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药剂,千年传承,祛痰饮和湿气的神奇力量!

 文文ap25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有一类中药方剂,药力平和,但是能够治疗很多不同的疾病。为了解释清楚这类方剂的组方原理和治疗医理,我花了两天时间整理笔记和查资料,因为这个方剂实在太重要了,我必须下大功夫来讲解。
如果你能深刻理解和领会这类方剂的组方原理和治疗医理,你几乎就能知道如何治疗所有与痰饮有关的疾病了。
正文如下:

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据70%的比例。水在体内需要转化为气态才能流动,这个过程叫做气化。气态水能够滋润皮肤、内脏器官和四肢百骸。

如果水无法气化,就会导致水在身体内停留,引发病症。水停留在不同的身体部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中焦蓄水和下焦蓄水就会出现腹胀、肢体水肿、多尿/夜尿频多等症状。

温阳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为只有温药能够使水变成气态,从而消除蓄水症状,就像医圣张仲景说的:“以温药和之”

那是哪种方剂呢?

千古一方:苓桂剂

苓桂剂,主要用于治疗水饮症状,包括肿胀、水肿、尿少、口干等。

苓桂剂主要包括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又称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等。此外,还有五苓散和苓姜术甘汤(又称肾着汤)。

苓桂剂的核心成分是桂枝和茯苓。这些成分能够治疗水饮症状,因为水饮属于阴邪,常常与寒气有关。

Image

在《伤寒杂病论》中,水病涉及到多个脏腑,包括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司、脾阳不足、心阳不足等。这些症状都能导致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引起水饮症状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苓桂剂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这些脏腑的功能简单地概括一下。

肾阳虚衰和膀胱气化失司会导致尿液排泄不畅,从而出现水肿等症状;

脾阳不足则导致土不制水,水邪上逆;

心阳不足则导致水邪上凌心胸,从而引起胸闷、气短等不适。

苓桂剂中的桂枝和茯苓能够调和气血,促进水液代谢,从而缓解水饮症状。

预防奔豚发作的方剂

苓桂术甘汤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如果你在感冒后出现了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同时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和头晕等不适,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水气上冲的症状。

这个病症其实很常见,但它的表现形式却非常多样化,可能会包括胀满、恶心、呕吐、咳嗽、短气、心悸、头晕、耳聋、视物模糊、鼻塞和口味失调等等。

这个病症的病机非常复杂,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感冒时表面症状得到了治疗,但治疗方法却误伤了中焦胃气,导致下焦的水气上冲。

苓桂术甘汤是一种经方,可以帮助缓解这个病症的症状。它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可以温阳化饮并降逆。

当然,苓桂术甘汤并不是万能的,它只适用于特定的病症。如果你的病症不符合这个方剂的应用范围,那么它可能并不能帮助你。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并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全面思考。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条文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茯苓甘草汤)主要用于治疗外邪不解、中焦阳虚、饮不化停于胃脘等病机。

这种病机的表现是心下胃脘部不停地悸动,按压时可以听到水声辘辘,口不渴,四肢也不温暖。

这个方剂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表里双解,温胃散饮,通透表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个方剂需要注意与五苓散的区别,主要是根据口渴与否以及饮停于中或饮停于下进行鉴别。

如果患者没有口渴,可以用茯苓甘草汤来治疗。如果患者有口渴,可以使用五苓散来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饮料会停留在胃中,导致疾病加重。

苓桂枝枣甘汤条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枝枣甘汤主要用于治疗表不通、胃气虚弱、下焦寒饮欲逆等病机。

这种病机的表现是脐下悸动,水饮有向上冲逆之势,也就是所谓的“欲作奔豚”,同时也可能伴随小便不利。

这个方剂可以理解为奔豚发作的前兆,而奔豚的临床表现很特殊,很重,发作时有濒死感,因此应该提前预防其发生。这个方剂的用量相对较大,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这个方剂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表里双解,透表通里,滋补以固护中焦,温渗利水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方剂可以帮助治疗多种症状和疾病,如心悸、水饮冲逆、小便不利等症状。

苓桂枝枣甘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帮助治疗多种症状和疾病。但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机进行选择和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苓桂剂:中医万能神药,解决多种症状

茯苓甘草汤: 茯苓2两,桂枝2两,甘草1两,生姜3两。

苓桂术甘汤: 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甘草(各2两)。

苓桂枝枣甘汤茯苓8两,桂枝4两,炙甘草2两,大枣15枚。

茯苓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枝枣甘汤这三种中药方剂都用于治疗水饮内停的症状。它们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桂枝和甘草,只有一味中药有所不同。

苓桂枝枣甘汤是其中对水饮症状治疗最重要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下焦水气内停、中焦胃虚、脐下水饮欲动等症状,需要使用特殊的煎煮方法。

苓桂术甘汤主要用于治疗胃中津液亏虚、胃气虚弱、饮停中焦等症状,需要加入白术来温化寒湿,以助胃气恢复功能。

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主要用于治疗胃阳虚、水停中焦、悸动在胃之上脘等症状,需要加入生姜来发表降逆,温胃散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苓桂枣甘汤的煎煮方法非常特殊,需要使用甘澜水煎。

这种方法是古代医学传统中的一种煎药方式,即:把水放在盆内,用瓢将水扬起来、倒下去,如此多次,看到水面上有无数水珠滚来滚去就行了,其目的是去除水性,不助饮邪。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可以使水中含氧量更高,从而增强药物的功效。

另外,苓桂枣甘汤中的茯苓需要先煮,且用量为半斤,这是因为茯苓具有强效的利水排邪止悸的功效,可以进一步缓解水饮之盛的症状。

总之,苓桂剂在中医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治疗头痛、胃脘痛、腰痛、痹痛、痛经、眩晕、美尼尔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痰饮咳嗽、耳聋、耳鸣、冠心病、眼压高、眼皮浮肿、水肿、颈椎病、癫痫、水厥、水逆、消渴等症状。


Image

END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