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父母要重视这3个原因

 故事飞船 2023-03-29 发布于北京
本文首发于锋绘
全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锋绘▲

这段时间,身边发生的一次聊天让我印象深刻。

上个周末,娃和邻居家的娃在游乐场遇到,几个小朋友玩了起来。我也和女邻居一起坐在秋千上等娃。

邻居说:“真羡慕你家的小孩,看她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她会指挥这群小孩玩游戏,还能维持秩序,有时候遇到其他孩子拌嘴,她还会去调停。”

我说:“一方面是天生的性格,一方面也是我们对她约束得不太多,家里很多事情都会参考她的意见,可能这样让她在社交中更松弛一点儿。”

邻居说,自己一直比较苦恼,因为感觉孩子简直没有一丁点儿主见,怎么鼓励和培养,孩子都是唯唯诺诺的。然后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就叫这个小姑娘妮妮吧。

邻居给妮妮买了一套好看的套装,妮妮也很激动,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妮妮却央求妈妈给自己穿之前的旧衣服,还说要黑色的,而且今天要扎橘色的头绳。

邻居非常困惑,问女儿为什么。

妮妮小声说,今天是小组的女同学提议穿黑色系衣服,并且扎一个颜色的头绳,就像一个“姐妹团”。自己不敢不这样做,要不然大家就会生气。

邻居表示当时突然冒出来一股火。妮妮明显很喜欢这套好看又新潮的运动服,但居然为了同学的提议而舍弃了,显得特别没有主见。

“为什么你不能反抗呢?”邻居询问女儿,但妮妮只是嗫嚅着解释了几句,没吃几口早饭就上学了。

“要是换你,你生气不?”邻居哭笑不得地问我。

其实我觉得还好。

这也是“信守集体承诺”的一种体现,如果真的是之前约定好的,那么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舍弃自己的喜好,去完成当天的承诺,也无可厚非。

“这样我也可以理解,但还有让人更无奈的。”

女邻居说,妮妮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任何一次事情是大胆地自己有主见地做决定,小到吃圣代上面浇什么果酱,大到每次搞卫生的时候都会被其他同学派去拎水桶——因为这个活最累人,而妮妮是从不会反抗的那个。

为什么这样呢?

我跟她分析了一下大致的原因。

渴望得到赞美和正面激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如果说家庭中的欣赏相对缺乏的话,孩子会到群体中去寻觅和补充。

在家庭生活中,许多父母担心孩子“自大”“骄傲”,吝于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方面会十分在意。

心里有了洞,他们会找到各种安全感去弥补。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成了刻意的兑换和不自知的“从众”。

为什么每次都同意去干最重的活儿却不会推拒?

其实孩子是害怕推拒之后在班级里被孤立,被说“不团结,不服从,更不勤劳”。

孩子用忍让换取所谓的认可,哪怕是虚伪的“欣赏和赞美”,的确是很让人心痛的。

我们都听过“讨好型人格”,心理学上也叫做“取悦症”,是指为了避免冲突和博取别人的好感,过度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忽略自己的需求,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

如果在家庭中得到的否定比较多,赞美比较少,那么孩子在向外寻求认可的过程中,就很可能不断地选择“嗯嗯嗯,好好好”去顺从别的有主见孩子的观点,自己的观点隐忍不发,长久下去,讨好型人格也就会慢慢养成了。

越俎代庖的事情太多,反而变成了习惯

蒙台梭利曾说:

“没有内在的冲动,没有什么原因和动机,儿童是不会做出任何反应的。”

天长日久,孩子丧失了好奇和冲动,你拿什么要求他以后在青春期、成人期,面对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时候,兴趣点满满、自信满满呢?

所以妮妮没有主见,不是因为不想有,不敢有,而是从头到尾就想不到应该“要有”。

生活实在太顺畅了,热心的老妈会越过女儿直接安排好生活的一切。而且,因为“都是为孩子好”,所以大部分的规划与答案,都是优质的。

孩子觉得一切都那么如愿而理所当然,在某些需要自己做决定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的时候,反而觉得有些不自在,有些茫然。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是这样剖析的:人类的“自我意识”从1-2岁就开始萌生了,在3岁左右会得到一个迅速的发展,3岁后随着大脑知识储备不断增加,孩子会来到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这个时候,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活动自主和意志自主。这时意识自主的表现,就是从“发脾气”转化为“提出观点”,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在这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重要阶段。

