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修谱

 寂寞的雄鹰 2023-03-30 发布于辽宁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华夏一脉,血浓于水;炎黄同心,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家族有谱、地方有志、国家有史,其义同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足以可见家谱的重要性。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中国人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都要寻根问祖,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能让我们找到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历史。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时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践行“三纲五常、忠孝礼义”等儒家伦理道德的思想;明清特别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特别注重尊祖敬宗同理功能。

一、成功的家庭教育更需要修谱?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能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对子女教育的失败。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清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个家庭都希望把子女培养成为心身健康、德才兼备的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这就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德育更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家庭教育就要从小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做事谨慎、做人诚信、正念善行、广交益友等等开始。修家谱、遵祖训、重家教、树家风、铸家魂是子女成龙成凤的核心关键。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发展历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国史、方志、家谱)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就如同断根的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就缺乏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就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就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所谓刀有刀谱、枪有枪谱、剑有剑谱、棍有棍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有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奋进向上追求精神。

例如:曾国藩曾经花了20万两白银,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了全国通谱。曾国藩九个兄弟姐妹绵延至今已经到了第八代,其后裔共370多位,其中卓有成就者大约就有240多位。如此兴旺长盛之家,可谓是人才辈出、人物奋进,这与其曾氏家谱、家规、家训、家风对子孙后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现幸福家庭更需要修谱?

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的“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最佳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故民间一度流传说: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文化教育。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核心。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

人生的第一大灾难:就是喜色奸淫,喜色奸淫的后果就是贫贱,严重者乐而无功,失业失家,最后无家可归,流浪乞讨或入监服刑。

人生的第二大灾难:就是吸毒,吸毒的后果就是贫贱,严重者,无家无业,自己找死。

人生的第三大灾难:就是打架杀人,其后果就是自己被打杀,轻者外伤不断,贫贱不堪,严重者丢失性命。

人生的第四大灾难:就是非劳得利,包括偷盗、贪污、赌博、占便宜、借钱不还、抢夺、吃拿卡要等等,其后果就是常遇病灾或自然灾祸或打牌输钱等等白白损失自己的钱财事情,严重者倾家荡产,甚至进监丢命。

人生的第五大灾难:就是说是非告黑状,其后果就自己与所有人不和,严重者让人贫贱不堪。

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导致家庭衰落乃至灭亡。很多事实证明,不孝是造成无数家庭不幸福的根源。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善良、宽容、不作坏事、勤劳致富,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其结果就是富贵平安,健康、长寿、心安、富足、善终。

因此,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家庭合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力争做到家庭幸福,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家谱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族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其中的由来,续谱修谱,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我们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啊!

我们都是从娘肚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呱呱落地。每个人在世上也就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每个人最终都要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辈子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自己的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啊?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的恩德,但它又能保藏多久呢?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

而几千年的谱书记载,代代相传”从古至今,先祖的名字能流传到今天,这难道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都不了解?岂不辜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好真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续谱修谱意义重大,一来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来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我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也能和他们一起一样流芳千古啊?

2、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从何而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惜的寻根强烈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他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忘不了自己的根,因为那里埋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3、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博极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从不体恤百姓之苦,骄奢淫逸,为人不尊师长,蛮横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就是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一言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内容,有很多东西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家谱就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更好去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族争光,为国贡献。

4、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生活中,在国际一体化的新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一定会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后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是一脉相承的同胞更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认知。一个人走在外面,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能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会更深、更浓、更好。

5、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续谱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好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子孙后代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无穷的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这本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就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了奉先思孝,也为了承前启后,不忘根本。

四、修族谱的现时意义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有雄厚的物质条件支撑外,还需要 “强宗固族”的精神追求,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支柱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

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奋发、向上、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观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根本建设。

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更占有重要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书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淫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够我们今天值得借鉴的重要有益部分。

族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寻亲访友,慷慨解囊,积极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的亲人紧紧连在一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奔小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一部新型族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是既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既继承传统族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又要创新适应现代需家庭要的内容。小家安,国家强。

族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这些,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族谱这个蕴藏着丰富的资料宝库还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其它,力争做到资源共享。

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发展和提升,日益走向成熟的未来,所以,这就是修撰族谱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图片

中文名: 

     : 阳满公后裔

     : 姓氏族谱

     : 陈子常

     : 陈阳满 始迁祖[明朝]

