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没背景的人做律师有发展前途吗?

 MHWHCH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有!但是很难!

作为一个沪漂律师来说,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上海律师的压力,下到低端的民间借贷诉讼业务,上到高端的非诉资本市场,基本上不存在所谓的蓝海,都杀成了一片红海。而在这个激烈的厮杀中,在这个案源为王的时代,入局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就注定在这个大熔炉中卷死。

究其原因:1.靠人口红利的发家的律师,已经高高筑起自己的城墙。2.律师行业过低的门槛导致了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敲碎别人的城墙。3.同样是大量的人涌入导致大家进一步分配了蛋糕,导致掌握案源的人同样开始焦虑,进一步加固他的城墙。

很多人并不明白在中国律师的本质是什么。且问:为何你不去开公司,而是做律师?

实际上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里,做律师和开公司,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一个律师就是一个个人独资企业。你要有资源端、生产端和销售端。换句话说,为什么老板们要去开公司?不是因为开了公司就赚钱,而是因为他的需求侧已经大于了供给侧,所以老板要开公司,扩大规模以覆盖市场需求。

这个逻辑并不能反过来!

而我们很多青年律师,在自己资源不够的时候就贸然的加入了这个行业,最终只能沦为打工人而已。就像是很多创业者会想当然的以为,只要我把公司开起来,机器动起来,我们自然而然就有销路,我只能说,大错特错!

需求侧不足,供给侧过剩,所以,怎么会不饿死?

回到问题上,我们什么时候才需要加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资源,这个时候我们带着资源入局,才不会饿死。否则,没有资源的公司只会倒闭。

我认识的一个姐姐,在上海闵行大虹桥板块给一个建工领域的律师打工,据说那个律师年创收500万,可以去上海市律师公示平台上查,其也不过是2021年刚刚执业而已,相反我们很多执业10年的律师,还是挣扎于没有案源,这是为什么?

我们翻看这个律师的履历,不难发现,在他出来做律师之前,已经是某著名房地产企业的法务总监,其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当他的资源需要他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年创收500万,却是执业一年的“senior par”,可是回望其刚毕业的时候,也仅仅是一名普通人。可他选择做律师的路径是先深耕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再做一名真正的律师。

又问:当他决定先做法务那一刻,算不算他律师行业的开始呢?他是从25岁算题主说的“做律师”,还是应该从他2021年执业那天起算呢?他,到底算是普通人,还是有资源的人?至少从我的角度看,他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普通青年奋斗的历程。

很多时候,在中国这片市场上,想在红海中厮杀,就必须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为什么要转变思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了。这就意味着,市场的风向早就发生了变化,前辈们踏出来的路,可能并不再适合我们这些2018年经济下行之后入局的青年律师。

记得当时一个大佬讲的时候说过,中国民间律师行业真正开始发展应该是从2002年开始,那时候,需求侧远远大于供给侧,打官司的人多,律师少,加上互联网不发达,很多人不会打官司,不敢打官司。只要朋友说你是律师,你就有案源。

可是为什么说后疫情时代律师难做,就是因为,本质上律师是服务于经济体的运行,经济体运行的越快越热,纠纷就会越多,需求缺口就越大。可是18年之后连续的经济下行,人口红利不再,经济体整体发展必定会放缓,需求侧会进一步收紧,反而律师行业在逐步的扩张,这个时候,走前辈的老路,注定会饿死。

在上海这个地方,很多律师都在给一些没有律师执业证却有案源的人打工。作为一个打工人,我们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生累弯了腰。可我们只要转过头来,北朝黄土面朝天,那么我们就是舒服的躺在土地上面晒太阳。一面天堂,一面炼狱。所以必须要转变思维。

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思维?或者说普通人进入律师行业应该怎么做?

1.树立执业证不重要,案源才重要的思维。很多人贸然进入律师行业,匆忙实习,匆忙拿证,拿证后又考虑到自己的沉没成本,不舍得放弃。这种执业证大于资源的思维反而是本末倒置。还是回到开头段落的描述,需求侧是因,供给侧是果,也就是说,案源是因,律师证是果。这也就是普通人很难在律师行业混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很多只明白案源重要,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证在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高于案源,还是把证作为了因,案源作为了果。

很多人会抬杠,说我们这个地方,有的人慢慢做律师,也逐渐了有了自己稳定的案源。那我想说,你们那里有多少律师,存不存在幸存者偏差?供给侧是否大于需求侧?

