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镜暮色【EM13/OM5+75 1.8+12

 宗联 2023-03-29 发布于重庆
目前E-M1 MarkⅢ到货,GX9短暂的在我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正式退役,我之前对E-M1 MarkⅢ垂涎已久,但是对于花小一万收这么个机器心有戚戚,不过从我实际的使用来看,恶魔山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简单说一下我的感受:1、防抖更进一步,超越所有的微单,除了E1X,相机界最好的防抖!2、眼控对焦大幅进步,手里有E-M5 MarkⅢ,对比一下,可用,追的准,相比索尼,算是终于可以一战了。 3、手持超解极为给力,一方面,超解的出现,弥补了M4/3的很多问题,即使论坛缩图,他也能很好的去除伪 色,增强图片的解析力;尤其是这个功能可以手持,太棒了!4、超级景深合成,这个功能极为有意思,目前正在试用,有了它,很有可能能出大片,遗憾的是超解和超级景深合成无法同时进行,不知道奥之心还能撑几年,以后还有机会更新么?5、星空AF,让人浮想联翩,不过我理解是不是对焦到无限远就可以拍星星很好了?具体如何,试了才行,所以必须要天气,时机,地利都非常适合。。。。。。我哪有这功夫? 6、实时ND,风光片利器,但是不能和超解同时进行,如果可以同时进行。。。希望奥之心别死,还能想办法兼顾吧!
当然机器仍有槽点: 1、偏贵,价格很不讲究,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RP、Z5等全画幅微单。2、做工,没想到,奥巴这次的做工真是不太行,我相机的转盘居然是歪的,不能完全贴合机身,机身左侧的螺丝非常松,我真怕哪天颠簸就掉了;旋转屏阻尼很硬,没有A7c那么流畅;机身全金属,不过电池仓的黑色卡子应该是塑料的,而且还很不好开,我都拍一使劲给掰断了;存储卡的卡仓盖巨难打开,使劲太大真怕给弄坏了,索尼的设计很好,按一下就开了。。。听说还比较容易掉漆,我目前有点怕,后面注意吧~

.............................................................................分割......................................................................................

作为一名M4/3系统的老用户,我从2010年起就开始玩M4/3。先后使用过GF3、GF5、GM、Pen-f等一系列M4/3机身。同时,也使用过一系列松下M4/3系统的镜头。其中,松下的神饼、25 1.4、15 1.7等都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遗憾的是,确实没有玩过奥巴的镜头。
但是要说当年M4/3单电相机大火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奥巴的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
我依稀记得那是2012年的秋天,有个同好告诉我,他在上海某器材城见到一支来自奥巴的75 1.8,其75mm的焦段,在当时绝无仅有,而且疯传,这是一支做工,画质都无比拟的神镜。当时这支镜头被冠以众神之光,让我们不觉明历!
后来,我到处找这颗镜头的资料,但是消息稀少,而且这支镜头当时的售价接近7000RMB,并且想买到还要加价。然而楼主当年还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不仅囊中羞涩,而且对这么一个M4/3的镜头竟然到如此价格,也真心觉得不值。所以,当年因为经济条件和性价比的原因,我失去了拥有自己第一支奥巴镜头的机会。
今年,我有幸更新了手中的相机设备,M4/3系统和APSC系统全部出掉,全面转向索尼的全画幅微单。不过事情就是这么有戏剧色彩,我在咸鱼出自己的相机镜头之际,忽然又发现了这支神镜,二手价格3000,我上TB一看,一手行货也才不到4000。那一刻,我有一种要圆梦的感觉(因为我一直挺喜欢奥巴镜头做工的,刚玩M4/3单电时最想要的就是奥巴镜头)。我急匆匆的又入了松下的GX9(GX9已出),又买来了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因为,我觉得M4/3已入暮年,被淘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这是不是49年入国军了?但是,短暂犹豫后,我还是下手了,人到中年了么,就是玩儿,哈哈~

.............................................................................分割......................................................................................
入了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后,顿时有点后悔出了pen-f,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有必要有一台奥林巴斯的单电,重新构建一下自己的M4/3系统。我犹豫再三,入手了全新的E-M5 III,这大塑料机身,除了轻,再无一丝质感。(目前E-M5 III已经出掉,犹豫是否入全新的pen-f)
.............................................................................分割......................................................................................
E-M5 III出掉后,手里一直缺一台轻巧便携的相机,之前尝试使用卡片机,也一度考虑过LX100,但是,糟糕对焦和操控、比较鸡肋的取景器等都阻止了我使用他们的欲望。思虑许久,我还是购买了EM5的继任者,OM-5。
从外观上来说,OM-5与EM53几无区别!完全是EM53套壳换标!



