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安国侯王陵列传(代拟)

 九段道场 2023-03-30 发布于江苏


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在清理伪史的同时确立真史。因安国侯王陵的假史较为深入人心,所以确立真史是重点。安国侯王陵假史的要点是与居南阳自聚党数千人穰侯王陵者混为一谈。实际上安国侯王陵加入刘邦阵营时,刘邦尚未为沛公,是正宗的革命元老。深入人心的假史混乱了真史,也是很无语的事。故综合各种史料代拟安国侯王陵列传,以为这样的列传题材的挖掘与清洗之表率。

  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安国侯王陵列传(代拟)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由丰游沛,因悼武王,兄事王陵。王陵奇高祖,善待之。及高祖、悼武王起芒砀,王陵等攻下丰以应。陵无意从高帝,属悼武王略地。高帝为沛公,以雍齿守丰,雍齿雅不欲从沛公,及魏来招,雍齿以丰拒高祖,逾四月,高祖苦之。及项梁以兵助沛公攻丰,雍齿奔魏,章邯灭魏咎,雍齿奔赵。秦围赵急,楚怀王遣沛公、宋义等救钜鹿,攻破东郡尉成武南。王陵善雍齿,从悼武王渡河救赵,及项羽解钜鹿,雍齿以赵将从悼武王。悼武王与沛公并力攻南阳,会北平侯张苍坐法当斩,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陵遂从沛公至霸上灭秦。
  汉王入汉,建成侯吕释之东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王陵从之。汉王东击项羽,陵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攻下丰。陵卒从汉王定天下。陵少文,任气,好直言,高帝重之。汉六年封功臣。陵少未战斗功,高帝曰:定东郡南阳,王陵功也。封安国侯,五千户。高祖病甚,吕后问可代萧相国者。曰:曹参可,复次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孝惠帝崩,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悼武王,即吕后兄周吕侯吕泽,引高祖从王陵、雍齿游,发兵佐高祖定天下者。王陵遂病免归,怒,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
  张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後,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新史氏曰:异哉,王陵之善结善缘者也。王陵厚遇高祖,高祖厚报之。王陵救张苍,张苍没齿事之。吕太后欲王诸吕,群臣阿意,唯王陵以高祖白马之约面折廷争。王陵本近吕氏远高祖者,因先帝之约,与吕氏绝。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以下仅说明代拟列传需要交代的挖掘与清洗。已经确凿无疑的史料,基本不作解释。所据作传史料集中陈列于后。
  高祖微时,由丰游沛,因悼武王,兄事王陵。王陵奇高祖,善待之。
  这是补出刘王结交始末。刘邦一个丰县人要到沛县地面谋发展,先是结识了铁杆粉丝吕泽,然后由吕泽介绍,加入了王陵团伙,受到重视。
  及高祖、悼武王起芒砀,王陵等攻下丰以应。陵无意从高帝,属悼武王略地。
  刘邦逃亡藏匿芒砀山,吕泽常常去联络。陈胜起兵后,吕泽伙同王陵、雍齿等与刘邦会合,攻占丰。王陵原高于刘邦,感觉在刘邦手下不自在,就选择与吕泽一同外出略地,没有参加攻打沛县。
  王陵善雍齿,从悼武王渡河救赵,及项羽解钜鹿,雍齿以赵将从悼武王。
  吕泽部过河的重点或者不是救钜鹿,而是要迎回雍齿。雍齿大概原来就是王陵团伙重要成员。雍齿回归后,刘邦也没有为难他。
  汉王入汉,建成侯吕释之东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王陵从之。
  汉王没有如约王关中,估计与项羽有约定,故乡丰沛或为汉王领地。所以根据功臣表入汉守丰在汉王东征前,判定王陵没有入蜀汉。因为吕释之还丰沛未必能承担守卫二老的职责,所以王陵随同前往是很可能的。
