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去世后,有2件遗物不能烧,留下就是福在人死之后,有两件遗物是需

 昵称tfKn5 2023-03-29 发布于甘肃
人去世后,有2件遗物不能烧,留下就是福
在人死之后,有两件遗物是需要由生者好好保存的,因为它们代表是一种福荫。
大约是从原始社会起,先民就认识到了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可死后会去哪里,这是一个生者永远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未知就会带来恐惧,因对死亡的恐惧,先民就开始祭祀“死亡”,以显敬畏。
人死之后,生者会为其办一场体面的丧事,好让死者得以安息。因为在生者看来,只有死者入土为安了,他们才不会因为怨念变成恶鬼。所以,丧葬礼仪才会被严肃对待。
在丧仪中,有一个环节,叫做烧衣物。为什么要将死者的物品全部都焚毁呢?是出于以下这几个原因。
第一,为了祛除邪祟。在古人心中,死亡是不祥的象征。因此,这些死者的物品也像是沾染上了这份不祥。为了驱除这份不祥之气,古人就会将死者之物尽数烧毁。
第二,是为了表达哀思。大家都知道,活人会给已故之人烧纸钱,在他们看来,通过焚毁的方式,能将这些纸钱送到地下世界的死者手中。
因此,将死者的遗物烧毁的话,就代表着他们能够在死后还能拥有生前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体现。
据史料中的记载,乾隆皇帝在崩逝之后,皇室众人一共给他烧过20多次衣物,就连车轿等物也都在焚烧之类列中。
先抛开死后世界能不能接收到这些物品不谈,焚烧遗物这件事实际上寄托的都是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想要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过得去好一些。
还有第三个原因,是不想让生者过度伤心。人死之后就代表着彻底离开这个人世间了,这对于还活着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为了避免因睹物思人而悲伤过度,古人才会去焚烧死者遗物。
但在烧遗物的时候,有两件物品是不能够轻易动的,能留下来才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福气。
第一件物品就是死者的床铺被褥。古代社会中,床的造价比较高,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买得起多张床,大多数贫苦家庭很可能就只有一张床。所以,就算是人在床上去世的,也不会将这床当作是遗物烧毁。
对古人来说,床是一件比较贵重的物品了。烧给死人是以表哀思了,那活着的人又该睡在哪里呢?另外,自古以来皇帝去世之后,也没有烧床给他的旧制。
从风水学的角度出发,由于床是人类一天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所以,床其实也是能给人招福避祸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人死后,床是不应该烧给他的,而是要留给活着的人的。
除了床之外,床上被子也是不能轻易就烧毁的。这是因为被子有着“辈子”“贝子”的谐音,留下了被子,就相当于留下了福荫。俗语有云,“搬家三不扔,扔了福气散”,这三件物品中的一件就有被子。
将死者的被子留下,也就是将死者的福气和美好祝愿带回家中。
除了床和被褥之外,还有一种不能够烧毁的物品,那就是死者在活着时的藏品与书籍。
有句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藏品也是死者留给生者的传家宝,这些大多都是金银玉器。那么为什么会留下这些物品呢?
在古人的观念中,金银玉器原本就具备着招福驱邪的作用,将这些物品传承给下一代的话,也是将上一代的祝福也传给了下一代。
这种藏品中蕴含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个家族的情感寄托,所以,这种物品是凝聚了整个家族的精神力量。假如将这些物品烧毁,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精神价值而言,对于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将这些传家宝给予下一代,就相当于将家族的血脉与命运交托到新一代的手中,日后的荣耀显赫也都全拜托给了这新一代了。
那么,为什么书籍也不能烧呢?书籍实际上与传家宝所具备的功能是一样的,书籍上记载的都是死者在生前总结的经验教训,将这些传承给后人,也是希望后人能够少走弯路,大步迈向康庄大道。
另外,书籍与传家宝都象征着死者的精神遗产,在书中记录着死者生前的经历的世事变迁以及经验,这些内容对子孙后代来说是一份值得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就能够感知到当年死者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避开磨难的,从中能够吸取到生活的经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了相类似的磨难,就能很快地将其破解了。
如若遇上的都是从未见过的苦难时,也能从这些书籍中吸取相应的灵感,从而完成避祸。
书籍和藏品其实都算是死者留给生者的一种传家宝,这些物品中所蕴含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只是出于哀思之情,想要将这些物件都烧给死者的话,这样就可能会将死者的本意给曲解,因为他们也想要将这份属于精神上的财富给传承下来。
虽说人死为大,但是在给死者烧遗物的时候也一定要重视一下,有两件物品是千万都不能烧毁的。一旦被焚烧化为灰烬了,那么损失可就惨重了。
一种是床铺被褥,第二种是传家宝和书籍,这些物品在精神价值上要远比物质价值来得更高,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福气,是能够传承给家族子弟的一种福气。
如果仅仅是出于哀思而将这些物品随意烧掉的话,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分享历史五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