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3-30 发布于山东

引言: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很大原因是因为“天气不好,温度太低”,

这说法听起来有点像殷商亡国主要是因为女人太坏。

把大多主观原因都推诿到了客观问题上的做法确实欠妥。

但设想: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年代,气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和现在可不一样。

小到一场战役的胜负,大到一场灾民的暴乱。

民以食为天,农作物都冻死了,人还能活命吗。

人都大批量死亡了,国家还能富强吗。

而明朝的“寒灾”,可不是偶尔,而是整整持续了一个王朝。

文章图片1

一:明朝究竟有多冷

冰河时期地球的最低温度是零下50摄氏度,平均气温是8度,

现在地球平均温度14度。

冰河时期的概念大家想必也知道,就拿现在的南极举例,几乎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

而明朝被称为小冰河时期。

之所以叫“小”,是因为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像大冰河时期那么漫长。

但比起现在,明朝的冬天可以说是来得很早,去得很晚了。

据说福建的积雪都有一尺厚,7-8月份就开始入冬了。

我国江苏,福建,广东等以“火炉”著称的城市在明朝中期出现了1700年以来最寒冷的记录:

冬天的太湖、鄱阳湖年年结冰,广东潮州、梅州等地年年下大雪,

最令人震撼的是:如今四季如春的海南岛(15-35度),北部也是连年大雪冰封。

明朝1368-1644年,有直接记载的广州降雪有11次,雷州半岛10次,海南岛17次。

崇祯时期的河北,5月就开始降雪

文章图片2

据说后来考古时期发现的士兵日记里记载:

他8月从山海关返乡,一路上都能看见被冻死的老百姓。

晚上他睡觉哪怕盖了被子,也是冷得直哆嗦。

《庸闲斋笔记》记载:当时南方的夏天很少能看到花开,许多果树也因此不结果。

据说明朝时期北方的夏天白天温度在4度,晚上在零下12度。

至于北方冬天,可以想象:室外温度在零下20-30度是极为常见的事。

而现在我国北方夏天白天的平均温度在25度,晚上平均16度。

现今北方冬天温度大概是零下10度到零上10度之间。

(特别寒冷的少数区域达到零下30度)

文章图片3

水稻:产于热带,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5-32度;

一般我们吃得水果蔬菜,比如大豆,玉米,番茄,黄瓜,茄子,白菜: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

寒带植物土豆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也要15-25度;

就算比较耐寒的萝卜和莴笋:生长的最低温度也不一能低于5度。

显而易见,明朝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冬天还是夏天,气温都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那个时候没有温室大棚,也没有转基因作物。

所有作物的生长都遵循最原始的生存条件:温度不到,就不会生长或者生长缓慢。

像水稻,大豆,玉米,土豆等最基本的食物如果不能按时按量生长收割,

其后果是什么不难预见:

百姓无粮可收,吃不了饭,前期怨声载道,后期就会在地方间相互抢劫食物,

当地抢完了就会到外地去抢,最后就会引发暴乱。

文章图片4

二:寒冷引发的灾难

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十八年期间共计自然灾害1101次。

这一时期的年平均气温都很低,

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连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中外专家指出明朝灭亡後的1650—1700年间是整个小冰河时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

明末汉族人口一亿二千万,到了清初只剩5000万,人口锐减一半,

这还是得益于从美洲传来的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不然估计得死2/3。

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作物的锐减,人口死亡率的急剧增加,

文章图片5

给这个历经了200年的王朝带来了空前的压力,除了人民暴乱以外,以下6点也是明朝灭亡的重大原因:

1.水运停运

气温下降导致运河结冰,结冰后大量船只无法正常运行。

要知道水运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大运河可以说是明朝的生命之源。

不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对外作战,都离不开强大的水运力量支撑。

文章图片6

2.冷疯了的少数民族的进攻

照理说一个正规军队的军事和财力水平都远胜于偏远区域的少数民族游牧部落。

但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却另当别论。

首先少主民族部落常年在野外,长期吃的都是牛羊肉,

平时喜好骑马射箭等耗体力的运动方式,抗寒程度都比汉族强。

文章图片7

女真族内:

“我长年在外忍饥受冻,今年天气还特别冷,简直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过冬,

但多尔衮说了,冲进去就有热饭热馒头吃!”

说白了,严冬之下,打赢了才有活下去的机会,这股儿劲一上来,谁还不拼死一战?

