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
2023-03-30 | 阅:  转:  |  分享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下列是李烨同学对涉及人体的一些物
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人的拇指宽度约1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人的正常体温约37℃D.人能听到的声音
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2.(3分)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音调B.
响度C.频率D.音色3.(3分)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描述的青山是运动的,诗人所
选的参照物是(  )A.小船B.河岸C.青山D.太阳4.(3分)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A.验钞机验钞B.自行车的红色
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声呐测距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汽车“后视镜”
B.手影C.放大镜把字放大D.拱桥“倒影”6.(3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7.(3分)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
米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8.(3分)有不规则形状的A、B
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量筒后,完全浸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2,则(  )A.A、B的密度之比为5
:6B.A、B的密度之比为6:5C.A、B的密度之比为10:3D.A、B的密度之比为3:109.(3分)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B.露水的形成C.雾的形成D.窗上冰花的形成10.(3分)甲、乙两辆玩具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
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8s时,乙车在甲车前面0.8米处B.乙车速度是10m/sC.两车经过的路程相等D.甲车速度比
乙车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12.(2分)地
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紫外线”)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  20Hz(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13.(2分)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
续  min;加热至第2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态。14.(4分)(1)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8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28m,则该
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2)摄影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帮小明
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  (“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相机暗箱  。(“伸长”或“缩短”)15.(3分)一
束与镜面成30°的光射在平面镜上,这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 ;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如果光
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16.(2分)“神舟七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们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
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飞船的研制中,为了减轻飞船的质量,应选用密度较 (填“大”或“
小”)的材料制成。三、画图题(每题3分,共9分)17.(3分)平面镜作图,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18.(3分)请在图中
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9.(3分)一束光AO斜射向水面上O点,产生折射和反射,请作出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20.(14分)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
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A.烧杯和水B.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C.酒精灯D.铁圈B和石棉网(2)甲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3)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5)通过图丙中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可知,此时水在沸腾时的
温度是  ,由此可知当时的气压  (选填“低于”、“高于”和“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1.(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成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如图乙,现在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偏上了,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应将蜡烛向  (上
、下)移动。22.(10分)小迪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将天
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2)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直到天平平衡。(3)把金属块放到
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4)小迪将金属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如图丙)中
,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100mL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由此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五、计算题(第1题6分,第2
题8分,共14分)23.(6分)某汽车在山路上以 9m/s的速度行驶5分钟,然后在公路上 以25m/s 的速度行驶60s,求:(1
)该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全程行驶中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24.(8分)有一个体积为35cm3,质量为158g
的铁球。通过计算说明:(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
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分)下列是李烨同
学对涉及人体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人的拇指宽度约10c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
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人的拇指宽度约1cm,故A错误;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C、人的正常体温约37℃,符合实际,故C正确;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
000Hz,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
可。2.(3分)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音调B.响度C.频率D.音色【分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除了音调和响度之外声音的另一特征,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解答】
解: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故选:B。【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3.(3分)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有:“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描述的青山是运动的,诗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小船B.河岸C.青山D.太阳【分析】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
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解答】解:“两岸青
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青山是运动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4.(3分)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验钞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声呐测距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分析】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
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
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解答】解:A、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故A错误;B、自行车的红色
尾灯提示后面车利用了光的反射,是可见光,故B错误;C、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利用
了红外线,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对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的熟练掌握,不能混为一谈。5.(3分)如图所示
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汽车“后视镜”B.手影C.放大镜把字放大D.拱桥“倒影”【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
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判断。【解答】解:A、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光
的反射原理,可扩大视野,不合题意;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C、放大镜把字放大,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符合题意;D、拱桥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中常见光现象的应用实例,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
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6.(3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
镜【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
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C.用被拉伸了的
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
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不是差错,故A错误;B、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分度值是1mm,故B正确;C、用被拉伸了的
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D、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
法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3分)有不规则形状的A、B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量筒后,完全浸
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2,则(  )A.A、B的密度之比为5:6B.A、B的密度之比为6:5C.A、B的密度之比为10:3
D.A、B的密度之比为3:10【分析】物体完全浸没后,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根据公式ρ=可求A、B的密度之比。【解答】解
:溢出水的体积之比就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A、B的密度之比为==×=×=;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大小的比较,关键是公式及其变
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9.(3分)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冰雪消融B.
露水的形成C.雾的形成D.窗上冰花的形成【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
)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块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热量
,故A符合题意;B、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窗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分
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3分)甲、乙两辆玩具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8s时,乙车在甲车前面0.8米处B.乙
车速度是10m/sC.两车经过的路程相等D.甲车速度比乙车快【分析】本图是s﹣t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以直接读出甲乙通过的路程和时
间,还可以找出任意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计算甲乙的运动速度。【解答】解:A、由图知,第8s时,甲运动的距离是1.6m,乙运动的距离是0
.8m,可以判断甲在乙车前0.8m,故A错;BD、由图知,第8s时,甲运动的距离是1.6m,乙运动的距离是0.8m;甲的速度:v甲
===0.2m/s;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甲车比乙车快。故D正确、B错误。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的运动距离是1.
