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男孩的六大思维,你的儿子想不优秀都难

 天地人和w 2023-03-30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都说小男孩难养。

但只要了解了他们固执、淘气、爱冒险背后的底层思维后,对症下药,父母照样可以轻松收获一个温暖、自律、有担当的小棉袄哦。

作者 | 可乐妈

之前听过一种说法,说男孩妈妈都是“五费人员”:费力、费嘴、费心、费神、费钱。

对此,我深有同感。

在我眼中,儿子就像刚蹦出石头缝儿的孙猴子:

一会儿上蹿下跳,一会儿吱哇喊叫。

叫他打狗,他撵鸡;问他城门楼子,他答胯骨轴子。

我一度以为,在放纵不羁爱自由的皮猴子面前,全天下的妈妈都只能像我一样束手无策。

直到有一回,单位临时有事,我把儿子交给邻居带了大半天。

没想到,等我接儿子回家时,悟空已然变悟净:

不仅乖乖写完了作业,还预习了第二天的生字、单词。

看我一脸目瞪口呆,邻居莞尔一笑道:

“咱们当妈的,经常会不由自主用女性视角去审视男孩的行为,觉得他们固执、调皮、不听话。

可实际上,男女思维大不同,小男孩往往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利用他们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就把男孩的六大思维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都能获得养儿的新思路。

文章图片2

竞争思维

《男孩的思维大不同》一书说:“对男孩来说,竞争是一种有益于成长的行为。”

之前,中南大学曾有一个“学霸寝室”在网上走红:

文章图片3

这四个自动化学院的男生,在四年间狂揽26项学科竞赛奖。

其中,包括2项国际性竞赛、3项国家级和5项省级。

并累积获得奖学金近20万元。

不仅如此,四个大男孩还像他们大一时约定得那样,获得了全员直博的资格。

据了解,最初,其实只有一名男生想要读博。

在他的影响下,其余三人才渐渐将直博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四个人白天各自学习,晚上聚在一起讨论,每周还有固定的答疑时间。

大家你追我赶,终于在顶峰相见。

对于卓越的追求,其实早已根植于男孩的身体和文化中。

而作为父母,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男孩更好地认识并满足这种竞争的需求。

比如,鼓励男孩加入球队,或是练习武术、空手道,对偏好安静的男孩,也可以选择下棋。

平日里,还可以多用一些“咱们来比赛,看看谁先看完这页书/写完作业/洗漱好”之类的话术。

总之,就是通过这类积极向上的竞争活动尽可能激发男孩内心的能量。

让他们在博弈、求胜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力量,走向卓越。

文章图片4

理性思维

斯坦福大学的埃莉诺教授发现,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具有“同情心”。

同样是面对同伴受伤的情况,女孩会立刻停止一切活动,专注于照顾伤者;而男孩首先会对同伴的伤势做一个评估。

如果不影响当下的任务,男孩们的第一反应通常不会是关心或同情,而是想着如何完成任务。

只有当伤势足够严重,没法继续任务时,男孩们才会考虑照顾朋友。

这样看来,在感性的女孩面前,天生理性的男孩有时难免显得过于冷漠。

那么,我们该如何针对男孩开展“共情训练”呢?

这时候,妈妈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钟南山曾说:

“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

文章图片5

当年,钟南山的一位同学考上了北大,但因家境贫寒,连路费都出不起。

钟南山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虽然为难,但还是凑了10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让他拿给同学。

多少年过去了,钟南山依旧忘不了这宝贵的一课。

所以,妈妈以身作则,表现出善良、无私、关心他人的那一面,男孩才能学会共情,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文章图片6

群体思维

教育学上,有一条被反复验证过的真理:

男孩更喜欢在大型群体中进行社交活动,而女孩则偏爱两三个好友之间的交流。

男孩对群体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而且成为群体的一份子也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目标明确,充满力量。

但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

和同龄人在一起时,男孩为了获得认可、融入集体等因素,往往会硬着头皮“以身犯险”。

据调查,青少年犯罪或吸毒的原因中,“同伴的诱导”占了很大的比例。

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男孩交友的“第一责任人”:

1. 和孩子模拟社交的场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借助绘本、动画,告诉孩子:

和朋友在一起时,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间,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2. 关注孩子的交友状况,及时进行沟通

孩子的朋友我不喜欢该怎么办?