明朝军民内部:

“想我汉文化博大精深,怎能与蛮夷那样莽夫一般见识。

但今年我们连土豆都吃不起了,饥寒交迫下,已经饿死了一半人了。

能抢的都抢了,如今到处都是人吃人。

哪里还有心思打仗,再说了,就算打赢了,那些野蛮人比我们还穷,照样没的吃啊。”

文章图片8

而正逢运河冰封期,绵长的海岸线原来是一层天然的防守区域,

现在却因为冰封的原因,让疯狂的女真族可以直接踏冰而来。

也就意味着,本就人口锐减的明朝还失去了天然屏障,

不得不派兵去驻守以前相对安全的区域。

文章图片9

3.极寒引起的旱灾

气温低,空气中的含水量就会降低,直接导致的就是降雨量暴跌。

然后大面积冰封导致原有的河流无法引流进行正常的作物灌溉。

4.干旱引起蝗灾

“旱极而蝗”的说法自古有之,用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

蝗虫喜温暖且干燥的气候,干旱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它们繁殖、生长发育。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比如明朝时期因为低温引起了旱灾,导致突然异常干燥。

冬天基本上是又冷又干,基本上就没办法种庄稼。

文章图片10

好不容易迎来了夏季气温上升,有了益于作物生长的环境,

但蝗灾也随着而来,俗称夏蝗。

当时的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农民对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蝗虫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

有句话叫:蝗虫一过境,绿洲变沙漠,可见其威力。

最后百姓只得借助于鬼神之说,修起了“蝗虫庙”。

传说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让百姓勇于抗击蝗虫,

不再把蝗虫当神明一样惧怕,下旨砸了蝗虫庙,还上演天子当街吃蝗虫的戏码。

文章图片11

5.能见度只有5米的沙层暴

明朝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天无时不风,地无处不尘”。

可见沙层暴在当时的范围之广,级别之严重。

明朝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沙层暴,因为常年的干旱和低温导致树木无法生长,

没有树木滋养的土地,久而久之就逐渐沙化了。

沙层暴的危害长期居住在北方地区的人大概是非常了解的:

a人类的呼吸道,肺部,眼部疾病会急剧增加。

文章图片12

现今的医疗条件面对这些疾病都是一大难题,遑论6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

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增加了死亡率,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压抑和困扰。

b沙化的土壤无法耕种,导致粮食的大量减产。

c 树木草地的沙化又间接导致畜牧业产量下滑。

文章图片13

6.人吃人现象频发

明朝末年现状:

崇祯朝总共17年,共有479个县出现人吃人,

其中仅1640年,全国一千多个县里面有237个县出现人吃人。

山东《诸城县志》记载:“古代灾荒年间有易子而食的惨境,

而今我们已经到了杀活人来吃了。”

如果一个国家文明都到了不顾伦常人吃人的份上,还谈什么统治?

应该说是,自上而下的民众都处于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崩溃状态。

文章图片14

三: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小冰河”时期

难道真的像有一些百姓认为的,天子无道触怒上天,所以降灾于民?

恐怕也只有古代那些起义者将领想得出来:

多半还都敢以“天子无德,陷万民于水火,我等替天行道”这类言辞蛊惑民众。

但实际上明朝连年低温干旱蝗灾泛滥的成因主要有三点:

1.太阳黑子每个一段时间就会进入衰弱期,活动变弱,活动范围变小,

导致地球可通过太阳吸收的热量减低。

文章图片15

2.火山爆发产生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上亿吨的硫化物长时间且大量集聚在空中,

阻挡太阳辐射。

比如著名的1600年埃纳普蒂纳火山爆发是全球最大的火山爆发事件之一,

影响了全球的农业生产。大明王朝自然也深受其害。

文章图片16
  • 四:明朝真的那么一穷二白吗
    就像现今流行的一句话:

同患难容易,共富贵难。

如果明朝内部真的都穷得只剩死人了,寸草不生寸土无耕,

山里没肉,地下没矿。

恐怕到现在还是片无人问津的荒地吧。

人爱新觉罗的子孙是不是傻啊,死那么多人争一块没肉吃的地盘。

文章图片17

专业扶贫队都不带这样打的。

显然哪怕是“多灾多难”的中原残羹,也比“风都兜不住”的茫茫草场住起来舒心啊。

没有利益,何来争斗。

人这种动物,偏偏是越富有越抠门。

一穷二白反而乐个清净。

一来不用担心被人惦记,二来不用精心谋划如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个王朝的更替肯定不能完全“怪罪”于自然灾害。

毕竟汉武帝时期的气候条件也不好,面对“大雨雪,民多冻死”的窘境,

英明神武的刘彻依然把匈奴打出了王庭;

三国时期更是第二个“寒冷期”,依然没有影响曹氏家族的高歌猛进。

文章图片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