     : 英徳市黄花镇新民井水村

     : 2018年 电脑排版

     : 以胡公满陈氏得姓始祖陈胡公为远祖第一世,陈阳满为第91世系出江南仕元都督 生于元朝治平元年(1351年正月14日) 洪武初年14岁的陈阳满随父龙颜以抚瑶入粤至阳山 明朝洪武 31 年 11 月 4 日因扶摇有功册封为军民都督府事  奉阳满公为粤北龙颜族始祖  龙颜公为大显祖

图片

轩辕黄帝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之源,华夏一脉,血浓于水,炎黄同心,叶落归根。

思宗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遵照国家文化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在,在文化部的倡导下,全国各姓氏都在纷纷组织修谱,这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之举措。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国史、方志、族谱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文明史的三大支柱,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遣产。

一、陈氏起源

图片

舜帝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荇,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交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都给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干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33世传至胡满公,公元前1045(周武王建国第二年),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相),建诸侯国,屏卫王室。封地在陈(伏儀在宛丘建都,炎帝继而在其原址建都,故称为陈,后称陈州)。建都宛丘(中间低,四周高的土丘,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姓始祖。

 陈满 谥胡公,舜帝34代孙,原居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迁居妫讷(今山西省永济县之南),以住地妫为姓,姓妫名满,并封满于陈地立国,备为三恪,以奉舜祀。建都宛丘,此后满公的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这就是陈氏的起源,陈国便是陈姓的发祥地,滿公是陈国始君,是陈氏得姓的开宗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二、陈氏得姓开宗祖满公世派

图片

1世 陈胡满公 字少阳,生于公元前10671015日。其父妫姓讳阏父,为周陶正。周武王姬发克殷,赖以利其器,及复求舜后,以祀舜典,得妫满,以元女太姬妻之,封于宛丘,国号陈(今河南淮阳),卒于公元前1011年正月15日。在位16年,相传20代,计26君,历时588年。亨年56岁,夫妇合葬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壕内,因城壕水注浸其址,固以铁固之,称为铁墓。

10世 陈鲍(桓公)在位38年,卒于周桓王十二年(癸酉)。娶涂氏,生四子: 免、跃、林、杵臼。

(字五父)弒杀太子免自立为王,称厉公。娶蔡氏,生一子完(奔齐改姓田)

20世 陈越(闵公)东周敬王十九年(庚子)立元,周敬王四十三年,为楚怀王所灭。在位23年,娶宋氏,生二子: 长子名剑,避难改名衍,次子名全温

三、陈氏户牖衍公世派

图片

21世 陈剑 衍公,生于周敬()王二十四年庚辰(公元前521)。周敬王四十二年癸亥逃难改名陈衍,避难于汴梁陽武户牖。(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寿86岁,卒于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娶潭氏,生二子: 长子 琏,

30世 陈平 生于周赧王甲辰年(公元前257),卒于西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寿80

40世 陈轸 字玺 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公元28)。官拜司棣校尉,卒于汉和帝延光二年(公元123)

四、陈氏寔公颖川世派

图片

第43 陈寔 字仲公,生于汉和帝永16年,卒于灵帝中平四年,寿84岁。汉桓帝元嘉五年(公元155)追封康乐侯,大建元年封颖川郡公,公平三年谊文苑先生,任太丘长后,遭党锢元祸下獄二十年。

五、陈氏谈先公陈朝世派

60世 陈谈先 字成国,梁武帝时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叛变时为保护东宫中流箭身亡。

图片

60世 陈霸先 字興国,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公元557)建立陈朝,即陈相帝位,称陈武帝。寿59岁,卒于(公元559年,葬于长城西五里萬安陵地。

61 陈顼 字绍世,小字师利,生于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卒于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寿54岁。

图片

第世62 陈叔明 字子昭,生于梁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6月初10日,卒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寿63岁,葬于洛阳县安山里凤台原。

72世 陈阔 字伯宣,号贞隐先生,仙游人。寿66岁,葬东佳书院旁,后迁葬瑞昌金城乡白石渡北岭村乡球墩,下棋形。并建二祠,一祠在庐山太平宫左,二祠在德化凤凰山前,两祠皆有瞻仰仪像。


六、陈氏旺公义门世派

图片

74世 陈旺 生于公元697年,字天相 唐玄宗开元194月丙辰曰迁至江州浔阳县蒲塘埸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建庄,为义门开基祖。寿81岁 ,夫妻合葬宅左东山岭正窝(今称旺公山)

