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书单:每一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

 古读 2023-03-30 发布于广东

人到中年后很容易将日子过得莫名空白。总是习惯于轨道上的生活,虽然觉得乏味和索然,一想到偏离轨道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妥,我们就望而却步了。在不断的画地为牢中,我们禁锢了自己的脚步,做着自己习惯却不喜欢的事情,过着已经成了惯性却没有激情的生活。

于是我们开始怀念从前,怀念从前是因为怀念那颗心怀希望的心,青春最美的地方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会发生,而老去就是不断被剥夺希望的过程。

不过有激情的人总是用他的热情去对抗无情的岁月。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种夜里,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恒,死的气氛逼人,就如无穷的黑夜要把人吞噬。我很渺小,无论做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现在我是诗人,虽然没发表一行诗,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更伟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诗人在马上为自己吟诗,度过那些漫漫的寒夜。

从今天起,做一个行吟诗人,为自己读诗吧。

1-3月我的书单:

小说类

《斜阳》作者:(日)太宰治

世界上有许多作家,太宰治是一个极端的存在,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都不可否认这一点。《斜阳》据说是他比较积极的一本书,但是其中仍然充斥着眼泪和抑郁,不过主角的女性最后展示出一丝决绝后的清醒,可终究是一种极其被动的人生。

《回忆,扑克牌》作者:(日)向田邦子

十三个故事看似波澜不惊,却隐藏着扎心的真相,就像华丽旗袍上的虱子。文字简短,可触及暗潮涌动的生活真相。昨天找到向田邦子的另外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散文集叫《父亲的道歉信》,刚开始看便欲罢不能,她的文字有真实生活的气息,带着一丝粗粝的刺痛感。

《素食者》作者:(韩)韩江

有非常强的画面感,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紧张的氛围中,这种张力一直持续,即便书看完了,心中那股压抑感很久才缓释。当格式化的存在的意义大过生命本身,生命还有意义吗?

《夜的采摘女》:作者:文珍

一个读书UP的视频中推荐这本书,看到一半想要放弃,小说不是特别差,有几篇还是不错的,作者文字水平也还不错,但是达不到我喜欢的程度。不过抱着多看一些本土作品的想法,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孔子》作者:(日)井上靖

井上靖似乎没那么出名,但是我觉得他的水平可称得上是大师级的。先后看了四本他的书,无论是文字还是其思想性都具有一定的水准,而且有传统文学的风韵。这本《孔子》的叙说风格更是颇有几分古意,孔子的智慧和遗憾如静水深流一样潜入我的心里。

《遗产》作者:(美)菲利普-罗斯

作者写他陪伴父亲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的经历,回顾父亲一生中的执拗和坚持,其中有粗粝的伤害,也有一往深情。一个有智慧的作家对于人生的思量与观察意味深长。

社科成长类

《鳗鱼的旅行》作者:(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无法归类的一本书,不是全然地介绍鳗鱼的社科书籍,也不是全部写父与子一起钓鳗鱼的日子,而是将两者交叉叙述。无论是写科学还是写生活都有一种沉静动人的力量,就像鳗鱼身上藏着的秘密。生命渺小而伟大,沧海一粟却又万古长流。

《认知觉醒》作者:周龄

这本书在知乎上经常看到,属于成长书籍。作者引述了许多他人作品的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讲述了自己蜕变成长的经历。文字有点琐碎,不过年轻人也可以读一读。是否获得觉醒,有时候不取决于认知,而是行动力,这是许多人缺乏的。之所以不行动,是因为害怕痛苦,逃避痛苦是现代人心理疾病的普遍原因。

《为什么大象不听话:人类行为背后的25个心理学原理》作者:魏知超

这本书差不多算是一本心理类书单,作者透过一些现象引述背后心理学依据,这些依据就是来自某一本心理书籍。对心理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拿这本书作为书单按图索骥。

文学评论类

《堂吉诃德的眼镜》作者:张秋子

非常不错的一本文学评论书,我差不多一口气连着读完,还挺厚的。这类书写得不枯燥不艰涩是不容易的,更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非常平实地阐释了一些文学概念,书中引用的书籍和故事案例证明了作者读书的庞博。如果作者再出书的话,我会第一时间购买的。

《小说的细节》作者:黄昱宁

作者是一个译者兼作者,可能是译而优则写,确实显现出不俗的文学鉴赏力,读出了许多如我这样的读者读不到的细节。毫无疑问,阅读水平是有高下差别的,这个差别一方面可以自己多读来提升,另一个方面就是读他人的评论。但是要看这类书,首先自己得对作者谈到的书籍和作者有些熟悉,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否则不容易进入节奏。

《文学的种子》作者:王鼎钧

读了王鼎钧先生的文字就知道什么叫好文字,信口拈来皆是文章,既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文字又不流俗,见出一个文学大家的功力。这样的好东西人人看得懂,可又难得做到,问题就在于功力不够。家长给孩子买许多作文指导方面的书,但是如果孩子不去读书,不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力,光是学技巧终究还是学个寂寞。

《文学课》作者:沈从文

非常好的文字,非常深的洞见,非常执着的对于文学的信念,用沈老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当作家仅有兴趣还不够,必须要把文学当作信仰。不仅谈自己的文学认识,还谈了对其他作家的看法,如周树人与周作人兄弟、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看这一辈人的文字让我感到汗颜,现在的文字浅薄而喧嚣,文字已经沦为成为贩卖的工具。

《经典十讲》作者:李继宏

这是作为译者的李继宏对他所翻译的一些作品的介绍加些许解读,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我看过的经典作品,所以饶有兴味地一口气读完,知识性的东西没有收获多少,不过多了解一些作家的生平背景。其中多数作家都是死后多年才获得荣耀,不过有写作的信仰一定让他们的人生添增了许多光亮吧。

用不着写诗给人看,如果一个人来享受静夜,我的诗对他毫无用处,别人念了它,只会妨碍他享受自己的静夜诗。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该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王小波《三十而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