸后,快速暗适应时间、微光近视力及强光刺激后暗适应恢复时间等均有明显改善,表明维生素A在维持暗光下的视觉功能方面不可或缺[5]。维生素A对眼睛发育和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A参与角膜糖蛋白的合成和角膜能量代谢,影响结膜分化,并且能够诱导角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进而促进角膜创伤愈合[6]
2. 免疫功能: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会降低人群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死亡率。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A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抗感染能力,并涉及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黏膜上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的影响[7]。维生素A对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有影响[8]。维生素A参与细胞免疫过程,能增强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改变细胞膜和免疫细胞融菌膜的稳定性,提高免疫和抗感染能力[9]。维生素A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提高其对特异抗原的递呈作用使B淋巴细胞活性增强,IgG、IgA和IgM合成与分泌增加,从而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10]
3. 保持器官或组织表层健康:维生素A具有逆转抗炎类固醇对伤口愈合抑制作用的独特能力[11]。补充维生素A在许多炎症条件下是有益的,包括皮肤疾病,如寻常痤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某些形式的癌前和癌症状态,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炎症并加重现有的炎症状态,在特定情况下补充维生素A可以改善炎症[12, 13, 14]
4. 抑制肿瘤生长: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作用已经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均已得到证实,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分化、增值、凋亡有关,也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通过低维生素A饮食喂养孕鼠,发现其子鼠肾母细胞瘤发生率相对升高,提示胚胎期维生素A的缺乏干扰了肾脏的正常发育,最终发展为肾母细胞瘤[15]。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A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可能存在两条途径:(1)抑制对基底膜基质的降解的途径;(2)抑制Ⅳ型胶原酶活性而促使基底膜重建的途径[16]。而其他研究则认为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机制为,维生素A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中维生素A酸B-受体的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的增值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A在氧化剂存在时能够激活线粒体途径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7]。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5. 改善贫血:贫血是最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而维生素A缺乏也是孕期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18]。研究显示,妊娠期维生素A缺乏和贫血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孕期补充维生素 A对降低孕产妇贫血风险具有积极作用[19]。其可能机制为维生素A可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休眠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直接影响红细胞生成[20],同时,维生素A可以通过减轻机体炎症状态而降低贫血发生风险[21]。维生素A在铁的吸收、利用、消耗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单纯补充维生素A还是与铁联合使用,都可以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改善机体铁水平[22]
6. 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研究发现,与健康组相比,反复喘息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缺乏的现象更为常见且严重,反复喘息且维生素A缺乏的患儿,在血清维生素A水平得到纠正后,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日、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能得到改善[23]。并且维生素A缺乏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相关,补充维生素A可能对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反复发作有益[24, 25]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群营养状况的改善,典型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逐渐降低,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成为了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维生素A缺乏形式,其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启动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计划,将有助于消除人群中维生素A缺乏,避免不恰当的维生素A补充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尤其在儿童阶段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部分 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办法

关于维生素A的缺乏和过量,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定,应根据个人疾病史、膳食摄入情况、生化指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定。2022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建议在接受吸收不良调查的患者中,应考虑血清视黄醇测定[26]

一、一般情况

1. 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
2. 膳食史及疾病史:(1)膳食史:询问最近1~3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如饮食是否规律,食欲如何,食物摄入情况,特别注意询问富含维生素A及相关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数量。(2)健康状况:询问疾病史、服药史及个人生活习惯。
3. 维生素A缺乏高危因素:(1)疾病史:是否有影响维生素A需求量增加、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手术史、肝病史、厌食症等。(2)生活习惯:有无影响维生素A摄入的生活习惯,如节食减肥、熬夜、酗酒、厌食等。(3)孕妇或哺乳期:询问孕周、或婴幼儿的年龄、喂养情况等,以便判定咨询者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4)其他:长期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各种消化道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史、性传染病史等情况下应高度警惕维生素A缺乏。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视黄醇:视黄醇是血清维生素A的主要形式,是维生素A缺乏分型的重要依据,2022年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推荐通过测定视黄醇来确定维生素A[26]。人群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和缺乏的判定指标及判定界值详见表1。

图片

2. 相对剂量反应(relative dose response,RDR):RDR是一种间接估计肝脏维生素A储备程度的方法。受试者口服视黄基酯(450~1 000 μg),测定口服前和口服5 h后血浆视黄醇浓度,按公式计算RDR,判断维生素A营养状况。RDR(%)=(5 h视黄醇浓度-基础视黄醇浓度)/5 h视黄醇浓度×100%。
3.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与血清维生素A有比较好的相关性,<23.l mg/L有维生素A缺乏可能,但在感染、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亦可降低,可同时检查C-反应蛋白。
4.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加1%甲紫于新鲜中段尿中,摇匀计数尿中上皮细胞,如无泌尿道感染,>3个/mm3为异常,有助于维生素A缺乏诊断,找到角化上皮细胞具有诊断意义。
5. 稳定同位素测定: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检测血清视黄醇水平可了解机体维生素A的储存状况及动态变化。
6. 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轻度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眼睛结膜角质化形成和黏蛋白分泌型杯状细胞丢失。用醋酸纤维素滤纸轻拭眼结膜,将获得的上皮细胞给予染色、镜检,检测眼睛表面功能性变化。
7. 暗适应功能测定:维生素A缺乏者,暗适应时间延长。有眼部疾患、血糖过低或睡眠不足者暗适应功能也降低,用此法不能特异地反映其维生素A营养缺乏。