78世 陈青 字仁钦,义门显祖直云阁士,天圣元年追赠为齐国公,寿76岁,葬于

距义门宅十里源先锋坪,乾山巽向。

图片

义门陈汀州庄始祖,名庭璋,号参琉,别号再兴,宋进士,授宁化知县,由提举士官升任汀州太守。公元1063年江州义门奉旨分庄,魁公分得汀州庄,遂带家口97人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乡开基,魁公被奉为宋末入闽汀之始祖,义门客家汀州庄陈氏大显祖。魁公妣李氏、刘氏,生五子:昆、仑、嵩、岳、峰,号称“五山”。宋末,“五山”兄弟及后裔因避兵祸(元兵之乱)迁居宁化石壁陈德村,繁衍生息100余年后陆续南迁。汀州庄陈魁公脉下“五山”兄弟称为汀州庄五大房支脉。根据全国各地族谱记载,汀州庄陈魁公“五山”支脉后裔地域分布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新罗、宁化,闽南漳州、南靖、平和、漳浦、诏安等地;播迁中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诸省;发迹于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总之,汀州庄裔孙已遍布南中国诸省包括闽、粤、赣、湘、鄂、桂、浙、沪、琼、云、贵、川、渝、冀、台、港、澳等省区,繁衍总人口有数百万人。

图片
图片

始祖 阳满 字日庚 祖妻刘、黎氏生子共 2 人
长子:胜敬 字法敬 祖妻梁欧谢邓共生子6人
次子:胜养 祖妻未详 生子 6 人
阳满公系出江南仕元都督 生于元朝治平元年正月 13 日 洪武初年以抚瑶入粤至阳山 復擢为都督 原籍福建省 珠玑巷 延祐五年迁徒至广东惠州府南里乡阙后居迁约有 八:一徒南雄州育贤里,再徒乐昌县凤头州,三徒乳源县延 湖堡牛头山,四徒英德县含光司为绍州清理军,五徒南海县 三江骆塘堡,六徒四会县黄腊山榄坑,七徒连州,最后徒迁 阳山县七拱通儒属地名大木山遂聚族而家。明朝洪武 31 年 11 月 4 日因扶摇有功册封为军民都督府事,念吾祖备尝辛 苦创业维艰 凡吾后人不可不丕振家声以光昭祖德哉! 阳 满公墓在英德石莲木门蓑衣滩岭头 向连阳水 坐酉向卯兼 庚 民国丙戌年9月19日午时立重修 祖堂【陈氏宗祠】设 在英德市黄花镇新民石幌坪 于公园 21 世纪 2013 年重建历 时 4 年于 2017 年丁酉岁 11 月 27 日新历 2018 年 1 月 13 日 重光

图片

2 世太祖 胜敬 字法敬 祖妻欧、谢、梁、邓氏共生 子 6 人:
长子:子胜 祖地阳山杜步东江大巷
次子:子远 祖地阳山杜步远江村
三子:子富 祖地阳山杜步岩头大坪村
四子:子贵 祖地阳山杜步东江大围 五子:子(阳)养 祖地阳山小江雷公岩 六子:子乐 祖地阳山江英石井坳村 后裔繁衍其中子胜公又有 10 子 后族繁衍分支最多
2世太叔祖
长子:玉进
次子:玉英
三子:玉蘭
四子:玉珍
五子:玉珠
六子:玉六 二世太叔祖迁徒后未详望后世追加
胜养 祖妻未详 生子6人:

3世太祖 子胜 字子永 祖妻邓唐梁叶李氏共生子10人 长子: 陈琛 后裔子孙分布主要在连南县寨岗镇以及阳山县黎埠 镇口镇
次子:
三子: 陈薰 后裔子孙主要分布在英德市西牛镇及罗定县泗纶镇
永广 后裔子孙主要分布在阳山县;
四子:
五子:
六子:
七子: 市黄花镇、九龙镇,此外还广泛分布于英德大湾、清新浸潭、石 潭、东山、南冲、珠坑、新洲等地
八子: 法真 后裔子孙人口也比较多,基本同样分布于七公各镇 县;
九子: 九孻 后裔则散见于阳山县七拱镇、太平镇及清新县的桃 源、石潭等地
十子: 胜养 字什全 后裔主要分布在阳山县杜步镇、清新县石 潭。
太祖墓在清远白湾天平地 祖妻邓 李氏墓在英德狗墩陇面 平列 二塚 祖妻梁氏初在江头圳住后不详
九保: 后裔子孙集中居住在阳山县高峰镇与水口镇 法泰 后裔子孙主要居住在清新县太平镇的牛挨板等
马福 后裔子孙主要居住在阳山县青莲镇
法养 后裔子孙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清新县白湾、英德

