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抗战前的制式武器应该怎么选择

 梦想童年594 2023-03-30 发布于江西

武器价格和储备量

最近看了不少架空文,对于抗战时期中国的武器选择,各位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有德械、日械、苏械、美械、法械等等不同的流派。

文章图片1

其实呢,当时的制式武器选择,是个系统性大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


一、历史上国府武器采购的错误路线

在历史上,南京国府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他们的整军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外表光鲜亮丽、装备性能突出的仪仗部队,用于在国内战争中震慑各路枭雄,而压根没有和日本侵略军进行全面战争的打算。所以说,你看到的是他们陆续停产甚至报废了许多国内兵工厂,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花大价钱外购武器上。

文章图片2

而在购买进口武器的时候,这些买办们也不满足普通产品带来的回扣,而是喜欢购买没法比质比价的“特供版”、“专业版”。比如不要普通的德式30倍150榴弹炮,非要花大价钱去买32倍榴弹炮。比如对已有的克虏伯山野炮不屑一顾,偏要买最新式的博福斯山炮。而这些特供版武器虽然性能要好一点,但同时带来的也是昂贵的价格。比如财政部长宋子文的一笔订单之中就有:

1,博福斯75mm山炮380门,单价16000美元

75mm炮弹36000发,单价20美元

2,博福斯75mm高炮36门,单价30000美元

高炮炮弹18000发,单价35美元

3,移动式克虏伯105mm要塞炮12门,单价35000美元

105mm炮弹6000发,单价35美元

4,克虏伯280mm要塞炮6门,单价80000美元

280mm爆破弹3000发,单价90美元

5,蔡司军用光学器材(望远镜、测距镜、炮队镜、瞄准镜)332万美元

6,AEG1500mm口径探照灯及配套发电机180套,单价18200美元

都是这个价格买东西,你国府那点外汇储备,又能买多少啊?所以啊,买办们在抗战初期考虑什么最优武器,那都是为了更多拿回扣的借口。当年中国哪怕是进口,买的也应该是便宜量足的制式武器,甚至是二手货或者是一战剩余物资,为了性能去买昂贵的定制版,从根子上就是错了。


二、抗战期间武器的巨大损失

要知道抗战8年之中,武器损失那可是海量的。罗列一下主要有:

文章图片3

步枪总损失803,328支,平均每年损失100,416只,最高年份的1939年损失188,000支!在抗战开始的头几年,国军每年战损步枪超过10万支,而自产步枪总数只有年产约7万支,这样光步枪来说,就有一个平均每年3万多支的缺口。而抗战八年仅生产55万支步枪,总缺口在25万支以上,全靠进口和储备补充。

轻机枪共损失49392挺,平均每年损失6174挺,最高的1939年损失13,000挺。史实生产4.5万,缺口0.5万,全靠大量进口轻机枪约12.6万来补充。

重机枪损失11456挺,平均每年损失1432挺,最高的1939年一年就损失2150挺。史实生产1.8万,基本上能够满足损失。

文章图片4

冲锋枪损失2424支,平均每年损失303支,其中在1945年损失了1523支。历史上平均每年补充3926支,但实际上由于国府关停兵工厂,导致多数年份没有生产冲锋枪,只是在1944年美援到达后,用美援冲锋枪进行了补充,其实在四五年补充了24,770只,占了绝大部分。

手枪损失3.2万,平均每年损失4000只,最高的1939年损失了4500只。而同样由于大量关停国内兵工厂,导致手枪生产量不足,平均每年补充1000支。

火箭筒损失了80具,其中仅1945年就损失了60具。另外消耗了火箭弹44,560发,其中,仅在1945年就消耗了36,163发。

枪榴筒、掷弹筒损失25,632具,其中每年平均损失3204具,最多的1945年损失了9810具。这个东西早就可以国产,但是国府一直不重视,直到1938年才出了民二七式,但是性能只是和老旧的日本大正十年式相仿,依旧被小鬼子的89式重掷弹筒吊打。