6m,乙的运动距离是1.2m,所以甲乙运动路程不同。故C错误。故选:D。【点评】从图象上搜寻信息,最近几年的中考,出现的频率很高,
这也是对搜集信息能力的一个考查,一定要加强此类型习题的训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0.1 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2.40 cm。【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
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
1c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4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40cm。故答案为:0.1;2.40。【点评】本题考
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12.(2分)地震时产生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紫外线”)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
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  低于 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
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
答】解: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故答案为:次声波;低于。【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有关内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
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需要记住。13.(2分)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
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10 min;加热至第2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液 态。【分析】(1)图中从第5mi
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
态。【解答】解: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10min,加热
至第20min时处于液态。故答案为:10;液。【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掌握晶体熔化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应能够从图
象中分析出晶体的熔点、熔化时间及温度变化情况。14.(4分)(1)若长江大桥下长江水深8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28m,则该彩灯的“倒
影”距水面  28 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55 m。(2)摄影师帮小明照了一个全身像后,再帮小
明照一个半身像。在小明不动的情况下,相机应该  靠近 (“远离”或“靠近”)小明,同时相机暗箱  伸长 。(“伸长”或“缩短”)【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体和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进行计算;(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解
:(1)因为彩灯距水面28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28m;若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
28m﹣0.5m=27.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27.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27.5m+27.5m=55m
;(2)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全身像以后,改为半身像,人头变大,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所以要减小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大镜头
和底片之间的距离,即人离照相机近些,并将照相机的暗箱调长。故答案为:(1)28;55;(2)靠近;伸长。【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
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15.(3分)一束与镜面成30°的光射在平面镜上,这条光线经平面
镜反射后,反射角为 60° ;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20° 。如果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0
°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
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90°﹣30°=60°;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角也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10°=20°;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故答案
为:60°;2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6.(2分)“神舟七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们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会 不
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飞船的研制中,为了减轻飞船的质量,应选用密度较 小 (填“大”或“小”)的材料制成。【分
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分析;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式是ρ=,据此分析。【解答】解
:宇航员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相对于在地面上而言虽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是不变的;在制造飞船的过程中,飞船的体积是一定的
,要减轻质量,根据ρ=可知,应该选择密度小的材料。故答案为:不变;小。【点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平常容易忽视,需
要引起注意;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要掌握。三、画图题(每题3分,共9分)17.(3分)平面镜
作图,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像为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
,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
′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
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18.(3分)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析】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
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由图可知,折射光线平行凹透镜的主光轴,则入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
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理解三条特殊光线的内容,会画三条特殊光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9.(3分)一束光A
O斜射向水面上O点,产生折射和反射,请作出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分析】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
要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60°。【解答】解:先过反射点(
入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方向由入射点射出,然后再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
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四、实
验题(每空2分,共32分)20.(14分)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
装顺序是  CDAB (填序号);A.烧杯和水B.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C.酒精灯D.铁圈B和石棉网(2)甲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紧贴烧杯壁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缩短加热时间 ;(3)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
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91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形成的;
(5)通过图丙中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可知,此时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  98℃ ,由此可知当时的气压  低于 (选填“低于”、“高于”和“
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
,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2)想要用温度计测量出准确的水的温度,就需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
烧杯壁;为了缩短加热时间,通常都是用热水取代冷水进行实验;(3)确定好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读出示数;(4)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为液化;(5)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解:(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
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顺序为:CDAB;(2)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计的玻璃泡紧贴
烧杯壁,这样是错误的实验操作,想要用温度计测量出准确的水的温度,就需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烧杯壁。为了
缩短加热时间,通常都是用热水取代冷水进行实验;(3)确定好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读出数据为91℃;(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
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5)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从第6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标
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当时沸点低于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答案为:(1)CDAB;(2)温度计的
玻璃泡紧贴烧杯壁;缩短加热时间;(3)91;(4)液化;(5)98℃;低于。【点评】本题考查了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腾的特
点、器材组装、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21.(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成  倒立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现在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偏上了,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应将蜡烛向  上 (上、下)移动。【
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2f>u>f
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2)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来判断。【解答】解:(1)平行于主
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1.0
cm﹣30.0cm=1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此时2f>u>f,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
理制成的;(2)如图乙,现在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偏上了,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此时应
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故答案为:(1)11.0;倒立放大;投影仪;(2)上。【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22.(10分)小迪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想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他
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 处。(2)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直到天平平衡。(3)把金属块放到天平左盘称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
石的质量是 152.6 g。(4)小迪将金属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如图丙)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100mL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20 cm3.由此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7.63 g/cm3。【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使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平衡螺母,后调节游码,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天平平衡
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3)根据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和金属块放入量筒后的水面升高到100mL的位置,可
求得金属块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解答】解:(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指针偏左,平衡
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6g。金属
块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0g+50g+2.6g=152.6g。(3)金属块的体积V=100ml﹣80ml=20
ml=20cm3金属块的密度ρ===7.63g/cm3。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2)右;(3)152.6;(4)20;7.63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在调平时应注意二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游码的放置是在实验
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左物右码,并理解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中加砝码。五、计算题(第1题6分,第2题8
分,共14分)23.(6分)某汽车在山路上以 9m/s的速度行驶5分钟,然后在公路上 以25m/s 的速度行驶60s,求:(1)该
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全程行驶中的平均速度。(保留一位小数)【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变形就会求出汽车在山路上行
驶的路程;(2)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t1=5min=300s;根据v=可得
,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1=9m/s×300s=2700m;(2)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25m/s×60s=1500m;则总路程s=s1+s2=2700m+1500m=4200m;总时间t=t1+t2=300s+60s=360s;汽车在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v==≈11.7m/s答:(1)该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2700m;(2)汽车在全程行驶中的平均速度为11.7m/s。【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可加起来被2除,易错点。24.(8分)有一个体积为35cm3,质量为158g的铁球。通过计算说明:(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分析】(1)根据V=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再与铁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2)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解答】解:(1)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7.9g/cm3;由ρ=可得,铁球中铁的体积:V铁===20cm3;由V铁<V球=35cm3可知,该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铁=35cm3﹣20cm3=15cm3;(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V水=V空=15cm3;注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15cm3=15g;则球的总质量:m总=m+m水=158g+15g=173g。答:(1)这个铁球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5cm3;(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173g。【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空心问题的计算,关键是知道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第 1 页 共 20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