3 世太二叔祖 子远 又名郭盛 生于明朝永乐 21 年癸卯 岁(公元 1423 年)农历 9 月初 3 午時 出生于阳山县通儒属岩头 大坪村 后移居杜步元江 叔祖墓在阳山县杜步沙坑乌龟塘 叔 祖祠堂在阳山县杜步镇元江村 太叔祖妻廖氏 生男 2 人 长子:陈法海 祖妻黄氏 生男 2 人住阳山员江村
次子:陈什二 祖妻谭氏 生男 1 人 未详
3 世太三叔祖 子富 又名郭清 生于明朝宣德元年丙午 岁(公元 1426 年)7 月 19 日亥時 出生居住于阳山县通儒属岩头 大坪村 墓在阳山县杜步元江乌龟塘即甘屋背原墓一连三碑 叔 祖妻廖 黄 谢 杨氏共生男 5 人
长子:穗全
次子:陈渊
三子:法宣
四子:陈睿
五子:细孻
均初住阳山东江岩头等村 后迁居四方落籍未详
3 世太四叔祖 子贵 又名郭居 生于明朝宣德三年戊申岁 (公元 1428 年)农历 7 月 18 日丑時 出生居住于阳山县通儒属 岩头大坪村 后移居东江大围 墓在阳山县杜步东元江岩头亚贡 山 宗祠在阳山县杜步东江大围 祖妻麦 蒲氏生男 1 人
陈谦 祖妻成 赵共生男 4 人 擢为扶摇官长 住阳山东江围内
祖妻陶 邵氏共生男 4 人
祖妻罗 骆氏共生男 2 人 祖妻黄氏生男 2 人 祖妻罗氏生男 3 人 祖妻欧氏生男 3 人

3 世太五叔祖 子阳 又名子养 生于明朝宣德 2 年丁未岁 (公元 1429 年)农历 6 月初 20 日寅時 叔祖属胜敬公妻梁氏所 生 根据小江雷公岩族谱记载 胜敬公梁、邓二氏携带子养公以及 子养公 5 子法真、法腆、陈胜、陈孻、陈晚 由英德含光移居阳 山县小江雷公岩村开基散叶
3 世太六叔祖 子乐 1436 年)农历 3 月初 2 日未時 随部分子孙迁居江英镇石井坳 长子:宗尧
次子:宗显
三子:宗善 后子嗣繁衍四方落籍未详
生于明朝正统元年丙辰岁(公元 出生居住于阳山县杜步水鸭塘后
叔祖妻曾 朱氏共生男 3 人
3 世太七叔祖 子庄 又名壮 生于明朝正统五年庚申岁 (公元 1440 年)农历 8 月 18 日亥時 出生居住于阳山县通儒属 岩头大坪村 后移居东江大围 此公迁徒或幼年身故未祥

4世大伯太祖 陈琛 祖妻冯氏 生男1人 陈显 祖妻刘氏生男 3 人住阳山县城后裔未详 长子:陈钦 祖妻蒋氏 次子:陈铿 祖妻欧 三子:陈铎 祖妻廖氏
4 世二伯太祖 陈永广 祖妻岑、廖氏生男 2 人 长子:陈文禧 祖妻张氏 次子:陈文佑 祖妻何氏
4 世三伯太祖 陈薰 祖妻莫氏生男 1 人 子发 祖妻莫氏生男 4 人
长子:陈城 吏员 祖妻黄氏 次子:陈细旺 祖妻罗氏
三子:陈逊 祖妻文氏
四子:陈瑜 祖妻文氏 均住东江大巷 五子 :陈军 未祥
4 世四太伯祖 陈九保 祖妻谭氏生男 6 人住在东江 长子:陈章寿 祖妻任氏 四子:陈丹山 未祥 次子:陈杨安 祖妻胡氏 五子:陈亚秀 未祥 三子:陈诗明 祖妻黄氏 四子:陈公瑄 祖妻莫氏
4 世五太伯祖 陈法泰 祖妻曹氏生男 2 人住在东江 长子:陈聚保 祖妻毛氏生男 3 人 陈王规 陈王禧 陈风 次子:陈国保 祖妻李氏生男 1 人 陈旋