山野炮损失1360门,平均每年损失170门,最高的1945年损失281门。平均每年补充113门,其中在1945年补充了158门。消耗山野炮弹355万8800发,每年平均消耗444,850发,最高的1938年消耗1,644,288发,年平均补充51万发。

文章图片5

进口战防炮200门,自己用零件组装生产了94门——不包括苏援。战防炮弹共消耗879,200发,每年平均消耗109,900发,最多的1945年消耗801,276发,平均每月消耗战防炮弹0.92万发。

损失迫击炮5624门,平均每年损失703门,最高的1939年损失了1570门,实际补充了14000门。消耗迫击炮弹604万7760万发,每年平均755,970发,月平均消耗62,970 发,实际补充62,411发,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消耗手榴弹2359万8800枚,每年平均消耗2,949,850枚,月平均消耗24.58万枚,每月补充35.26万枚,同样能够供大于求。

消耗子弹17亿发,最多的1939年消耗了3亿3,970万发,最多的39年补充了257,306,583发。月消耗1781万发,补充1115万发。消耗是损失的1.6倍。

航空炸弹共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约3000吨.

地雷累计生产约80万个。

可以看出,出了迫击炮、手榴弹等少量武器外,当时的自产武器是远远不足、无法弥补损失的。


三、扩军需要的海量武器

而这还只是损失数,除此之外,当时还在不断扩军,因此同样需要的大量武器装备。中国抗战前有正规军就有182个师,总兵力超过200万人。抗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扩编到大约330个左右的正规步兵师和骑兵师,加上特种兵、后勤、机关、学校和非正规部队,名册上的人数为530万,号称800万。而除此之外,我党的武装力量也在50万上下,抗战末期部队大发展,达到90多万,并开始组建正规野战部队。

文章图片6

也就是说在抗战时期,起码需要补充能够武装400万人的武器。而这里面,只是有约200万人是一线的野战部队。按照武装一个万人的三角师,需要步枪5000支、冲锋枪500支、短枪500支、轻机枪250挺、掷弹筒或轻迫击炮250门、重机枪72挺、迫击炮72门、步兵炮和山野炮24门、消耗子弹1000万发(89师南口战役前350万发)、迫击炮弹7.2万发、山野炮弹2.4万发计算:

所要的步枪总额是约100万支,轻机枪5万挺,重机枪1.5万挺,冲锋枪10万支,短枪10万支,掷弹筒5万具、迫击炮1.5万门、山野炮500门、手榴弹1000万枚,75山野炮弹500万发,迫击炮弹1500万发、子弹20亿发。加上损失的80万支步枪、5万挺轻机枪、1.1万挺重机枪、3.5万支手枪和冲锋枪、2.5万具掷弹筒、1360门山野炮、360万发山野炮弹、5600门迫击炮、600万发迫击炮弹、2360万枚手榴弹、17亿发子弹。

总计需要步枪180万支、轻机枪10万挺、重机枪2.6万挺、冲锋枪和短枪23.5万支、掷弹筒7.5万具、迫击炮2万门、山野炮2000门、手榴弹3360万枚、山野炮弹860万发、迫击炮弹2100万发、子弹37亿发。如此海量的武器弹药生产体系。你搞什么最优武器,养的起吗?

文章图片7

而这样海量的武器弹药,需要的金钱也是天文数字。小编陈天刑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国军制定了一个生产3268手枪,76772步枪,2003轻机枪,619重机枪、75门75,75门105、25门150、138门步兵炮、207门20炮的最基础武器生产计划,年武器弹药成本就是2亿大洋!请把这个规模扩大3倍,你就知道要满足抗战的武器弹药需要,得花多少钱,耗费多少资源了。


四、抗战时期武器的选型原则

所以综合考虑就知道,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武器选型,可不是随便选的,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行。

文章图片8

首先是要考虑存量。也就是说,你得和已有的体系相结合,不能直接另起炉灶从零开始。从这个角度,存量巨大的65和79两个体系你都绕不开。而哪怕是美国一战剩余物资再便宜,你重搞美式7.62*63也是增加混乱,而且美援要1942以后,这前面的五年你咋办?同样的,苏械也是这个道理,不过苏援1938就有了,采用苏械相对能好些。