  原本菜子作《八卦楚汉:两个王陵一个妈》及《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王陵母》,以为史料弄混了两个王陵而否认了王陵母传说,现以王陵为汉守丰着眼,则项羽以其母招降王陵是成立的。不成立的是王陵无意且没有从汉王。项羽此举的目的是在不违约的情况下,把割让给汉的丰拿回来。此事被记在汉王败彭城之后,表明,即使楚汉交恶,原本的约定还在遵守。究竟如何,难详。
  功臣表称王陵定东郡南阳,是刘邦对王陵搞利益输送作铺垫。因为王陵的战功寥寥,甚至他救下的张苍的可圈点处都多于王陵。刘邦对王陵长期远远躲着自己非常痛心,只要有机会,就要修复这个关系。此前忙不迭答应释放张苍即为明证。现在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如果因功劳不及而封赏过少,刘邦心里过不去。所以刘邦拼了,把自己的功劳拿给王陵。当年王陵只是低级军官,根本不可能领受平定两个省的功劳。刘邦此举无非是堵天下悠悠之口。刘邦对关系好的人搞利益输送是有例可循的,比如夏侯婴的功劳肯定不如樊哙,但夏侯婴封赏户数远多于樊哙。正如王陵的功劳或者不及雍齿,但受封户远远过之。
  史料说王陵晚封,实为刘邦要对王陵狠狠地输送利益玩的猫腻。封功臣的原则上是功劳大的先封,所以第一拨曹参、靳歙、樊郦滕灌、丁复毫无争议的功臣时间相当接近,齐刷刷的在汉六年正月封侯了。就连雍齿也是三月就封侯了。王陵定封五千户,与靳歙、樊哙不相上下,封侯迟至八月,基本上到年底了。隔了七月,突然又冒出来了一个大功臣王陵,说明此前王陵没有尽人皆知的功劳,在刘邦给他加分之后,才彰显出他的功劳超级大。只是这个大,太让人看不懂了。刘邦为了向王陵输送利益也是挖空心思了。既要让王陵享用大功臣的实惠,又不能让他避开不相宜的荣耀。所以丰厚的封赏隐藏在相对平常的时间结点上的猫腻,让菜子注意到了,应该是挖掘与清洗的功劳。
  事实上,很不情愿与刘邦搞在一起的王陵,对刘邦的情谊还是相当感动。本质上王陵是吕氏阵营的要员,但在吕太后实施以吕易刘的关键步骤时,只有王陵旗帜鲜明反对这种违反刘邦遗训的做法,刘邦善待王陵,至此显现功效。当然,这不是刘邦的本意,只是王陵感受到刘邦待人的赤诚,而发自内心要维护刘邦的利益,即使刘邦已经不在人世,无法领情;即使得罪大权独揽的吕太后,也在所不惜。
  史料中论刘项胜败之王陵内容与事实不符合。所谓的汉三杰是以韩信为中心的编造。刘邦不可能当着吕泽的面,说不在场的韩信好话。所谓三杰之中,萧张都说韩信好话,而韩信没有说任何人的好话。何况韩信的功劳中神乎其神的部分全是假史,没有背水一战杀陈馀,也没有半渡而击杀龙且。陈馀被俘的功劳记在张苍名下,杀龙且的功劳记在丁复名下。以刘邦对王陵的恭敬呵护,绝对不可能以调侃的语气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

  王陵史料

  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帝之仇,而陵本无意从高帝,以故晚封,为安国侯。

  安国侯既为右丞相,二岁,孝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吕太后怒,乃详迁陵为帝太傅,实不用陵。陵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而卒。《陈丞相世家》

  安国侯王陵以客从起丰。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入汉,守丰。上东,因从战不利,奉孝惠、鲁元出睢水中,及坚守丰,封雍侯,五千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索隐小颜云:“质,椹也。”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後,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张丞相列传》

  置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高祖本纪》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吕太后本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