4 世六太伯祖 长子:陈公润 次子:陈玉能 三子:陈公信 四子:陈王政
4 世八太叔祖 长子:陈法保 次子:陈观生 三子:陈聪 四子:陈观晚
4 世九太叔祖
长子:陈璋 祖妻李、吉氏共生男 5 人 : 陈文礼 陈文举 陈文沛 陈文达 陈芹 次子:陈马昶 祖妻未祥生男 4 人: 陈文贵 陈文衡 陈文成 陈文通
4 世十太叔祖 陈什全 祖妻李、邓、文氏生男 6 人: 陈玉珍 陈玉宝 陈玉球 陈义广 陈金养 陈佛生
陈马福 祖妻赵成氏共生男 4 人住在沙塘 祖妻胡氏生男4人:陈昌 陈泽 陈辇 陈纪
祖妻黄氏无嗣 住在阳山七拱沙塘 祖妻唐氏生男 3 人 陈元 陈景 陈瑞 祖妻未祥生男 1 人 陈钟瑞
陈法真 祖妻黄氏生男 4 人住在亥圳 字亚硬 生男 1 人 胜福 住在黄花石牙塘 住在清远白湾官衙村
迁石谭大岩 祖妻黄骆氏
陈孻 祖妻成氏生男 2 人
初住在东江后来子孙繁衍迁徒四方

4 世太祖 陈法养 别称骑虎公(法养公生 前善伏虎通虎性,曾骑虎广游广西、四会) 于明朝期间随父亲子胜公到清远白湾官衔 居住,后来定居白石前。法养公 墓在英德 市黄花镇迳孔村委会田寮江圆山,穴名: “飞鹅下田”,分金子午兼壬丙。此墓于 1985 年重修 祖堂在白湾白石前村 祖妻 成氏生男 4 人 祖妻墓在白石前村车坪牛 迳后迁出田寮岗山下,分金也是子午兼壬 丙 此墓与公墓重修
长子:陈公稳 三子:陈亚鲁
次子:陈细稳 四子:陈亚辉

5 世大伯太祖 陈公稳 字法宪 于明朝时随父亲 法养公定居清远白湾官衙后迁居白石前村 墓在 白石前村附近坡边山 祖妻梁氏生男 5 人: 陈法宝 陈细荫 陈元旺 陈法满 陈宗生
5世太祖 陈细稳 祖妻未详 生男6人 长子:陈胜聚 住在英德黄花新民 次子:陈胜才 住在阳山高道 三子:陈胜福 住在英德黄花石牙塘 四子:胜荣 住在清远白湾流微木门 五子:胜华 住在清远白湾 六子:胜元 住在清远白湾
5 世三叔太祖 陈亚鲁 祖妻未详 迁广西平乐 府平步村孙支未详
5 世四叔太祖 陈亚辉 祖妻未详 迁佛山顺德 陈村等地孙支未详

6世太祖 陈胜聚 祖妻唐、赵氏生男5人 公墓 在英德黄花施仁岗 祖公墓碑午子兼丁癸分 针 祖太唐氏墓在勒偃江坐辛向乙兼卯酉后迁思 墩坐丁向巽兼亥巳分针 公墓之勒石碑 勒圣聚 公 因胜字系犯祖公之名讳 故胜为圣!
长子:陈居华 祖妻李氏生男陈浩、陈稳 均居住 在黄花新民石角磅 隔塘 丰墩等村
次子:陈居贤 祖妻未详 生男陈法养、陈法旺 住在黄花新民狮子岗
三子:陈居广 祖妻黄氏 住在黄花新民井水、新 村
四子:陈居恒 祖妻未详 生男陈胜柱、陈上九 住 在黄花新民璋木围 青坑等地
五子:陈居信 祖妻未详 住在黄花青坑、和顺岩 等地

