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元代河南题材杂剧的文化意义

 思明居士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文丨講古論今

编辑丨講古論今

前言

自古以来,在河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因素。到了元代时期,元杂剧快速发展,以河南为题材的元杂剧也随之而生。

河南题材剧在元杂剧的创作中极具代表性,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河南题材元杂剧在创作的同时也展示了河南文化。

如体现出河南地区惩恶扬善的道德文化意识、突出河南文化中崇尚自然的特点及表现出河南文化的阳刚之美与恢弘大气等。

文章图片1

本文将探讨河南题材元杂剧产生的意义,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河南地域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精神。

一、河南题材杂剧在元杂剧创作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些河南题材杂剧涉及到了元代以前的各个朝代。有描写夏商时期的《立成汤伊尹耕莘》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等、汉代的《宜秋山赵礼让肥》等。

唐代的《尉迟恭单鞭夺槊》等、宋代的《苏子瞻风雪贬黄州》等、金代的《诈妮子调风月》、《闺怨佳人拜月亭》等,涵盖广泛,丰富多彩,以宋代作为背景依托的居多。

文章图片2

但是“这种历史生活并不是史书所记载的历史生活或者是在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人物和事件的照搬和实录,而是经过剧作家思想的过滤的创造性劳动,是剧作家能动地对上述原始素材进行概括和典型化了的历史生活。”

杂剧作家在创作之时,大多不受历史真实性的影响,而是较多的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表现元代的现实生活。

文章图片3

诸如司法吏治、书生境遇、婚姻爱情、家庭矛盾等类型,作者都摆脱了历史事实,更侧重于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具有元代现实主义的影子。

从典型性上看,前两类作品更具社会意义,故以这两类为主,来探讨作品中对元代社会的反映

首先,司法吏治戏最具有映射元代现实意义的杂剧,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元代社会秩序混乱,司法吏治黑暗,强权势要欺压百姓,地方官员愚昧贪婪的种种问题。

文章图片4

另外,书生科举戏亦属典型,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中,知识分子们总是踌躇满志、出将入相。

但是元代取消科举,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地位低下,命运坎坷。因此,元杂剧中的书生科举戏反映出了元代统治者废除科举之后,读书人对科考的渴望及对立身建国理想的迫切追求。

这些河南题材杂剧作品通过剧作家的发挥,反映的是元代的社会生活,抒发的是元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章图片5

“在曲家笔下的人物和事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混乱与黑暗,那种低沉的悲观气氛也正代表了当时部分人士的精神境界。”

同样,么书仪也曾说过:“按照现代的某种有关历史剧的界定,到元人历史剧中寻找历史,寻找对历史人物的再现,那将会大失所望。我们从中所找到的,更多的是现代人(作品产生的时代)的感情、心理的历史。

文章图片6

作家在作品中寄托了自己的诸般感受与对社会的理想愿望,发泄了他们不抒不快的不平之鸣。因此,河南题材杂剧不仅典型、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可以使我们从中窥探到更为广阔的元杂剧创作构思。

2.强烈的反抗意识

除了涉及到的以往各个时代,河南题材杂剧也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上到《汉高皇濯足气英布》、《关云长千里独行》中的帝王将相,下至《半夜雷轰荐福碑》、《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中的穷苦书生。

文章图片7

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的神仙隐士,《杨氏女杀狗劝夫》、《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贤妻侠妓。

以及《降桑葚蔡顺奉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中的百姓商贾等等,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塑造出了一大批意识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们对官场、科举、家庭婚姻等各种社会弊端,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批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婚姻爱情剧中女性的反抗。

文章图片8

无论是妓女还是大家闺秀,她们都突破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观念,对爱情拥有自己的看法,并毫不掩饰的进行追求。

这与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她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对纲常伦理的叛逆都不由的令人钦佩。

二、河南题材元杂剧展示了河南文化

河南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自古以来河南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文章图片9

在河南题材元杂剧中,我们更是可以从中看到许多河南文化的影子,如相国寺、白马寺、杨家将的“清风无佞楼”、包待制的“开封府”,“渑池之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牢关”等,都是河南文化深远、影响广泛的体现。

可见,河南文化在以河南为故事背景的元杂剧中有着强烈的展现,具有极其浓重的河南特色。

文章图片10

1.体现出河南地区惩恶扬善的道德文化意识

河南地区具有长期的农耕历史,并一直保持着宗法制度。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更是培育伦理道德观念的社会基础。

一个家庭中以父亲的意志为意志,一个国家中以“君王”即皇帝的意志为意志,为了使人民上下有序,互不越位,相安无事,人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以“孝亲”为中心的一套伦理道德规范,并以之作为共同遵守的社会原则。

文章图片11

大家尊老爱幼,秉承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维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这种伦理道德思想后来被儒家学派系统化、哲理化,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并作为历代统治集团治国方略的核心沿承下来。

而处于重要位置的河南,长期是国家统治集团关注的地方,是政治控制、思想控制最严密的地方,因而河南文化具有更强的伦理道德观念。

文章图片12

研究河南题材元杂剧的同时,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河南地区这种浓厚的社会道德文化。在这些河南题材元杂剧中,它们都把惩恶扬善作为最为重要的美学原则。

在历史传奇剧中,多表现为忠君爱国、清正爱民的思想意识。将忠臣思想作为杂剧突出的核心。而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中,大都是以歌颂孝道为传统道德。