虎妈建议大家不要粗暴干涉,毕竟,对天生反骨的男孩来说,他想和谁玩,父母拦是拦不住的。

我们可以跟孩子聊聊,看看孩子的朋友身上有哪些特质吸引了孩子,满足了孩子的何种需求。

有可能的话,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耍或吃饭。

并就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跟孩子进行讨论,看是否可以带动孩子的朋友进步,或是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

文章图片7

独立思维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则讨论:你家儿子是叫你“妈妈”还是“妈”?

结果发现:

男孩小时候普遍是叫“妈妈”,可没过几年,对妈妈的称呼就成了“妈”、“老妈”,还有的孩子干脆直呼大名。

虽然从“妈妈”到“妈”只有一字之差,但确实让不少老母亲流下了怅然若失的泪水。

然而,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会逐渐变得疏离和冷淡,这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这时候,如果父母不肯放手,还是把男孩当成小婴儿,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永远也无法真正长大成人。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

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驾车时,撞飞了一位外卖小哥。

小哥伤势很重,躺在地上鲜血直流,电动车也被撞得仅剩下一个车轱辘。

可肇事男子不说打电话报警,或是拨打急救电话,而是把头埋在妈妈的肩膀上崩溃大哭,说着:

“我不是故意的,让警察别抓我……”

文章图片8

男人的妈妈也是全程安慰儿子,一边拍着儿子的肩膀,一边哄小孩似的说“不怕不怕哈”。

即使再舍不得,那个曾经满眼只有我们的小男孩也终有一天会长成千山万水不必相送的大人,离开我们的怀抱,独自踏上旅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有位作家所说的:

“远远看着他消失在小路尽头,告诉自己,不必追。”

文章图片9

冒险思维

毫不夸张地说:

每个男孩妈妈都有一部血泪史,上面写满了儿子因调皮捣蛋惹的祸,还有自己低声下气向人道歉的身影。

不禁让人纳闷,难道养了儿子以后,腰就是用来鞠躬道歉的吗?

后来,我才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找到答案:

原来,男孩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驱动力就来自于他体内分泌的睾丸激素。

也因为睾丸激素的主宰,男孩天生热衷于打闹、冒险。

对此,如果大人只知道一味禁止,不仅不会使男孩的处境变得更加安全,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潜力。

就像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因为担心哪吒身上巨大的攻击力和破坏力,父母从不允许他出门。

可越是被禁止,哪吒越是不安分地想要逃出家门,四处闯祸。

直到师傅让哪吒进入了山河社稷图的世界,允许他在里面尽情探索、玩耍,哪吒才逐渐安静下来。

文章图片10

所以,从现在起,别再一味禁止我们的男孩登高、爬树、打闹。

毕竟,只有满足了男孩的冒险欲和探索欲,他才会产生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学会善用自己的力量。

文章图片11

榜样思维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

“孩子6岁之前,依恋的对象应该是母亲。

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走向社会的时候,更多的需要父亲的影响。”

对男孩而言,更是如此。

在经典电影《完美的世界》中,主角是一个8岁的男孩,生长于一个单亲家庭,家里只有姐姐和妈妈。

身边没有成年男性告诉他,一个男孩该如何变成男人。

所以,他性格懦弱,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回击。

直到无意间,男孩遇到了一个逃犯,对方像父亲一样传授给他各种“男性生存指南”:

文章图片12

男孩第一次知道,原来在野外找不到厕所时,直接尿在树下就行了;

别人说他“鸡鸡太小”的话,也根本不是事实;

自己不必每天过中规中矩的生活,而是可以肆意奔跑、大叫、恶作剧……

就这样,男孩渐渐褪去了自卑和胆怯,成了一个勇敢、有主见的人。

很多时候,正是父亲陪伴的质量和父子之间的情感浓度,决定了男孩是否能顺利蜕变为男子汉。

想要让男孩未来过得更好,爸爸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男孩6岁前,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忽视了儿子,多跟男孩嬉戏打闹,做他亲密的朋友;

②6-12岁时,以身作则,多做家务,成为儿子心中的榜样;

③青春期时,多给予男孩鼓励和认同,遵守给男孩的承诺,并做好儿子和妈妈、老师之间的润滑剂。

文章图片13

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说:

“千万不要觉得你家的小宝贝还是个孩子,就是这个男孩,他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位兼具责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一隐秘而巨大的变化,正发生在你与之共同生活的十几年间。”

养育男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了解男孩的思维方式,继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更加从容地应对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而这六大典型的思维方式,会帮助你找到问题的本质,为教育增添一些巧思。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曾经那个固执、淘气、爱闯祸的坏小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温暖、自觉、有分寸的男子汉。

点个赞吧,与更多父母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