7世太祖 陈居广 祖妻黄氏 生男3人 居广公祖墓与祖妻黄氏墓在长坑岭 俗名 虎乸地形 伏虎形坐东向西参差二塚
长子:陈胜皋 祖妻李 巫氏生 2 子陈元斌 (陈法祥)陈元赵(陈法胜)居住在黄花 新民石板巷
次子:陈胜坤 祖妻未详生 1 男陈元绍 居 住在黄花新民塘边
三子:陈胜稳 祖妻未详生 3 子:
陈志起 陈志宥 陈志平 均居住在黄花 新民中心巷

8 世太祖 陈胜皋 胜皋公墓在 黄花飞鹅岗顶坐巽向乾原日系坭 塚并无碑誌 后重修勒碑刊圣皋 公者 系误刻此圣字也! 祖妻李 、巫氏共生男 2 人
长子:陈元斌 字法祥 居住黄花 新民石板巷
次子:陈元赵 字法胜 迁徒至清 远六甲洞 塘凼等处

9 世太祖 陈元斌 字法祥 元斌公墓与祖 妻薛 、仇氏共三金合葬于黄花飞鹅岗顶坐巽 向乾一穴与胜皋公祖墓相连
祖妻薛 、仇氏共生男 3 人
长子:陈志明 字文通 祖妻唐 邓氏生男 3 人: 陈上岳 陈恒岳二公均 居住黄花新民石板巷 三子陈恒山迁清远沙河樟坑深塘村
次子:陈志才 字文用 祖妻梁氏生男 2 人: 陈祚 陈瑞 由黄花新民石板巷迁居至黄花 新民井水(乃井水子孙后裔发源始祖)
三子:陈志奎 字文旺 祖妻未详迁往九龙范 正寨居住 在范正寨又叫陈子顺或陈师尹

10世太祖 陈志才 字文用 祖妻梁氏 生男2人 黄花新民井水开基始祖:
文用公乃井水村始迁祖也。宗祠在英德市黄花 镇新民村委井水村迠于年坐艮向坤加丑未 祖堂 正门对联是顺邑举人:罗熊光拜题原句而刻。 联曰:
鸟革翬飛井水地灵开巨族,
宗功祖德颖川世远著名家。
祖祠内堂分俩栋共十三柱,门前五级麻石梯 阶,右前方有一口井 井有八石条:视为八仙过海; 井水长年清澈终年不涸 有一大门楼与井相对与 祖祠坐向相同而不直门 公墓与祖妻合葬飛鹅岗 茶仔蕴共塚一穴。
长子:陈祚 祖妻梁氏 生男 1 人 陈法從 次子:陈瑞 祖妻未详子嗣未祥

11世太祖 陈祚 祖妻梁氏 生男1人 陈法從 祖妻墓在井水圹头山坐东向西坐壬
12世太祖 陈法從 祖妻刘氏 生男1人 陈仲贤 公墓于陈祚太祖墓共塚葬在桥头坑又名文基山脚 墓碑巽山乾向分针 祖妻刘氏墓在飞鹅岗顶坐东向西 分针坐壬
13世太祖 仲贤 祖妻邓氏 生男3人
男:友仁 友义 友进(字贤德 号 明参) 仲贤公墓在飞鹅岗坐巽向乾碑雕凿有鹅灵处三字。 祖妻邓氏墓穴在白板洞鱼形地一穴坐北向南癸山丁 注:兄弟叔祖传说:话说法從、仲贤、友进(明参) 为三代单传;至于友仁、友义二公是否迁徒、无嗣、 或幼年身故等无所得知?

14 世太祖 陈友进 字贤德 号明参 祖妻梁、邓、龙、卢 黎、杜氏共生男 5 人
长子:三奇 字子奇 迁徒不详
次子:三略 字子先
三子:三策 字子辉
四子:三元 字子郁
五子:三才 字子定
友进公墓在白板洞白坟岗坐亥向巳 原配祖妻梁氏壮年身 故附葬于友进公墓左边与祖妻龙氏共塚一穴 再续娶祖妻龙 卢黎杜邓氏,其中邓氏生男 4 人 龙氏生男 1 人共 5 人
15 世太祖 三才 字子定 号公辅 祖妻梁、谭、罗氏 共 生男 3 人 长子:瑾书 次子:六书 三子【名字不详(幼年身故)】
国子监 生于顺治 11 年申午岁 11 月 14 日巳时;终于康熙 41 年壬午岁 5 月 23 日 享寿 49 岁 葬于巷口白坟岗坐辰向戌 加乙辛、光绪 10 年己丑岁粤城迠宗祠捐银三拾两立碑入纪。 祖妻梁氏谭氏壮年身故与祖(三才公)三金共塚,继妻罗 氏生于康熙之年丁未岁 8 月初 6 日戌时;终于雍正 13 年乙 卯岁 4 月 16 日申时享寿 69 岁 葬于甲塘村面前亚婆农蠏形 地一穴坐戌向辰加辛乙,此氏生男 3 人:长子 瑾书 国子 监 祖妻卢、黎、杜氏;次子 六书 国子监 祖妻不详 后 裔子孙分布在现在的新民广昌、格塘、新兴围等;三子 幼 年病故葬于祖公(仲贤)三坟右边 又有 1 女未嫁而身故 葬 于木马头口矮岗仔坐南向北 但与太祖(法從)同日共祭
迁徒不详
居住在黄花新民格塘村
居住在黄花新民石板巷村
居住在黄花新民井水村

