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登奎与吴德(三)

 月亮是什么 2023-03-30 发布于浙江
纪登奎与吴德之比较(三)

建国初期 ,革命前辈英才辈出,来源广泛,有大革命时期的老红军,有白区职业革命者,有抗战时期老八路、新四军,有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地方干部。

1950年到1962年。这十余年间,他们作为领导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心血,不时也会犯下过左之错,呈现出精彩的个人魅力。

吴德在建国后,已经是封疆大吏。由于他实事求是,稳重求实的工作作风。这十多年间,他在吉林、天津主政,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既把党的崇高理想和目标放在心中,也把基层群众百姓的疾苦与之有机结合,留下很好的政绩和名声。

而纪登奎此时才刚刚屁股冒烟(群众指坐小汽车的干部)。
同时,也正是纪登奎年轻气盛,
奋发有为,多出成绩、建功立业,表现能力的时期。

于是他就成为了一个极具时代特征的的干部。

1957年到1962年这五年间,政治风暴甚烈,但吴德可以神闲气定,从容谋局,小步快走,建树颇丰。

而纪登奎此时还在潘复生、吴芝圃治下,既要建功立业,做出成绩,表现个人才华,又要头脑灵活,看风使舵,还是个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爱的复杂角色。

1954年国家开始工业大建设,年轻的纪登奎由许昌地委书记调任洛阳矿山机器厂(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

按理说,纪登奎此时已成为工业战线干部。
但偏偏鬼差神使,1957年纪登奎办了几件事,引起了吴芝圃的注意。

第一件事:纪登奎努力学习工业建设知识,知难而上,忘我工作,运用发动干部群众,发扬没有条件想方设法也要上的革命干劲,克服一切艰难,提前一年建成了洛阳矿山机器厂,圆满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此时,吴芝圃多次陪同中央领导人到洛阳矿山厂视察,对年轻纪登奎印象加深。

第二件事:1957年,纪登奎在矿山厂领导反右斗争中,为出风头,把反右斗争扩大化,多揪了20多个右派分子。本来矿山厂只评定出7个右派,但纪登奎觉得太少,仍然运用发动群众的办法,凑人数,揍了30个右派分子,完成打右派指标。

还总结经验,向省委报告。

第三件事:1957年反右斗争时,批判了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

按理说,此时作为大企业领导的纪登奎,省里的斗争应该少参与,少说话。但偏偏他按捺不住,以左派立场,清醒的头脑,利落的发言,把潘复生在1956年处理社员退社问题上的温和态度,上纲上线,总结的头头是道,轰的潘复生血压急升。

潘复生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曾是纪登奎的领导,当年曾批评过纪登奎。

这次精彩发言为省长吴芝圃捧了场。

1957年反右斗争结果,吴芝圃取潘复生而代之,58年4月被中央任命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纪登奎的表现令吴芝圃满意。

吴芝圃任省委第一书记之后,毛主席在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闲暇时向吴芝圃说道:该让小纪回农业口工作了。

吴芝圃欣然接受,立即报告中央调纪登奎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

洛阳地委从56年开始,一直由地委第二书记王慧智主持工作。吴芝圃不太喜欢王慧智,(王慧智1953年开始任洛阳地区专员)。这次,正好让纪登奎补了洛阳地委第一书记的缺。

洛阳地委第一书记,是纪登奎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重要职务,统管予西13县、1市(三门峡)、1矿区(义马煤矿),可称予西王。

纪登奎从1959年2月到1963年4月在这一岗位上工作了四年多。这4年也是洛阳地区多事之秋之年。

从1959年秋天开始,政治风暴从天而降,冬春之交,自然灾害又呼啸而来,两害相加令洛阳地区局面艰难。

这四年的艰难局面,是对纪登奎最大的考验和历练,也是纪登奎刻骨铭心,成长成熟的四年。

而此时远在吉林的吴德,处境、心态、困难、压力,则比纪登奎不知要好多少倍。
(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图1:吴德
图2:吴芝圃
图3:纪登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