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范 | 幸福阿真,幸福千万家

 盐心Jaffe 2023-03-29 发布于四川

曾小玲,又名阿真。

这个“真”,是教育从自身出发的“真”,也是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的“真”。

真,说起来轻松,实则是一生的工夫。就像曾小玲的老师甄先尧先生对她的教导:带着一颗真心,一份真诚,一份真爱,去做真教育。

曾小玲,毕业于成都大学学前教育管理专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19年,其中任职园长16年,现任虹光教育集团董事、安佶儿幼儿园园长,阿真幸福社社长

1

幸福的滋味

从事幼儿教育近二十年的曾小玲,温柔、知性,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为“园长妈妈”。但你可能想不到,在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前,她是一个理科生。

计算机专业出身,1999年,曾小玲进了成都一家电子厂做办公室秘书,拿着不低的工资,时不时还跟着领导出国。一切似乎顺理成章,直到她有了第一个孩子。

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使自己能兼顾家庭和工作,曾小玲展开了她的“调研”。却因此踏进一扇大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幼儿园是女人的天堂。”曾小玲说,“那个地方的人都爱笑,都很开心活泼、积极向上。”

这和她当时的工作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起初,她以为是薪资待遇好,但一问,工资还不到她的一半。那么这种快乐从何而来?

她意识到,当一个人心无杂念,没有更多索取和诉求,只是不断地馈赠生活,心里就会越活越干净、越活越明亮,就像她最初接触的幼教老师,“不仅眼睛闪着光,心里还装着爱。”

曾小玲想品尝一下,这种“用钱买不到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滋味。

2002年,她来到犀浦一家幼儿园,想留下来做事。她坦言,我来这主要不是为了工资,而是为了女儿,当然,也为自己寻一份真心热爱的事业……园长顿了顿,问她:你会啥?

实际上,非幼教出生的曾小玲确实没有什么教育经验,甚至唱歌跳舞也拿不出手。“我会打扫卫生。”曾小玲说。

她成了生活老师。扫楼梯、扫寝室、扫卫生间,给孩子叠被子……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趁着这段时间,她把幼儿园每个角落都走遍了。闲下来时,便想着如何更好地规划园内空间。看到幼儿园孩子连30个都不到,她还自己做了一套招生方案……

当曾小玲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园长时,园长很高兴,并许诺她:只要招到60个孩子,就让你当幼儿老师。

她于是开始着手设计幼儿园文化—— “幸福”“温暖”。如果说幸福是“写在脸上的”、能感染他人的一种情绪,那么“温暖” 呢,如何体现?曾小玲想到的是:文明友好地提醒、帮助他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和帮助呢?她就去找。于是小区栅栏、路边灯牌,都成了她“微笑的窗口”。

“当你的努力被社会看见,社会就会回馈你更多。”她将招生宣传撒向犀浦,很快便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这时一位专家建议她:如果你想要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还要读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拿一个园长资格证。于是曾小玲报读了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通过学习她才知道幼儿教育究竟要做些什么。回头去看,曾小玲发现自己所在的这所幼儿园,其实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教师专业性、课程架构、园所管理,等等。

教育是长远之计,既然在他人屋檐下无法施展身手,那么就自己搭房子:办一所规范的、高品质的幼儿园。于是曾小玲离开了,开始了她的寻找。

当时她还在成都大学读书,只有利用课外时间到处走。她坐着公交车,看到楼盘就下来。“只要里面有可以办幼儿园的房子,并且符合等级园标准的,就进去问。”她甚至走破了一双鞋……比较了东南西北,曾小玲最终看上了现在临近犀浦的红光街道。

当时,那里还是一大片没有开发的农田。网上找不到规划图,曾小玲就跑到街道规划办去问。面对怀疑的眼光,她在那守了两天,终于看到了规划图——这一片未来要规划成小区,而且,有西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适合做本土教育。

曾小玲心里有谱了:幼儿园,就在红光办。


2

爱是无字书

什么动力支持着她?

