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抗疫名家——金元四大家

 昵称32461016 2023-03-29 发布于山东



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曾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瘟疫灾难。据史书记载,一次大疫,死者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温气疫疠,千户灭门”(王充《论衡·命义》);“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曹植《说疫气》)。有瘟疫必有“抗疫”,回顾中国抵御瘟疫的历史,亦涌现出许多“抗疫”名医。宋、金、元时期是中医抗疫的第二次高峰,诞生了闻名后世的四大医学流派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们吧!

寒凉派——刘完素

刘完素(公元112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后人又称其为刘河间,提出“六气皆能化火”,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因此称之为寒凉派。刘完素创立的“防风通圣散”,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古有“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之说,至今沿用800多年,在我国历代抗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防风通圣丸被纳入国家新冠病毒诊疗方案第四版、第五版。在《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中,对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便秘为主时,推荐防风通圣丸。

攻下派——张从正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强调“邪祛则正自安”,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张从正创立的“九味羌活汤”具有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九味羌活汤和防风通圣丸为金元时期最著名的治疗瘟疫方剂。近期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亦推荐九味羌活丸,用于治疗症见怕冷、发热、全身痛、流清涕、伴有咽痛的患者。

补土派——李杲

李杲(公元1180-1251年),又名李东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因五行当中脾胃属“土”,故被称作“补土派”。李杲创立的“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主治大头瘟(类似现今的流行性腮腺炎),用于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的患者。该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诸多医者使用。

养阴派——朱震亨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又名朱丹溪,婺州义务(今浙江义乌)人。朱震亨师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学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之说,并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治病力倡滋阴降火,世称“养阴派”。其创立的代表性方剂“生脉散”,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证。在《福建省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中,收录了生脉散加减方,用于治疗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或无力等气阴两虚的新冠患者。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文案:药学系 商庆节 武卫红

图片:网络

初审:王照娟 王艳
审核:陈蒙
发布:宣传统战处
山东医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