反观上述的一年级就创收500万的律师,以及我听过东莞的一个销售,一年级律师就创收100万,但是其有十几年的销售沉淀。以及法官跳槽出来做律师,案子多到做不过来。这才说明,他们身边的人需要他去做律师,或者说他们身边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法律需求,当他们去做律师的时候,他们之前的客户、人脉,自然而然就成为他的需求侧。

2.那么,所谓的客户、人脉或者说案源,其本质究竟是什么?案源的本质,实质上就是信任 专业。信任如何来?是同学对你的了解,是朋友的口口相传,这种信任实质上,就是你们之间的信任。人们从心理上本能会认为,你在这个事情上做得好,那么一定会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是一个很棒的人,所以一个优秀的销售,当他去卖别的东西,客户也会买单,哪怕是法律服务,客户也会买单。

我们必然都是生活在社会中,时刻让人觉得你是个靠谱的人,这是信任的基础。而我们大多数授薪律师,都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客户,没有给自己的客户树立起一个靠谱的形象。没有注重自己个人IP的打造,也不注意维护自己身边的朋友。最简单的一句话,不要轻视身边任何一个小人物。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对你满意的小人物会给你带来多少案源。

而我们青年律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度?

一是学习。二是学会借力。很多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做律师,做一生,学一生。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借力的重要性。当我们作为一个低年级律师的时候,如果有天你有一个建工的大案子或者大企业的IPO上市,那么请问,你能不能吃得下?我觉得大多数青年律师都吃不下。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借力。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的一张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在这个领域吃得下的,与你客户报价相符的律师去对接,作为自己的投名状,然后去学习他的经验,同时也会让你多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也许未来能助你阶级跃迁。

3.律师不是一个让你刚毕业撑过温饱期的职业,有钱,真的可以让你更加游刃有余。这里我说的有钱,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富二代,而是让我们手里有足够的积蓄度过那段要饿死的日子。

一定要记住,当你手里的积蓄能覆盖前几年的成本的时候,你的精力一定更加充沛的关注于自身的成长,而不是为了5000块律师的民间借贷案子跟客户磨破了嘴皮,最后3000块钱律师费接了下来。

我们要始终明白一点,做律师就是开公司,有资本,是第一步。这里的资本,就是钱。当你手里的积蓄足够支撑你的律师生涯,那么你的目光会更长远,精力也会更加聚焦于深耕自己。从而不断突破自己的圈层。

4.深耕自己的人脉,远比深耕自己的专业度性价比更高,但并不等于专业不重要。一个企业主,必须要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做一个敏锐的把握。记得之前一个大所的主任讲过,这个世界的律师分为两类人,一是资源型律师,一是专业型律师。资源型律师因为掌握社交技巧而拥有大量的资源,专业型律师因深耕法律知识而办案专业。

那我想问,现在,哪种人更缺?自然是懂深耕人际关系的律师,但是懂人际关系一定有案子吗,当然不是,还是像第二点所讲,案源的本质,是信任 专业。可是在这个公式里面,深耕人脉的人,反而少之又少。

可是很多人不懂深耕人脉,我想请问,你为什么不会?

面子!总是有很多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而所谓的体面,究竟是谁来评价?试问,一个电销人员给你打来电话,你除了烦,你会瞧不起他吗?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烦恼,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想不开。太多人把自己作为了世界的中心。其实我想讲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盯着你看,也没有那么多人瞧不起你。

试着去勇敢的迈出这一步,学会社交。如果你真的迈不出这一步。那我还想说一句,人生在世,不要难为自己,安安心心做授薪就可以了。

就先写这么多,如果你觉得上面写的太抽象。看看自己的钱包,如果钱也不多,人脉也没有。倒不如先从法官助理做起,从书记员做起,从检察官做起,从警察做起,从法务做起。

一定要明白,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饱腹永远是第一需求。这个逻辑顺序永远不能错。当你能果腹了,才能站的更高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焦虑。

而这些在职业中深耕,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案源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