16世太祖 陈瑜 字瑾书 号伟仕 国子监祖妻 温、黎、杜氏生男共 6 人
长子:冠冕
次子:冠容
三子:冠俊
四子:冠典
五子:冠严
六子:冠肃
瑾书公生于康熙 24 年乙丑岁 9 月 23 日;终于乾隆 13 年戊辰岁11月11日申时 享寿64岁 葬于飞鹅岗高 岗下 灰沙塚一穴坐巳向亥加丙壬乃是血葬 祖妻卢氏生于康熙 25 年丙寅岁 12 月 22 日子时 终于 康熙 53 年甲午岁 享寿 29 岁 葬于宝狗岩又名浊水塘金 星掛角坟在郁爷背左边坐邪向酉加甲庚;续娶祖妻黎 氏生于康熙 36 年丁丑岁 9 月 12 日酉时 终于雍正 13 年乙卯岁正月 17 日巳时 享寿 29 岁 葬在祖坟(瑾书) 公塚下坐巳向亥兼丙壬文;再续祖妻杜氏 葬在白石 岩岸坑边面坐壬向丙加亥巳。
字周甫 监生
字莊甫 居住黄花新民井水、新村等 字英甫
字礼甫(以上四子乃黎氏所生)
字威甫
字端甫(以上二子乃杜氏所生)

17 世太祖 陈冠冕 字周甫 乳名亚贱 祖妻黎、 冯氏生男 4 人
长子:上燕 国学生 居住黄花新民井水 祖妻梁、 吴氏
次子:上献 登仕郎 居住黄花新民新村中心围 三子:上宣 登仕郎 居住在黄花新民井水 四子:上达 国学生 居住在黄花新民井水 注:祖妻黎氏生上燕、上献、上宣;祖妻冯氏生 上达)
冠冕公生于康熙 58 年巳亥岁正月 20 日酉时 生前 国学生终于乾隆 60 年乙卯岁 7 月 28 日酉时 享寿 77 岁 葬在木马口矮岗脚坐丙向壬兼午子 祖妻黎 氏生于康熙59年庚子岁5月17日申时 终于乾 隆 43 年戊戌岁 12 月 12 日未时 享寿 59 岁墓与祖 (冠冕)三金共塚;续娶冯氏生于乾隆 5 年庚子 岁11月14日戌时 终于道光6年丙戌岁6月29 日子时 享寿 87 岁 葬在早禾田旱坑边园塚一 穴 正针坐丑向未(公元 2019 年已亥岁二月初十 日酉時大吉重修 佳城坐丑向未正吉度旺相分金)

18 世太祖 陈上燕 国学生 祖妻梁 吴氏公生 8 子: 长子 元兴 字秉忠
次子 仲兴 字秉良
三子 议兴 字秉孝
四子 翰兴 字秉藩
五子 继义 字秉基
六子 禄兴 字秉禧
七子 寿兴 字秉章
八字 绍兴 字秉恕
(注:此 8 子称分为 8 伙,后代所拜完三才公后又拜 八伙坟是也,望后世谨记)
上燕公墓在门田矮石廊田面下元己巳年公园 1989 年 8 月 11 日丑时重修坐癸向丁兼子午 祖妻梁氏葬在 牛栏山顶坐丑向未兼艮坤生男 3 人 续娶吴氏葬在白 屋山尾(朝天竹)坐申向庚兼卯酉生男 5 人共 8 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