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洛宁老城、王范市井文化

 大美洛宁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街面上人(比如洛宁老城,王范),往往应酬较多。诸如家族厐大,或人际关系广泛一点的人,难免会有很多来往的亲朋好友,因而,也就使得主人家有许多客套话,或口头敷衍的应酬。这其中也就敷生了许多礼貌、真诚、客套、乃至虚伪的话语。
比如:曾有人戏谑王范人不实在,总是说:多会儿到王范赶集到咱家喝汤啊。
其实他们是误会了王范人。
王范街的集市贸易是洛阳地区乃至周边省市都是很著名的,辐射周边县市地域也是很广泛的。因此,在过去,王范逢二、七集日,提前几天都有很多外地客商,或肩挑,或车推,都以不同的方式将土特产品,中草药物以及杂货云集王范街的集市上,那可是真正的商贾云集。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生活水平低下。再加上王范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外阜往来人员较多,所以,就产生了许多既不失面子,又很礼貌的客套话。
过去人们外出,总是带上干粮(在家中烙点饼,蒸点馍之类),带上一双备用鞋(因当时都是全凭两条腿走路,鞋破损的坏),前往目的地。
过去有句老话:在家欠馍吃,出门欠水渴,缘故就在于此。
路途或远或近,一口干馍毕竟难以下咽,能有个亲戚朋友给一杯热茶、热汤,在人前也是值得炫耀和自豪的。
至于能让客人到家中喝汤,而不是到家中吃饭呢?这也难怪,当时各个家庭状况都不好,几乎家无隔夜粮。王范人在街上或卖水打杂工;或提罐卖玉米糁汤、糊涂面条,职业活路不通。目的就是挣几个小钱,趁晚集时,讨个贱价买些许口粮,凑合到下个集日再说。由此,就有一句口头禅:有女不嫁王范街,那都不像过光景的。天天籴吃买烧,瓦瓮空空(即盛米面的器皿为陶制器具)。
当然,其间也不乏有死要面子而产生虚伪的客套。如有碍面子的访客,也会有男主人:赶紧坐屋。并吩咐女主人:赶紧做饭。女主人无奈双手一摊,意思是你都不知道家中有面没有。男主人又赶紧改口说:不行烙馍、烙馍。访客也深知家家都不容易,对一脸愁容无奈的男女主人回说:算了,算了。我也就两句话,说完就走,不用费事(麻烦)了。
据说,在农村兴管“工作员”饭时(当时公社下乡到各村督导工作的人员),就发生过一件虚伪尴尬的事情。
中午,挨到一社员管工作员饭了,主人费好大劲弄了点白面,刚刚好给工作员做了一碗蒜面条。工作员吃的很是舒贴,男主人趋前堆笑问道:X委员怎样,不行再盛点?这原本是一句话不由衷的客套话,谁承想X委员竟抬头说:行,再捞半碗吧!这可着实难坏了男主人。
一家人原本等“工作员”走后,粗茶淡饭赶紧填饱肚子,谁知又招来一大难事。可怜男主人东家跑西家借的弄了半碗浆饭,满脸讪笑说:给您舀了半碗浆饭,您将就点吧。
这期间,也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家庭人口大,孩子多,生活拮据是家家都存在的问题,然而,总会有人不甘于人后。偶而割一斤或八两大肉,单手挑高,返家路上,面对投来羡慕眼光和问候语:唉呀,割了一刀子,今天好生活。割肉人很自负的大声应声道:那是自然的呀。岂不知路人私语道:谁还不知道谁家瓦瓮里有几个米,真露!
可也有个别殷实之家,从不显山露水,白米细面躲在家中喑自享受,割块肉改善生活,也是用笼布将肉包裹起,藏在外衣内,生怕被人看见,悄声而回。
说到底,人们倒是想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争强向上、砥砺奋进是人们的共性。客套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面子受人尊重是做人的一种本性。那时候,人们生活拮据困难,发生过许多令人心酸、啼笑皆非的事情,毕竟不是出之本意,生活所迫,实属无奈。
如今,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家家小康有余。无论到谁家中做客,主人家总是提壶倒水,问:喝清茶还是花茶;毛尖还是铁观音。言语间充满了幸福感。
如逢饭点时,主人家会热情挽留吃饭,或七个碟子八个碗,有热有凉;或饭间小酌,谈笑风生,一片祥和。
或有主人盛情邀约去饭店餐厅,不想再受厨房操刀之累。
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啦;貌节大了,相处实在了。
物质文化的丰富充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勤劳努力产生了物阜天宝。
生活在当今强大富饶的中国,真好!
宋元春作品集锦
张小三进城
我的陈年趣事
洛宁王范“福庆公”
洛宁鸿宾楼饭店的常师傅
远去的味道一一记陈宋豆腐
洛宁县医药公司的前世今生一一晋豫生

作者简介:宋元春,男,生于1957年,回族镇王西村人,乡土文化研究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