或许是事业心,或许是一种教育理想。但曾小玲觉得说到底,自己就是一个“不善于放弃的人”。

“看到这只手了吗?”曾小玲举起一只手,其中一根指头微微弯曲。她自小喜欢看书,七八岁时,一次把放牛的绳子拴在指头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牛吃食的时候,不知怎么被蜜蜂蜇了一下,于是拖着绳子就跑,手指被拉得变了形,肿得老高。

父亲看到,对曾小玲说:这只手受伤了,另外一只手没有受伤,还可以吃饭、劳动、做事,不能因身体一个部件受伤了,所有部件都停工。

父亲教导她:人生就如这次受伤,痛过了才会去思考,如何继续往前走,才是最重要的。父亲送她来成都读书,坚持每个月给她写一封信,每封信最后都要附上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曾小玲至今感恩父亲给她的正向教育,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品格基础。“人生有很多苦要吃,但细想来,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生。”

2005年,曾小玲与在教育界有影响力的资深园长郑光琳女士共同协商创建了金雨点幼儿园(以下简称“金雨点”),并任园长;

2009年,金雨点被评为成都市二级园,并连续六年被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

2010年,“大众创业”深入人心,曾小玲有了成立教育集团的想法;

2016年,由金雨点牵手红光贝蕾幼儿园、红光金柏幼儿园共同成立了虹光教育集团。虹光教育集团成立,之后五年,集团旗下四所独立幼儿园陆续成立;

2020年,对幼儿园提出了更高要求,曾小玲从硬件环境和软件师资上,积极应对了考验……

其中,2017年成立的安佶儿幼儿园(以下简称“安佶儿”),是曾小玲对幼儿园美好设想的最好体现:办一所培养孩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好习惯的幼儿园。

“习惯奠定人良好的品格;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支撑一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在曾小玲看来,好习惯都有哪些呢?

一、爱阅读;

二、爱传统经典,从开园到现在,安佶儿的孩子保持着每天晨诵十五分钟经典的习惯;

三、爱劳动,让孩子珍惜生活、创造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四,爱自然,学会和自然对话;

五,爱运动。

曾小玲称之为:“五爱并育”。

这些细微处的关照,让她亲切地被唤为“园长妈妈”。

有段时间,曾小玲在上下班时,时常看见一位爷爷牵着一个孩子,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她心里疑惑,孩子看起来不小了,为什么不上幼儿园?一次,她终于忍不住上去问。

原来孩子虽已四岁,但不知为什么,非常害怕和人交流。曾小玲对爷爷说,上幼儿园也许不能完全根除问题,但是我们能给他创造一个与人交流的环境。

爷爷回去和孩子父母说,妈妈不久便带了儿子过来,不确定地问:我的儿子真的可以上幼儿园么?曾小玲说,我们试一试吧。

“我们的老师陪着孩子一步步走,边走边和他说话。我们还让其他孩子主动找他玩,拥抱他,让他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在曾小玲看来,上天安排这样一个生命,一定是有原因的。渐渐她发现,孩子对数字非常敏感。比如在停车场看上一眼,所有的车牌号就都能记住。于是曾小玲常常陪孩子玩数字游戏,让他在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寻找自信。之后,让他参与到劳动中,孩子慢慢就放开了。

“其实我们没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学过特殊教育,我们就是用爱。爱就是最大的一本教科书,一本无字之书,它最能教化人,唤醒人心的善良,点燃人心的温暖,让人在困难中找到希望。”

三年后,孩子顺利进入了树德小学学习。

3

春风化细雨

甄先尧先生教导曾小玲:

带着一颗真心,一份真诚,一份真爱,去做真教育

2013年,曾小玲为成立集团的事,请教自己的老师,甄先生。

老师对她说:好的教育,一定是立足现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曾小玲明白

老师的意思:教育不仅是幸福快乐就够了,还要去思考教育的本质。

她于是在传统教育中溯源:“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沿着怎样的路走下去?“礼,或者说:好习惯。”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素养是最重要的。而素养的形成,有赖于习惯的积累。”曾小玲将老师对她的期待,看作一种更高的要求。

甄先生,名甄先尧。退休后,仍活跃在文化生活中。德才既高,名望亦重。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小玲参加了甄先生的新书《月季花开》的发布会,就此结缘。后来她才知道,甄先生写了很多书。她一本本找来拜读,“被深深吸引。”

第二次见,曾小玲就表达了想拜先生为师的意思。甄先生不轻易收徒,但看曾小玲心地善良,真诚虔敬,便同意了。2013年3月9号,曾小玲正式拜了甄先生为师。

从这一天起,甄先生开始写《老甄絮语》。一日一文一图,将每天对生活的观察、感悟,通过小故事,传递出来,富有哲理,深深打动了朋友和读者。

曾小玲亦从中受益颇多。比如当她受了委屈,读到“水清石头自然现”时,便感慨,事情总要等到时间交出真相,自己又何必多言、多辩呢。“一句话就把人从灰暗中,提到了阳光地带。”