只有从内功上来说,才能看出OM-5的巨大升级,从吸引我的方面来说,这种升级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下放了恶魔山的摇摇乐,手持超解它行了!
2)人脸识别接近恶魔山的水平,能用了,之前EM53d的人脸识别大家都懂得,基本闹着玩。
3)传感器的芯片更新了,采用与E-M1 III相同的TruePic IX,图像处理能力有了提升。
4)OM-5称能最高达到5轴7.5级的防抖性能,而E-M5 III是6.5级。
缺憾当然也有,最让人吐槽的,是无法支持PD协议的充电,大哥这都2023年了,USB-c和PD都出现超过10年了,至于么?还有就是千年不变的大塑料壳,这塑料壳让人更加怀念当年的PEN-f,质感方面完败!
............................................................................分割......................................................................................

我考虑了一下自己的常用焦段,入手了奥巴的M.ZUIKO DIGITAL ED 25 F1.2 Pro。
至于为什么入手25 F1.2 Pro(目前已经移步到别的帖子),那还是要归功于当年的一个传说——这世间,在等效50mm定焦镜头里,堆料最厉害当属奥巴25 F1.2 Pro,这颗神头的堆料有多豪华呢:
14组19片的复杂结构中特殊镜片以修正色差为主:
1片超级ED镜片与2片ED镜片抑制轴向色差;
1片E-HR镜片与3片HR镜片则用以纠正周边的放大色差;
此外,为了有效抑制大光圈镜头常见的球面像差与彗形像差,该镜头在光圈附近设计了非球面镜片以及多片HR镜片。
注意,这么小个镜头里,居然堆了19片镜片,而且是大部分是高级镜片,难怪,此头一出,所有人都赞誉其为奥巴光学结晶!
当然,不是说堆料就证明镜头的素质一定特别好,但是堆料起码代表了奥巴的诚意。
无奈这颗镜头出现时,M4/3已开始走向衰败,而且当时高达9000RMB的售价一定会劝退不少玩家——9000RMB,加点钱,玩儿全画幅他不香么?
不过,对于人到中年的我,哎,就是玩儿,我很快把25 F1.2 Pro买了回来(目前该镜头的帖子已经转移到另一帖)!
.............................................................................分割......................................................................................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25 1.2Pro后,我觉得该焦段对我而言有点进退失据,我多次遇到需要拍摄家里小朋友焦段不够以及需要拍摄风景又不太广的问题,尽管75 1.8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一些缺憾,但是对于拍人物而言,还是42.5mm(等效85mm)更加舒服一些!
因此,我入手了LEICA DG NOCTICRON 42.5mm F1.2 ASPH,这几天使用了一段时间,因为我日常RAW格式,不太直出,所以德味不是很香!但是,全金属的机身,防抖,14片镜片,Nano Surface Coating 纳米镀膜,非球面镜片2枚,1枚ED ,1枚UHR的堆料,松下能给的都给了,还能如何?虽然相比奥巴45 1.2Pro,它依然是个弟弟,但是你还要松下怎么样?它以后都不准备把精力投到M4/3上了!
LEICA DG NOCTICRON 42.5mm F1.2 ASPH为我带了不少快乐,但是这颗镜头的缺点也不少:一方面,比肩全画幅镜头的重量让我带着它很吃力,但是这庞大的体积重量并未带来超越性的画质,据传,如此重量体积完全是为镜头防抖服务的,个人感觉机身防抖如此进步的今天,这么干得不偿失;第二,比较鸡肋的光圈环,M4/3就是轻巧,这个环比较窄,想我这种手大手粗的拨弄起来很不舒服还如去掉。目前,该头已经出了,新进45 1.2Pro(目前该镜头的帖子已经转移到另一帖)。
.............................................................................分割......................................................................................
另一方面,我真是没想到奥巴的镜头在松下机身上,对焦速度竟然差了不少,思来想去,还是感觉松徕的头配松下机身,奥巴的头配备奥巴机身比较合适!因此,很有必要为GX9再配置一颗镜头,随时可以一机两镜,说走就走。
除了DG 42.5 1.2外,我观察目前手中的镜头,可能觉得还是DG15 1.7比较合适。这支镜头我之前拥有过,应该说这支镜头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优点不表了,无非是徕卡色彩,但是缺点有时真无法忍,一个是色差挺浪的;二是,光圈全开的锐度,个人感觉赶不上20 1.7 ,却因为徕卡标的问题价格却绝不迁就!考虑再三,综合了体积,重量、画质、对焦速度的各方面情况,我最终还是买回来了DG15 1.7,作为GX9的挂机头之一!
.............................................................................分割......................................................................................
已经将DG15 1.7出掉了,糟糕的操控,容易误操作的光圈环,不太还适应的焦段,不能忍的色差,哎呀,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颗镜头了!当年我就是因为上述的种种出掉了它,现在我还以为我还能再去爱她一次,结果现实狠狠的又教育了我——我俩儿确实不合适!
出掉这颗镜头后,我一直在找一颗比较好的广角镜头,松下的DG12 1.4和奥巴的12 2.0一度进入我的视野,不过前者价格比较让人诧异。后者是个大铁疙瘩,之前去店里体验过,其实还好,不过岁数也不小了,动心过;17 1.2Pro 价格高昂就算了,关键也不够广,并且我手中已经有了索尼的35GM,总觉得焦段有些重复鸡肋。思来想去,我打破了一直以来自己给M4/3系统定的一条线——不玩变焦镜头。其实这个原因也好理解,本身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M4/3在景深上就没什么优势,除非做大光圈或者长焦或者超长焦,至于所谓的M4/3牛变,光圈不过F2.8,再加上比较小的底,一直感觉挺没意思的。但是,这次还真是因为广角镜的问题,让我重新考虑了一下奥巴12-40 F2.8 Pro,一方面除了抗眩光略差外,其光学素质值得肯定,并且有Pro系列的三防。另一方面,其近摄能力让我吃惊,原来没有关注过,最近查资料,不觉明历,总想试试。考虑再三,我及时入手了该款镜头。