其次是易生产性。对于当年的武器,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自己生产。而考虑到那时候的技术水平,你不能搞技术太复杂的武器。比如42通机,光一个金属弹链就就憋死你。同样的,适合于工业国家量产的冲压技术,并不适合于当年的中国——别的不说,等你把配套工厂好不容易全都搞出来了,被小鬼子一次轰炸就给你全破坏了。别想着高大上了,老老实实弄机床搞铣削才是正路子。

然后是可操作性。对于抗战时期的武器,并不是讲性能的时候。那点优越10%的性能啥用不顶,方便操作容易维护才是王道。要知道你的兵员素质有限,很多军阀部队甚至压根不知道还有维护武器这回事。所以啊,别指望太精密复杂的武器,皮实耐用才是硬道理。

再次是弹药供应。打仗最重要的是弹药,困扰八路军多年的窘境就是子弹不够,当年弹药生产能力有限,你不能指望直接穿越一个大型兵工厂过去吧?即使有机器设备,你也不能穿越几万熟练工人去吧?而且即使生产出来了,当年的运输条件有限,很多时候弹药也送不上去的。所以说啊,什么班级全自动武器、重炮海洗地的爽点,其实都是直接否决的。

最后是造价。你得考虑成本,比如美械很好,但是加兰德步枪83美元,98步枪28美元,38步枪17.3美元,自制七九步枪却只要39.9银圆,你要装备的大约有400万正规军的中国军队,要考虑要哪个?美国1919风冷机枪各方面都好,可是操作维护复杂,造价高达579美元,比起629大洋就能生产一挺的民二四,你要哪个?


五、最适合中国的武器装备

所以,综合来看,当年最适合中国的,是依托现有体系,以最容易生产、造价最低、最适合大规模装备的武器为基础,搞出来量产型的装备体系:

文章图片9

步枪是6.5毫米的仿38晋造六五步枪和7.92毫米仿毛瑟98长步枪,二者都有。

轻机枪是4.4公斤、6.5毫米的费德罗夫自动步枪和7.7公斤、7.92毫米的启拉利轻机枪两者配合,再进口捷克式机枪作为补充。

重机枪是6.5毫米的晋仿三八式风冷重机枪,和7.92毫米的民二四水冷重机枪的组合。

冲锋枪是7.63毫米的花机关或者是同口径波波莎,苏援时要想办法大量进口冲锋枪。

手枪是7.63毫米的改膛马牌撸子、勃朗宁1935和驳壳枪的组合。

掷弹筒是改进自日本89式的加长滑膛50掷弹筒。

迫击炮是82中迫击炮和150重迫击炮两种。

高射炮是20厄利孔和13.2毫米机枪。

大量生产防毒面具、钢盔、水壶、子弹盒。

山炮是莱茵金属的艾哈德1908式75山炮及其日式41改款。

野炮是德国16NA式75野炮及其日式38等改款。

文章图片10

而通用75口径的最大好处,是山野炮可以通用弹丸,而大多数山炮甚至可以通用药筒。

而在争取自产75山野炮以下武器的同时,如105榴弹炮、150榴弹炮、105加农炮、75高射炮、37高射炮等武器,可以考虑进口。而这个时候的首选,是各国的制式装备,甚至是一战的剩余物资。总而言之在抗战初期,要以海量的轻机枪迫击炮师,直接和小鬼子拼消耗——史上花大价钱去进口钢盔水壶子弹袋,简直就是瞎折腾。

文章图片11

而只要实现了轻武器自给自足,到了苏援时候,就能够以飞机、坦克、战防炮、山野炮、冲锋枪为主要援助方向,实现基础的火力掩护。而到了美援时期,就可以把飞机、卡车、坦克、军舰、油料、重炮做为主要引进方向,以实现全军的脱胎换骨。

总而言之,在抗战自产武器选型的时候,其实不要任何花里胡哨,便宜皮实量足才是硬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