所以,对于家中3岁后的孩子,家长即便再操心,再焦虑,再不放心,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伸出去的大手”,很多诸如挑选玩具服装、决定去哪里玩耍,决定自己的起居时间,甚至挑选朋友玩伴,都让孩子先有选择的余地,让他们熟悉这种感觉:

我可以为自己做决定,而且做决定的时候,我很自豪。

“试错成本”让孩子缺乏主见

通过和邻居聊天,我还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妮妮性格产生的原因。

那就是:试错成本比较高。

女邻居平时在家性格强势,很有话语权,不仅把老公管理得各种标准化,在教育女儿方面更追求完美,对家庭成员的“犯错”“做得不好”经常提出批评。

从以往的聊天可以总结出来:

妮妮曾经主动带着小伙伴去跳泥坑,玩得跟泥猴一样回家,恰好老妈正劳累一天,还要帮自己清理肮脏的衣物和地板,严肃的指责让妮妮“当时就挺愧疚,之后再也没玩过泥巴”,所以后续涉及到去哪里玩,到底玩不玩所谓“脏了吧唧”的爽翻了的游戏,妮妮都不再进行主动选择。

妮妮觉得,有主见”代表着做主选择,选择的后果总有犯错的概率,那么为了少犯错,就尽量少选择。不犯错,就可能不会被批评。

……

谈了很多很多,女邻居很受触动。我们聊到夕阳西下才告别。

临走前,我还给女邻居推荐了我们杂志里的几个故事,亲身责编时,我就十分喜欢。这些故事,都有着有主见的小主角。

而且它们的“主见”,有时候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那么让人无法理解。可能如果发生在现实中,很多父母或旁观者都会觉得有点要发火儿了。但故事里的主角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却有其他的方式对待。

01

小蚊子安琪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蚊子都吸血对不对?想当一个不吸血的蚊子,可以不?

安琪很讨厌吸血,但家人觉得吸血是世世代代的传统。

可安琪是一只有主见的小蚊子——

如果硬逼着我适应所谓的“家族传统”,那反手就是一个响当当的拒绝。

冷静一下!也许事态会有转机。

家人们也从不理解到理解,追随而来,表明对安琪的理解和尊重。

看,有时候坚持一下,也不是那么难,尤其是涉及到自己最原则性的立场。

这时,家人们及时的理解和支持也特别重要。

02

小鱼泽侬想洗澡

纵使是荒诞的主见,也不要急于打击

蚊子不想吸血,小鱼却想洗澡!瞧见没,有主见的小家伙越来越多了。

鱼本身就生活在水里,还洗哪门子的澡呢?

但泽侬就是想洗澡,而鱼妈妈这个时候难道露出了不解和烦恼的表情?

不,鱼妈妈是这样做的:






带着儿子问问飞鱼,问问鲶鱼,再问问珊瑚……可以看见,泽侬挺落寞,但鱼妈妈一直是微笑的。

是的,本来也没什么,就像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的人类想洗个空气澡一样!

洗上了!多开心!

其实孩子们在很多细节上坚持自己的想法,想要达成,哪怕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家长也别第一时间紧着拒绝和抨击。

让孩子提出一些想法,陪着他一起分析,找找可能实现的答案,如果是一个想象力突破天际的想法,就陪他一起想象,过了瘾,咱把这个实现的时间后延,实现办法推给“未来高科技”,正能量“甩锅”成功嘛~

03

怕冷的企鹅

人生的勇气很可贵,不仅限于童话

怕冷的企鹅马克真是个特殊的存在。

冰天雪地是企鹅的专属乐园,但从马克出生第一天开始,他喊出的第一个词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而是——

冷!!!

太冷了。马克的心愿是暖和起来。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跑跳打闹,穿上厚厚的衣服,但是都不行。


相信正在读杂志的孩子们也无计可施了吧!

但马克就是要干一票大的——南极寒冷,我可以离开!

马克乘船、乘飞机……然后,终于到了目的地——竟然是一座热带小岛!


而且让马克觉得有点过于温暖了,甚至要把头“伸进冰箱凉快一会儿!”

或许你觉得这只是童话故事,充满了幻想,根本不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你觉得孩子的主见只适用于学习和生活,那么你错了。

主见是从细节中,无数次可以自己下决定的小事中,一次次的试错和下定决心中培养出来的。

孩子会明白:

纵使我会犯错,会承担决策的后果,甚至遇到阻碍、不解和匹配,但是,给自己做决定,真是一件很棒很爽的事!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

做大的人生选择之前,当孩子自己为很多小的选择决定过、努力过、追逐过、失败过……他才会在面临重要选择的时候,更沉稳笃定,一往无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