如《降桑葚蔡顺奉母》,还有《小张屠焚儿救母》等,都展示了浓厚的宗亲伦理思想,人们的行为都体现出河南人民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

文章图片13

此外,在除奸扬善的公案剧中,更是邪不压正,以弘扬惩恶扬善为目的,崇尚伦理道德。

但这些河南题材元杂剧对道德文化的弘扬是具有思想性、戏曲性的,因而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同和喜爱。

同时也体现了河南文化中具有较强的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对传播河南地区惩恶扬善的道德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文章图片14

展现出河南文化中崇尚自然的特点 河南文化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结晶。这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不仅需要与大自然和谐统一,更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如农民必须按时下种,按时收获,不违农时,这样的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祟尚自然的社会心理。

同时,“自然”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轴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是道家文化也是河南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

文章图片15

同时,孔子也很看重自然,他曾提出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并把“格物致知”即观察研究客观事物作为重要的人格修养,足见其对“自然”的看重。

而通过对河南题材元杂剧研究,也能充分的体会到河南文化中这种崇尚自然的特点。如这些杂剧通俗易懂,追求观众观赏心态的自然。

文章图片16

不管是“一国之戏”还是“一家之戏”,都情节简单明了,人物善恶分明,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妇人孺子,都能一目了然。

这些河南题材杂剧情感传达自然,大都表现了世俗中的人情世故、情感的发生和变化,不矫情做作,喜怒哀乐真实自然,让人不自觉地动情,并进入整个戏曲情境中。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河南题材元杂剧总能让人看到河南人民的心态、情感、行为方式,及其观察事物的方法。

文章图片17

剧中的平民百姓、才子佳人,也时常被农民化,具有“河南人”的性格和行为。这样的变形,是对河南文化中自然质朴更本质的追求,不仅更贴近观众身边的现实,实现了观众观赏心态的真实性,更是戏曲更高层次的真实自然。

因此,研究河南题材杂剧中的情感表达与人物形象,都能使观者感受出河南文化中这种崇尚自然的特点。

文章图片18

2.表现出河南文化的阳刚之美与恢弘大气

河南的西部,是巍峨雄浑的大山高原,东部是广阔的平原。巍峨的大山给人以祟高感,使人感到悲壮、沉稳。而广阔的平原,则使人心胸开阔,有豁达豪放之感。

历来的统治者都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思想,而河南地区就是他们争夺天下的主战场。河南人民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锻炼之后,更是形成一种沉稳、悲壮、豁达豪放心理。

这种社会心理的转化为文化艺术,自然而然地就会显露出恢宏大气的品格,加之河南文化的丰厚积淀,又强化了这种恢宏大气的厚重感。

文章图片19

河南的文学家、诗人,大都眼界开阔,志存高远,有一股豪情正气,作品的风格也偏重于气势磅礴,质朴厚重。

普通百姓的性格也以豁达大度、不拘小节、热情开放为主色调。还有河南的民间说唱,更是以激昂慷慨为主体风格,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演唱大腔大韵。

使听者心情激荡,以及河南的民间舞蹈也多是气势恢宏,激情洋溢,舞动起来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文章图片20

即使是秧歌舞蹈中的女性角色,也比南方民间舞蹈中的女性角色更为热烈奔放,动作也显得更有力度。

另外,还有民间的社火、由洛阳兴起的元宵节的民间狂欢,都是以巨大的舞队形式,造成热闹非凡、场面壮观的艺术情境,让观者如同观看汹涌的波涛,如同目击万马奔腾的场景,顿生英雄豪迈之气。

文章图片21

而这样的文化品格在河南题材元杂剧中更是多有体现,它们通过剧作家的刻画与杂剧的搬演,展现给更多地方的观众,从而对河南地区的阳刚之美与恢弘大气有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首先,这些河南题材元杂剧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公案剧、历史传奇剧,它们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激烈的情感状态,表现的是具有祟高感的道德力量和人格力量,在内容上给人以震撼、激荡。

文章图片22

其次,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悲剧、正剧,多是表现义士、孝子、烈女的献身精神,也是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传达强烈的情感,塑造具有祟高品质的人物,同样是一种阳刚之美。

如观众最为喜爱的女性形象赵盼儿等,都是女中豪杰,女中侠士,她们不是以似水柔情赢得观众。

而是以叱咤风云,英勇刚烈、敢作敢为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这些经常在舞台上出现的女性形象所表现的同样有相当成分的阳刚之美。

文章图片23

纯阳不生,纯阴不长,河南题材杂剧虽然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统一,—些爱情婚姻剧亦具有较为明显的阴柔之美。

但即便如此,依然难掩河南题材杂剧在体现河南文化时所传达出的那份阳刚与恢弘。

笔者观点

这些河南题材杂剧以一种特有的地方文化情怀,向元杂剧的观众及后世读者传递了创作者们不甘的反抗意识,为元杂剧整体的创作增添了斑斓的艺术色彩

文章图片24

同时,河南题材元杂剧不仅仅是刻画了河南人民的生活场景,还从深处体现了它对元杂剧的代表意义以及对河南文化的体现。因此,对河南题材元杂剧的探索就具有更为丰富的意义。

综上,河南题材的元杂剧是河南地区文化的集中体现,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当时河南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与思想内涵,将河南地区的精神文化鲜明亮丽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高益荣. 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

[2]张鹏宇. 元杂剧和元代民俗文化[D].兰州大学.2007

[3]包珍. 勾栏文化与元杂剧的繁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4]徐雪辉. 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彭栓红. 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