.............................................................................分割......................................................................................
鉴于我手中已经有了24-70GMII的标准变焦镜头,并且,该镜头搭配A7C也相对轻巧,故而,我出掉了奥巴的变焦大三元之一:12-40 F2.8 Pro。出掉该头后,我手中的M4/3变焦镜头只剩下DG100-400,其他都是定焦镜。说实话DG100-400这种超长焦,平时除非兴起想去打鸟,平时用的少之又少。在长焦端,我一度中意新出的变焦小三元40-150 F4 Pro,其紧凑的机身,内变焦(拍摄时需要先拧出来一段)和Pro标的信仰加持,让我一度准备入手。北京疫情结束后,我准备亲自去实体店抚摸一下。没想到的是,这货好多店都没有,OM的铺货能力着实让我汗颜。经过多次波折,二零二三年三月初,我终于在我家附近的实体店里体验了把40-150 F4 Pro。怎么说呢,相比40-150 F2.8 Pro,轻确实是轻,短小确实短小,但是,感觉确实一般,尤其是镜头准备拍摄,从镜桶拧出来的那一刻,说不出来诡异(请大家自行脑补)。此外,40-150 F4 Pro没有防抖,没有防抖,没有防抖!可能奥巴对自己的防抖太自信了,这长焦端居然没有防抖,我自认为铁手功还行,但到考虑到150mm(等效300mm)没有防抖晃动的目标物,这简直不能忍,这是准备完全白天拍着玩儿啊?
思来想去,OM所发布的40-150 F4 Pro确确实实不是我的菜,就此别过!
回到家里,我思来想去还是需要一直变焦镜。其实,在奥巴的变焦产品里,我一直比较中意12-100 F4 Pro这支天涯镜,它几乎和25 1.2 pro同时发布。我记得当年 25 1.2Pro是19片镜片,被誉为奥巴光学结晶,而12-100 F4 Pro是17片镜片,同样誉为人类光学奇迹。但是我一直觉得,玩儿M4/3的大变焦镜挺没意思的,此外,这货一直就不便宜,哪怕发行已经六七年了,价格一直都挺坚挺的,故此从来没考虑过这货。但是今年想换变焦镜了才发现,这货一个人就兼顾了M4/3所有的小三元,而且重要的是它还带防抖,画质还不妥协。从它的用料上来说,它含有17片镜片(1片DSA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5片ED镜片、2片超级HR镜片与1片HR镜片),并且有DSA镜片这样的黑科技,坛子里的大神也说过,从高级镜片占比来说,其实它才是当之无愧的奥巴镜头堆料之王。
考虑再三,我在近日,新入了12-100 F4 Pro,我很期待人类光学奇迹~

说说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PRO到手的感受!
1)对焦还是比较给力的,我原以为是六七年前的产品,对焦能力一定有所欠缺,看来我是多虑了,不过习惯于大法几只镜头在暗光下毫不犹豫的对焦表现,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PRO在暗光对焦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暗光条件下,对焦有时候会抽抽~
2)人类光学奇迹确实名副其实,但也不要过度吹嘘,毕竟是六七年前的产品,加之先天光圈和感光元件的缺憾,暗光条件下,长焦端拍人还是够呛,保证快门速度,光圈小,飙ISO,噪点基本无法忍受~
3)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PRO配合机内的超解,图像解析力极强。此外,我尝试了不同焦段下的最大光圈,色散、炫光、畸变皆为一流水平,某些程度上来说不逊于奥巴的F1.2军团~
4)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PRO及其轻便,打败所有天涯镜选手,在等效200mm端,新出的40-150 4pro个人认为不是其对手,当然,40-150 4pro可以长焦至等效300mm端,这又是一个优势,不得不提~
5)个人感觉能打败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PRO的选手只有OM自己,期待其二代产品的出现,也期待OM能有一支12-100mm F2.8-4.0 PRO规格的超神镜诞生,前提是OM保持初心,不要死亡



............................................................................分割......................................................................................

目前,出街随拍,E-M1MarkⅢ已经非常够用,特别要指出,E-M5MarkⅢ+12-40 F2.8 Pro已经被我全套出掉,E-M5MarkⅢ陪伴我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女孩子,都非常喜欢它,在此留贴纪念。
此外,20 1.7II我也送人了,当年E-M5MarkⅢ+20 1.7II可谓颜值担当,外形图非常复古,在此留贴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