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实验创新?——学做化学世界里的魔法师

 教化学的蜗牛君 2023-03-30 发布于福建
今天也是为了任务写公众号的一天,工作室让我写个经验分享。偶尔被肯定的时候还是开心的嘿嘿嘿。这周有些太累了些,班级学生就没怎么去管了,也还好没啥大事,基本都走在正轨上,即使我不在也大差不差,虽然没有很完美,但是学生自治下能有这个效率OK了。

感谢遇见的所有耐心帮助与指导支持我的前辈老师与同行朋友们!很幸运自己能够在实验创新方面获得一些小成绩,我想这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小结,是鼓励我新阶段继续努力的力量来源,或许我所能做的还有很多......借这个机会反思复盘前期的一些工作,为后续的工作梳理思路。
1)日常实验注重习惯养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老师离不开实验操作,当初在那么多学科里选择化学作为我要教授的学科也是因为它有实验比较有趣。很遗憾我是一位手脚有些笨的化学老师,一开始做实验常常在操作中出现状况,幸好我还有些吃苦精神,多操作多练习,总算能够基本符合要求。对于常规实验需要多注重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比如溶解搅拌玻璃棒不碰壁、胶头滴管不进量筒等,我们日常在给同学们进行演示操作时候就应多注意,养成习惯。
2)常规实验的小创新
对于常规实验的操作与实验报告的书写并无固定模版,学生的实验报告更多注重实验原理与实验结论,老师在进行实验时,除了关注以上内容,也可以关注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如何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适当优化,比如实验顺序等,如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哪些代表物质进行反应需要斟酌。在书写实验报告时除了常规内容外,可以附上实验反思与优化意见,即使是常规实验,也可以有小创新。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
按部就班做实验是容易的,难的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我想创新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闭门造车并不妥当。针对某一主题的实验创新大量涉猎文献资料,再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有些前人实验从文献描述上看起来十分理想美好,但是自己操作起来一塌糊涂,会有“脑子会了,手不会”的错觉,很多时候一些细节就可能导致实验整体效果受到影响,比如溶液的浓度、实验仪器的大小等,若前人的描述不够详尽就需要靠自己摸索出最理想的方案。实验摸索阶段往往比文献阅读学习阶段要花费更长的时间,需要提前准备好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备后期多次实验,对于常用的实验材料可适当多囤一些,淘宝上有大量可以搜索使用的资源,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定做仪器。
尝试实验阶段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在摸索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灵感,这时候就属于在前人基础上的再创造。我想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先模仿再加工创造是比较适用的方法论。确定好了创新实验方案,后续视频录制就比较简单,注意背景简洁与视频画面整洁,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尽可能穿实验服。拍摄好了视频锦上添花可进行适当剪辑,比如配上字幕与轻声音乐增加视频的美观度就更好了。
4)让实验创新成为需求
要做什么内容主题的实验创新呢?如果在日常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优化那是最佳,那如果是年轻老师还在摸索教学阶段还没有太多深入思考怎么办呢?我个人的宗旨希望一件事能够有多重功能,比如最近在参加的其他比赛或者最近教授到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关注哪一块内容进行实验创新,希望实验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参加比赛上,而真正能够为老师教学所用,服务教学。有的时候或许遇到的内容做实验改进比较困难,但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简单的内容大家都在做,困难的内容曲径通幽,把每一次比赛当成是对自己的历练,放下对名次的追求,或许过程中会有更大收获。
自己还是一只小菜鸟,仅仅就自己最深刻的体会进行分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或许不能做到完美,至少一直不忘初心走在路上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