2016年创建集团时,曾小玲压力比较大。老师便引导她:梦想就像乌龟背上的杆子吊着的肉,乌龟想吃肉,就一直往前游,但永远吃不到那块肉,所以与其说实现梦想,不如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就好了。曾小玲听后,卸下了心理包袱,“既然梦想永远在路上,那么不如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过得更精彩一点。”

2019年,她被选入北师大一个教育项目,跟老师分享的时候,难掩兴奋和骄傲。不久,她就在《老甄絮语》里读到,“成熟的麦穗是低着头的”。曾小玲不敢和老师交流这句话是不是因她而起,但确实受到警醒,变得更谦虚了。

曾小玲非常珍视、亦很感恩老师的教导,于是每年给老师出一本《老甄絮语》,到今年已是第十本了。“这是老师心血的凝聚,也是我珍贵的教材。”她每天清晨听完传统经典课,就开始读《老甄絮语》,并记下自己的感悟。“就像看不倦的风景画,让我在里面看到未来,看到现在,也看到过去。”

曾小玲时常感念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这两个人:如果说父亲给了她生命,并把这个生命培育成了一颗饱满的种子,那么老师就是阳光,就是雨露,滋养她成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4

幸福千万家

曾小玲坦言,她初入幼教的年代,教师普遍更注重幸福感,尤其是靠自我奋斗获得幸福感。但对现在一些条件优越、个性突出的年轻教师,她不便多说什么,“幼教对于她们,可能就是一份工作。”

曾小玲更担心的,是等这些年轻人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是怎样一番模样?所以一方面,她花了很多心思做幼儿园文化,希望年轻教师能肩负起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她不厌其烦、多途径地,给家长做指导工作。

安佶儿创园的时候,曾小玲帮助过一个很特别的孩子。这个孩子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比如听到冲马桶的声音,就会一直观察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为了寻找答案,把马桶都敲碎了。因为这种“好奇”,孩子被许多幼儿园嫌弃。

转来安佶儿后,曾小玲和老师们在适当规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探究力。据家长反馈,孩子从安佶儿毕业后,在小学有很好的发展。

事实上,很多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大抵是在一直未被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破坏”倾向。父母虽然早早就发现了,但并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教育契机。

许多父母即使有心引导孩子,也没有合适的方法,解读不了孩子的需求,走不进孩子的心。孩子的天赋慢慢变成负担,反而给父母带来不小的压力。

所以曾小玲一直在做家庭学校、家长社团、家长课堂的工作……但是,幼儿园毕竟是“有围墙的”,她不满足于只针对园内学生家长。她走出幼儿园大门,走进家庭,让孩子的习惯在开始萌芽时,便得到有效指导。“这也是我们高品质幼儿园的一种担当。”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家校社通力合作。

曾小玲所在的三观社区,一直想做成一个以儿童友好为背景的高品质教育社区,以儿童为纽带,达到邻里间的和谐。亲子早教,于是被放到了焦点上。

社区建了小山坡、滑道、足球场、观影室,让孩子在自然课堂里成长,家长通过孩子在自然中的行为,观察、发现和保护孩子的特质。一直以来,家长对社区幼儿教育的参与度、配合度、满意度都比较高。

曾小玲想,或许可以借助社区的环境资源、家长资源,再由她们提供专业的教育软件资源,以更好地服务社区散居家庭。

社区表示大力支持。“阿真幸福社”应运而生。从2021年9月24日开始,一年多时间,已服务了四百多个家庭。曾小玲立下愿景:“阿真幸福社,幸福千万家。”

现在,包括曾小玲自己在内的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要给家庭上课。比如爷爷奶奶班,“老一辈的教育主在'养’,'育’较为缺少。所以除了生活指导外,我们还为爷爷奶奶上他们能理解的课,比如童谣、手指游戏等,让他们有方法陪伴孩子。”

星期天,则是爸爸妈妈的亲子指导课堂。“指导父母如何观察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如何实施教育指导,如何陪伴、支持、协助孩子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曾小玲说,未来教育,一定是面向家庭的教育,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要能给家长赋能的教育。”

从一位平凡的幼儿园教师,到心怀教育理想的幼教创业人,再到深入社区千万家的 “阿真”,曾小玲从小我走向了大我,再走入广阔社会之中。曾小玲有如今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支持,尤其是爱人王建华先生在事业上对她的支持。

她将幸福的滋味告诉了更多人,也感染着更多的家庭。E





广告         联系人:罗南映 电话:13275958636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2023年/第149期2023/3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