三、体格检查

1.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分析是否有营养不良体征。
2. 暗适应能力测定:使用暗适应测试仪进行测定。(1)连接仪器,接通电源、选择好暗适应时照度、更换数字板等。(2)被检查者坐在观察窗前,双眼舒服地紧贴观察窗口,适应1 min。(3)被检查者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晴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被检查者尽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至在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为止。(4)被检查者理解测定程序后,检查者按“开始”键,测定开始。(5)检查者更换4种不同的数字板,重复程序(2)和(3)。(6)检查者调节暗适应时的不同照度(以电压表显示值表示:70 V、90 V、110 V、130 V、150 V),重复程序(2)和(3)。(7)检查者根据被检查者的口头报告,对照所呈现的数字板的原稿,统计被检查者的识别程度(正确的报告行数)。
3. 眼部症状:询问眼睛是否有不适、发干、灼烧感、痒感、泪减少,观察是否畏光、流泪,是否有眼结膜、角膜干燥、失去光泽,溃疡、角化等症状,是否出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外观;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形成的毕脱斑。
4. 皮肤和头发:观察上臂后侧和腿部是否干燥、有无皱纹、有无蟾蜍样皮肤改变,上臂后侧与大腿前外侧有无毛囊性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是否有粗砂样感觉;观察毛发是否干燥,失去光泽,询问患者毛发是否易脱落。
5. 指甲:观察指甲形状、颜色、薄厚及大小等,是否变脆易折、多纹。
6. 骨骼系统:评估有无骨组织生长发育迟缓、停止情况;评估牙齿是否有裂纹、龋齿、齿龈增生角化。有无转移性骨痛伴软组织肿胀,颞、枕部颅骨骨膜下有无新骨形成而发生隆起。
7. 免疫功能:评估机体免疫功能,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情况。

8. 神经系统:有无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烦躁、囟门饱满、头围增大、颅缝裂开、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复视、眼震颤等症状和体征。

第三部分 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

一、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的目的

对维生素A营养缺乏或过量人群进行干预的目的是预防和延缓维生素A相关营养疾病的发生。

二、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的内容

1. 维生素A水平正常人群,预防维生素A缺乏:为了预防维生素A缺乏,通过膳食摄入满足每日维生素A生理需要量,可通过以下方面:(1)提高饮食中肝脏、蛋黄、深色绿叶蔬菜、深色或有色水果(如木瓜和橘子)、胡萝卜以及黄色蔬菜(如南瓜、番茄)的摄入量;(2)食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如强化饼干、牛奶等;(3)辅助营养补充剂,如多种维生素补充剂、营养包。

2. 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及维生素A缺乏者的维生素A补充:预防性补充对象:(1)维生素A缺乏流行地区或可疑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大量存在地区的儿童;(2)患有麻疹、腹泻、呼吸系统疾病、水痘、其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维生素A缺乏高危儿童。需要注意的是,在予大剂量补充至少30 d内不应再接受其他补充剂量。有夜盲症或毕托斑的妇女每天予以维生素A≤1万U,治疗2周。但对有严重干眼病的育龄妇女(如急性角膜损害),不论其是否怀孕均应予全程治疗。如合并有呕吐或者吸收障碍,则需肌肉注射水溶性维生素A(表2)。


图片

3. 特殊人群维生素A补充: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推荐,1 500千卡的肠内营养应每天提供900~1 500 μg视黄醇当量,肠外营养每天应提供800~1 100 μg的视黄醇当量,在脂肪吸收不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口服补剂预防缺乏[26]
4. 维生素A过量:人体摄取的维生素A成人不能>3 mg/d,儿童不能>2 mg/d。对人体而言,维生素A不可或缺,也不可滥用,只要保证饮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即可有效地预防维生素A缺乏,而无须额外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

三、维生素A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 膳食推荐摄入量:我国成人维生素A的RNI,男性为800 μg 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s,RAE)/d,女性为700 μg RAE/d,怀孕中晚期及乳母在700 μg RAE/d的基础上分别再增加70、600 μg RAE/d,早孕妇女同非孕女性[28]。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需要量和RNI可以利用成人平均需要量和RNI数据,按照代谢体重法计算。
维生素A的安全摄入范围较小,大量摄入有明显的副作用,成人、孕妇及乳母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均为3 000 μg RAE/d。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安全来源。

2. 食物来源:维生素A良好的食物来源,包括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和橙黄色的蔬菜水果中,如西蓝花、菠菜、胡萝卜、空心菜、辣椒、芒果、柿子等(表3)。


图片


膳食或食物中总RAE(μg)=全反式视黄醇(μg)+ 1/2补充剂纯品反式β-胡萝卜素(μ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4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1 μg全反式视黄醇=1 μg RAE;1 μg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0.083 3 μg RAE;1 μg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0.041 7 μg RAE。

四、维生素A缺乏或过量人群的随访管理

1. 建立健康档案,登记个人信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定点医疗服务单位为依托,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完善个人信息的登记,形成连续的、可追踪风险管理模式。
2. 定期随访:每3~6个月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了解人群目前的饮食、运动情况,提醒正在接受临床干预的高危人群定期完成干预效果评估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并与建档数据及上一次评估数据进行比较,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3. 监测转归:所有接受干预的维生素A缺乏人群,应根据前述的干预效果评估要求进行临床转归的监测。

图片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随着维生素A干预策略的开展,儿童维生素A的营养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维生素A缺乏症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营养素缺乏症之一。积极预防维生素A缺乏,对于减少儿童夜盲、失明的患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少住院患者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营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一个经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的管理模式,通过营养状况评价-干预-评估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能更好地维护人群中维生素A水平,促进机体健康。
执笔专家: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韩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马爱国(中国营养学会);陈伟(北京协和医院);盛志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春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宗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褚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向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葛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郭智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何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贺媛(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胡世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景波(深圳大学总医院);林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景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绍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吕永曼(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马骁(中日友好医院);王建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徐丽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群(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闫炎(北京电力医院);姚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曾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朱梓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