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箍棒”是“棒”还是“棍”?“棒”和“棍”有何区别?

 博士论西游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博士论西游第八七四讲,选自《〈西游记〉与中国古代社会》(061)第二章――器械篇之“金箍棒、钉钯、三尖两刃刀和中国古代冷兵器”)
在上一讲,我们分别对《西游记》和《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中所提到的几种异形兵器进行了介绍。通过介绍,可以看出,《西游记》作者应该不是与戚继光一样的领兵打仗的将领,但他一定对兵学和武学相当精通,绝对是一位有着较高武学造诣的习武之人。
尽管《西游记》中兵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但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件兵器,则是悟空的金箍棒。
金箍棒的出身十分显赫,东海龙王曾经进行过介绍,“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打造金箍棒之人位高身尊,“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即金箍棒是由道祖太上老君亲手打造,并交由大禹治水时用来测量水位。
而正是因为金箍棒出身显赫,不仅外形被打造得十分漂亮,“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同时,其功能自然强大,“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
也就是说,金箍棒两头裹有黄金做成的箍,中间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大变小,用起来十分顺手!
不过,要想通过金箍棒来了解中国古代兵器,前面提到的作者对金箍棒的描写,并不能提供多少帮助,而只有一个“棒”字,才是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分成“九长”,即“枪、、棍、钺、叉、镗、钩、槊、戈”等长兵器,以及“九短”,即“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近代戏曲界中也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十八般兵器的说法。
两种“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中,都有“棍”和“棒”。那么,这两种兵器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异同点又是什么呢?
在十八般兵器中,“棒”被列为短兵器系列,也就是说,“棒”的长度与刀、剑的长度相近,大致在50厘米至80厘米,最长也不超过150厘米。而关于“棒”的形状,其粗细不一,手执端较细,打击端较粗,以增加打击效果。
十八般兵器之中,“棍”则是长兵器的一种,也就是说,与属于短兵器的“棒”相比,其长度相对较长,大致在130厘米到260厘米之间,为“棒”长度的23倍。其形状为通体粗细相同。
那么,悟空的“金箍棒”到底是“棒”还是“棍”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金箍棒的长度。
在悟空第一次见到金箍棒时,他嫌其太粗太长,心想着“再短细些方可用”,经过一番操作,最后变成了“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而悟空平常使用金箍棒时,却只将其变成“一丈二尺”。比如,在天庭围剿花果山时,悟空“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同样,他在车迟国求雨时、玉华州教小王子时、金平府打犀牛怪时,金箍棒都是“一丈二尺”。
按明代一尺为32厘米至34厘米来算,悟空第一次将金箍棒变成的长度约为600厘米;悟空平常使用金箍棒时,其长度大约为400厘米,远远超过“棒”的50150厘米长度。
至于金箍棒的形状,书中说是“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应该是通体粗细一致,两头箍有黄金。
从金箍棒的长度和形状可以看出,它与短兵器“棒”并不一致,而与长兵器“棍”比较相符。
而悟空经常就将金箍棒叫作“棍”,比如,小白龙在鹰愁涧将唐僧骑的白马吃掉后,悟空见到当坊的土地和山神,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
八戒也将金箍棒称为“棍”,比如,在三打白骨精时,他曾经说过,“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
同时,《西游记》作者也将金箍棒叫做“棍”,还是在三打白骨精时,作者就写道,“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箍棒不是短兵器“棒”,应为长兵器“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